新書推薦: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內容簡介: |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住房在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依托欧盟统计局等的权威数据,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欧洲国家的社会住房现状与政策,既有以欧洲国家为整体的宏观讨论,也有以具体国别为案例的深入研究,全面呈现了欧洲国家社会住房在保有形式、提供主体、目标群体、融资方式等方面的多样化特征。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欧洲国家社会住房政策,同时也对理解我国社会保障住房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罡,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入选温州市“瓯越海智”计划高校创新人才项目。曾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布达佩斯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从事科研和外交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导 论 / 1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 / 22
第一节 住房形式变迁、住房属性和住房问题 / 22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的构成 / 31
第三节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依据 / 36
第三章 欧洲国家居民住房基本情况与住房可支付性分析 / 39
第一节 欧洲国家住房保有结构与居住条件 / 39
第二节 欧洲国家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分析 / 78
第三节 欧洲国家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 107
第四章 欧洲国家的社会住房政策体系 / 134
第一节 欧洲国家社会住房的保有形式 / 134
第二节 欧洲国家多样化的社会住房供给主体 / 139
第三节 欧洲国家社会住房的准入标准的比较与差异 / 144
第四节 欧洲国家社会住房融资 / 151
第五节 欧洲国家的住房补贴制度 / 202
第六节 福利体制理论下欧洲社会住房政策的模式分类 / 211
第五章 自由主义福利模式典型国家英国的住房政策调整 / 214
第一节 欧债危机以来英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215
第二节 英国住房市场变化与住房政策调整 / 231
第三节 英国的住房补贴政策 / 240
第四节 英国青年住房路径的演变、 特点与原因 / 246
第五节 英国青年住房支持政策 / 256
第六节 英国青年住房支持政策的经验借鉴 / 257
第六章 保守主义福利模式典型国家法国的社会住房政策实践 / 261
第一节 法国社会住房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 261
第二节 法国社会住房的治理框架 / 275
第三节 法国社会住房的准入标准与分配制度 / 278
第四节 法国的住房补贴政策 / 282
第七章 保守主义福利模式典型国家德国的社会住房政策实践 / 285
第一节 德国的住房市场现状及特点 / 285
第二节 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德国住房政策的基石 / 289
第三节 德国社会住房政策 / 294
第四节 德国的住房补贴政策 / 297
第五节 德国的住房租赁市场管理制度 / 308
第六节 德国住房价格稳定的原因及启示 / 310
第八章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典型国家荷兰的社会住房政策 / 312
第一节 荷兰社会住房政策概况 / 313
第二节 荷兰社会住房政策的起源与发展 / 316
第三节 荷兰社会住房政策的组织管理框架 / 325
第四节 荷兰的住房补贴政策 / 337
第五节 荷兰社会住房政策的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 339
第九章 欧洲国家社会住房政策经验启示与对策建议 / 342
第一节 欧洲国家社会住房政策经验总结与启示 / 342
第二节 完善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对策建议 / 345
参考文献 / 351 后 记 / 361
|
內容試閱: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对住房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其他国家住房市场化改革类似,中国首先通过向住户出售福利公房的方式,推行公房私有化改革,并逐渐取消原有的福利住房分配制度。1998年,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标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彻底终结。政府从福利住房的主要提供者的角色中退出后,开始大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使市场成为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最主要手段。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保证住房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了包括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自住商品房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应该看到在改革进程中,中国在住房领域涌现出很多问题,住房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发展的时期,住房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组织管理、法律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城市人口增长产生的住房需求与住房供应之间的矛盾。“安居”方可“乐业”,保障本国公民住有所居不仅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对公民住房权的尊重。住房不仅是一种商品,而且是居民家庭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具有社会属性。住房权是公民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即每当有一个人降生在这个社会,社会就有义务保证为他提供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公民个人是社会形成的元单位,保证公民个人的基本居住条件,实际上是维系整个社会生存、发展与繁衍的前提,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欧洲是世界上开启城市化进程最早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洲国家的社会住房政策日益完善,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润滑剂。《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宪章》均充分体现了欧洲对住房社会权的解释与认识。充分认识和理解欧洲国家社会住房政策的框架结构、制度设计、组织管理模式,总结和归纳欧洲国家社会住房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住房保障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概括起来说,研究和认识欧洲国家的社会住房政策及其成功经验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为中国住房政策体系的科学构架提供经验借鉴和智力支持是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研究欧洲国家的社会住房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