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系统诠释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 《廉洁文化丛书》
该系列丛书由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廉洁文化建设概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廉洁自律道德操守研究》《廉洁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时代廉洁文化生活化建设研究》共六册,从廉洁文化的理论阐释、家庭家风建设、自律道德操守、廉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帮助人们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重大意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好从自身做起,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
|
內容簡介: |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作出了界定,并站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审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书中以“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为出发点,总结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分析探讨了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夯实基础、强健主体、优化环境、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策略。
|
關於作者: |
赵伟程,法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等五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胡国胜,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先后主持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二十多项课题。出版专著十部,在《中共党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审视
第四章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目标原则
第五章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实现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具体来说,要夯实发展基础、强健发展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和强化发展保障,从多方面、多维度同时发力,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有序、长效发展,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更大胜利。
党内政治文化是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全新命题。作为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文化贯穿管党治党实践活动始终,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清晰呈现了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心和意志。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在思想理论创新、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法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立足党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社会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等新形势,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亟须应对意识形态渗透、社会思潮冲击、歪风邪气侵蚀等新挑战。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有目标指引和原则遵循。其中,目标指引回答的是党内政治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原则遵循回答的是党内政治文化“如何发展”的问题,两者共同构成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思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是发展的关键,是确保发展稳定、可靠和可持续的重要环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领发展方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发展根基,以革命文化疏浚发展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充发展内核,才能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基础牢固可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仁爱、礼义、合和、大同等理念为核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道德情操、家国情怀和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内涵扩充,既能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价值性, 又能够充盈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
党员是党组织的基石和主体力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众多党员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也要靠众多党员共同完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党员的积极参与。因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充分调动“绝大多数”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党员的向心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