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1.本书作者吉野彰荣获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是世界电池大师!2.重点讲述锂离子电池开发过程中的秘闻和产业化成功的秘诀。3.剖析了锂离子电池研发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探索研究、开发研究和事业研究,并对锂离子电池跨越三个重要的关口:“魔鬼之河”“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艰难历程进行了精辟的总结。4.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下一个重大使命:从IT(信息技术)社会到ET(能源与环境技术)革命。5.本书兼具亲和性、趣味性和前瞻性,既适合新能源、新材料、电化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学习,也适合大众科普阅读。
|
內容簡介: |
《电池引发的能源革命》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吉野彰的著作。本书内容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开发秘闻和产业化道路,重点讲述了作者在锂离子电池研发过程中的秘闻和产业化成功的秘诀,剖析了锂离子电池研发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探索研究、开发研究和事业研究,并对锂离子电池跨越三个重要关口——“魔鬼之河”“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艰难历程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下一个重大使命——从IT(信息技术)社会到ET(能源与环境技术)革命。本书兼具亲和性、趣味性和前瞻性,适合新能源、新材料、电化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参考学习;也可供大众读者作为科普读物阅读。
|
關於作者: |
吉野彰(Yoshino Akira)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48年出生于日本。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完成硕士课程后,又取得了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博士学位。1972年进入日本旭化成公司后始终在技术领域耕耘,从事可黏附于玻璃的薄膜、锂离子电池等课题的研究开发。2015年至今担任旭化成公司顾问。2017年7月,就任名城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教授。2004年,因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开发上的功绩而获得紫绶褒章。2014年被授予有着“工程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国家工程院查尔斯·斯塔克·德拉普尔奖。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20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著有《锂离子电池的故事》一书(CMC出版社,2004年)。
|
目錄:
|
第1章 从移动电话到汽车 001
何谓锂离子电池 002
锂离子电池的特征 005
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010
改变着汽车的锂离子电池 014
第2章 电池的构造 017
什么是电流 018
电池是怎样构成的 020
一次性电池与可重复使用的电池 025
原理完全不同的电池 028
第3章 电池的历史 030
世界上最早的电池 031
通往干电池之路 035
锂电池的登场 039
二次电池的进化 041
追求“高性能”的二次电池 044
第4章 锂离子电池开发秘闻1 能够导电的塑料 045
研究开发的3个阶段 046
以锂离子电池为目标 049
受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启发 052
可以导电的塑料 056
第5章 锂离子电池开发秘闻2 面向小型、轻量化的挑战 058
与正极命运般的相遇 059
困难的轻量化与小型化并存 063
与VGCF的相遇 066
从探索研究到开发研究 069
第6章 锂离子电池开发秘闻3 为了证明安全性 071
从问题点中诞生的专利 072
可以存在的课题和不可以存在的课题 074
没有“镶纯金”的烧结炉就不行吗 078
八重洲的黑钻 080
接受了警视厅的协助调查 083
第7章 产业化之路1 产品开发的艰难启航 086
新产品产业化的三个必要条件 087
合作与挑战 090
试用品的订购 092
全神贯注进行技术开发 095
第8章 产业化之路2 用户推广从数码相机开始 100
用户推广第一号 101
8毫米摄像机的商品化 103
在美国的试制 106
第9章 产业化之路3 满足质量、成本与交付要求 111
新型二次电池事故的影响 112
新型二次电池如何走向产业化 114
突然传来的惊天新闻 116
与东芝联合成立电池合资公司 117
第10章 阻碍新事业的三个重要关口 119
三个重要关口 120
有兴趣和真正购买的微妙关系 123
神风突来的日子 126
另一阵东风 131
第11章 从IT(信息技术)到ET(能源与环境技术) 134
询问生活在1995年的人 135
关于IT革命的“三大神器”与“三大钝器” 137
银盐照片消失之日 141
从IT革命到ET革命 144
第12章 ET革命的先锋——汽车 145
面向可持续社会 146
面向汽车用途的展开 148
下一个里程碑是2025年 151
ET革命的“三大钝器” 154
第13章 ET革命引领的未来社会 160
ET革命的“三大神器” 161
“我的汽车”消失的那天 165
AIEV就是物联网(IoT)本身 169
日本在ET革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172
附录 电池历史年表 173
|
內容試閱:
|
译者前言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为人类进入一个可充电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日本NHK出版社决定紧急增印《电池引发的能源革命》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此次获奖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时任日本东京旭化成株式会社名誉研究员、名古屋名城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教授。
《电池引发的能源革命》内容源自吉野彰教授受日本公共广播电视机构NHK的邀请,于每周五晚上8点半至9点播出的文化类广播节目。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广播的形式,亲口讲述获奖内容的来龙去脉,在历史上可能也是凤毛麟角了。
由于是来自面向大众的广播,因此该书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亲和性、趣味性和前瞻性。
所谓的亲和性,一方面是讲述的口语化,读者仿佛和吉野教授相对而坐,听其娓娓道来。在翻译过程中也尽可能保留了这种口语特色。另一方面是内容的科普化,无论是前三章对于电池的构造和历史的讲述,还是第4至第10章对于锂离子电池开发秘闻和产业化道路的剖析,都浅显易懂而又发人深省。
所谓的趣味性,吉野彰教授讲述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中前所未闻的一些事情。例如:锂离子电池研发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探索研究、开发研究、事业研究,其中探索研究阶段的种子居然萌芽于另外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分别是福井谦一的“前线轨道理论”和白川英树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吉野彰教授还谈到了一段有趣的回忆:因为使用了一种高性能黏结剂,居然接受了警视厅的协助调查。
所谓的前瞻性,该书从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所经历的为满足QCD(质量、成本和交付)标准的努力,以及跨越三个重要的关口(“魔鬼之河”“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艰难历程出发,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下一个重大使命:从IT(信息技术)社会到ET(能源与环境技术)革命。二次电池、电源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AI)将引领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和物联网(IoT)的飞跃式发展。
《电池引发的能源革命》共13章,第1至第6章以及第13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研究员翻译,第7至第12章由天津理工大学刘喜正教授翻译。二人曾经在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共同从事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的研究,结下了深厚情谊,此次通力合作完成了本书的翻译。本书的汇总及核校由张涛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在此对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不足或有待进一步讨论和改进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前言
电池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或缺的产品。特别是充电后可以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更是在当今社会的几乎每个场合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二次电池中,近些年最受关注的话题就是锂离子电池。
本书在对电池的种类、原理及构造,以及电池的历史作简要说明之后,还就锂离子电池的开发过程作了陈述。
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是怎样开始的,在制作出原型电池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从制出原型电池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从实现产业化到真正立足于市场,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我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讲述。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与从1995年左右开始的“IT(信息技术)革命”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小型化、轻量化为特征的锂离子电池推动了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IT产品的普及,为当代移动IT社会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一路走来的锂离子电池正迎接着下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如今世界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可以称之为“ET(能源与环境技术)革命”,这是面对资源、环境、能源这些人类共同的重大课题,也是要找出其解决对策的变革。引领潮流的汽车正向着电动化发展,而锂离子电池在这一“ET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毫无疑问将更加重要。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一下关于由“ET革命”引领的未来汽车社会以及ET社会的面貌,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
吉野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