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內容簡介: |
《春秋大事表》,清顾栋高撰,共五十卷,又附舆图一卷,附録一卷。本书将《春秋》和《左传》的基本内容,都用表的形式类聚区分,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每卷为一表,包括时令 表、朔闰表、长历拾遗表、疆域表、爵姓及存灭表、犬牙相错表、都邑表、山川表、险要表、官制表等。其内容丰富、分类精细、体制庞大,在春秋学发展史上并不多见。本书在编纂 思想上又有创新,如打破年代界限,通览春秋;审度形势,以定是非;既有所主,又兼采众说之长;反对一字寓褒贬说等。各部分条理清楚,考证立论稳妥,典核翔实,证据确凿,辨 析缜密,反映了顾栋高在考证方面的功力等。限于时代,书中有部分对君权的曲为回护和限于学识而作出的误断,需读者明辨。
|
關於作者: |
顾栋高(1679—1759),字复初,一字震沧,又自号左畬,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学者、诗人、官员。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内阁中书。雍正时,以奏对越次 被罢官。乾隆十五年(1750),授国子监司业,以年老未就任,赐司业衔,后又加祭酒衔。乾隆二十四年(1759)去世。有《春秋大事表》50卷。
|
目錄:
|
整理説明(一)
顧棟高和他的春秋大事表吴樹平 (一)
總敘(一)
方苞書(四)
蔣汾功敘(五)
楊椿序(六)
楊繩武序(九)
華希閔敘(一二)
春秋綱領(一四)
凡例二十條(二二)
讀春秋偶筆(二七)
鑒定校閲姓氏(四三)
春秋時令表卷一()
附旁通諸經計七種毛詩尚書易經周禮
禮記論語孟子()
春秋朔閏表卷二之一隱桓莊()
春秋朔閏表卷二之二閔僖文()
春秋朔閏表卷二之三宣成襄()
春秋朔閏表卷二之四昭定哀()
附春秋通經閏數()
附春秋經傳朔數晦數()
春秋長曆拾遺表卷三()
附録長曆及大衍曆置閏同異長曆及大衍曆
合朔同異與經文日月差繆()
附元史曆志所推春秋日食三十七事()
........
|
內容試閱:
|
顧棟高和他的春秋大事表
吴樹平
西漢時期,春秋就已經成爲一種專門之學。傳授春秋者,最初有公羊、穀梁、鄒氏、夾氏四家。公羊、穀梁二傳立於學官。鄒氏之學口説無傳授之人,夾氏之學口説授受,未著竹帛,因而二家之學相繼失傳。先於公羊、穀梁、鄒氏、夾氏四家産生的春秋左氏之學,於西漢微而不顯,西漢末年雖然劉歆大力宣傳,但其聲勢和地位終究不能與公羊、穀梁二傳相抗衡。至東漢諸儒習左氏之學者日益增多,勢力漸廣。在兩漢以後至清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治春秋的經師代不乏人,著述越來越豐富。只要把漢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明史、清史稿諸史藝文志或經籍志中的春秋類著録的歷代著作略加對比,就會體會出春秋學日漸發達的趨勢。
在我國封建社會春秋學發展史上,清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如果我們把西漢看作春秋學的奠基時期的話,那麽,清代則是春秋學的總結時期。這時的總結工作包括兩方面的内容,一是著書立説,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春秋和左氏、公羊、穀梁三傳進行訓釋和研究,一是輯集已經散佚的前人的春秋著作。前一項工作内容是主要的,最能反映清代春秋學富有總結性這一特色。
清代的春秋學著作,有從某一個方面進行總結的,如洪亮吉的春秋左傳詁、劉文淇的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孔廣森的春秋公羊通義、陳立的公羊義疏、江永的春秋地理考實、高士奇的春秋地名考略、程廷祚的春秋職官考略、陳厚耀的春秋長歷等,都是有影響的代表作。至於對春秋學不局一隅,全面進行研究而又帶有總結性的著作,則有顧棟高的春秋大事表。
一
顧棟高,字復初,又字震滄,〔一〕自號左畬,無錫人,生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四十三歲成進士,授内閣中書。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時引見,以奏對越次罷職,回到家鄉。〔二〕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〇年),應河東總督田文鏡之聘撰修河南省志。〔三〕雍正十三年,江蘇巡撫顧琮舉顧棟高應博學鴻詞。〔四〕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一度假館九江大孤山堂,踰年歸里。〔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四六年),在淮陰志館修撰淮陰志。〔六〕十五年(公元一七五〇年),特詔内外大臣薦舉經明行修之士。當時共推薦四十多人,大學士張廷玉、尚書王安國、侍郎歸宣光薦舉江南舉人陳祖范,尚書汪由敦薦舉江南舉人吴鼎,侍郎錢陳群薦舉山西舉人梁錫璵,大理寺卿鄒一桂薦舉顧棟高。只有這四個人,論者認爲名實允孚,皆授國子監司業。這時顧棟高年逾七十,以年老不任職,賜司業銜。回歸故里,繫以六品銜。掌教淮陰書院,生徒甚盛。
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十一月,皇太后聖壽節,顧棟高入京祝嘏,受到召見,拜起令内侍扶掖。顧棟高奏對,首及三吴敝俗,請以節儉風示海内。陛辭,賜七言律詩兩首。一首云:‘老不中書尚著書,皤然鶴髮被簪裾。澹辭待詔來金馬,榮爲通經到玉除。詎曰宸嚴常穆若,欲諮民隱便傷如。題屏合傲王家例,一語還淳足起予。’另一章云:‘文章風雅數東吴,誰似沈潛味道腴。爲慕談經虚左席,用宏錫類慰慈烏。從教馬鬣榮光賁,要使蓬門義路趨。不是沉香呼學士,貂璫扶掖重醇儒。’詩中表現了乾隆皇帝對顧棟高的贊許。這兩首詩載於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二七,没有標明寫詩的具體時間。乾隆十三年(公元一七四八年)顧棟高萬卷樓刻本春秋大事表書前影刻乾隆兩首詩,詩末云:‘乾隆壬申新春御筆賜司業顧棟高。’壬申卽乾隆十七年(公元一七五二年)。
乾隆皇帝於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南巡,顧棟高又蒙召見,加二秩爲祭酒,賜‘傳經耆碩’四字。這對顧棟高來説,是一極大的榮譽。過了兩年,顧棟高死於家鄉,時年八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