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書城自編碼: 40773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计算机理论
作者: 谭征宇、戴宁一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7021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给孩子的考古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9.9
《Creo9.0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视频版)》
+

HK$ 112.7
《人月神话(纪念典藏版)》
+

HK$ 85.8
《高级HDL综合和SoC原型设计》
+

HK$ 107.4
《互连网络的连通性和诊断度》
+

HK$ 159.3
《知识图谱:方法、实践与应用》
+

HK$ 205.0
《多无人机智能自主协同控制》
內容簡介: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领域——人机交互设计。本书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话语主体,针对当前人机交互设计著作存在的领域单一、对象泛化、方法模糊等问题,围绕理论、方法、实践三条路径展开深入讨论,特色在于跨学科的理论框架、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案例的深度分析。本书融合设计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一套创新的设计方法体系,涵盖场景信息化、功能个性化、服务互联化和体验娱乐化等方面,既提供了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论指导,也通过丰富的设计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设计方法的应用。本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供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錄
上篇 理论与基础
第1章 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认识
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 002
1.1.1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002
1.1.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004
1.2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径 005
1.2.1 汽车的智能化路径 005
1.2.2 汽车的网联化路径 007
1.2.3 智网融合: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路径 007
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008
1.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 009
1.3.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 013
1.3.3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瓶颈与挑战 015
参考文献 016
第2章 智能网联汽车中的人机交互
2.1 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与演变 017
2.1.1 人机交互简述 017
2.1.2 传统汽车中的人机交互 017
2.2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 018
2.2.1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系统概述 019
2.2.2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界面分类 021
2.2.3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的基本特征 025
2.2.4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趋势 026
2.3 多学科交织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027
参考文献 029
第3章 智能网联汽车人为因素及其设计
3.1 智能网联汽车的人为因素分类及其特征 031
3.2 用户特征——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的基础 033
3.2.1 用户特征的类别与特点 033
3.2.2 在设计中应用用户特征 034
3.3 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因素及其应用 035
3.3.1 常见的感知因素评估模型 035
3.3.2 感知因素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实践 037
3.4 智能网联汽车认知因素及其应用 039
3.4.1 自动化信任的内在机制 039
3.4.2 认知负荷和资源分配 040
3.4.3 注意力和用户操作效率 041
3.5 面向人为因素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实践 042
3.5.1 面向用户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042
3.5.2 面向感知因素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043
3.5.3 面向认知因素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 045
参考文献 047

中篇 方法与实践
第4章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个性化设计
4.1 解读个性化 050
4.2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个性化设计流程 050
4.2.1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个性化设计路径 051
4.2.2 不同任务下的智能网联汽车个性化交互设计 052
4.2.3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个性化设计通用流程 054
4.3 智能网联汽车个性化应用场景 054
4.3.1 车辆安全驾驶场景 054
4.3.2 监控与被监控场景 056
4.3.3 车载信息娱乐场景 058
4.4 实践探索:基于车载信息娱乐场景的个性化设计 060
4.4.1 基于EEI 模型的个性化体验设计研究思路 060
4.4.2 面向车载信息娱乐的用户个性化研究方法 061
4.4.3 场景定义 062
4.4.4 基于个性化期许的用户画像构建 064
4.4.5 基于个性化事件的设计要素与设计策略 066
4.4.6 设计实践与验证 069
4.5 智能网联汽车个性化交互的未来发展 073
4.5.1 关注数据隐私 074
4.5.2 解决冷启动问题 074
4.5.3 应对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变化 074
参考文献 075
第5章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娱乐设计
5.1 场景化设计 078
5.1.1 场景化设计概述 078
5.1.2 场景化设计方法 079
5.2 汽车场景化交互设计方法 081
5.2.1 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化交互设计载体——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081
5.2.2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场景化交互设计层次 084
5.2.3 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化交互设计流程 086
5.3 车内社交场景下的信息娱乐设计 087
5.3.1 汽车社交体验的设计关键点 087
5.3.2 智能网联汽车社交设计案例 088
5.4 车内办公场景下的信息娱乐设计 090
5.4.1 汽车办公体验的设计关键点 090
5.4.2 智能网联汽车办公设计案例 091
5.5 车内游戏场景下的信息娱乐设计 097
5.5.1 汽车游戏体验的设计关键点 098
5.5.2 智能网联汽车游戏设计案例 099
5.6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娱乐未来 发展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6章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设计
6.1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概述 104
6.1.1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技术与类型 104
6.1.2 智能网联面向服务的汽车互联应用 106
6.2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设计 110
6.2.1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设计概述 110
6.2.2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设计视角 110
6.2.3 技术实现的思考 112
6.3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设计方法 112
6.3.1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设计要素 112
6.3.2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的通用设计流程 115
6.3.3 设计实践案例 117
6.4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服务创造的价值 125
6.4.1 个人层面的服务价值 125
6.4.2 系统层面的服务价值 126
6.4.3 社会层面的服务价值 127
6.5 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的未来发展 128
6.5.1 技术为王的创新发展 128
6.5.2 开放共赢的产业培育 129
6.5.3 新型运载的服务变革 130
参考文献 131

下篇 研究与前沿
第7章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的质量评估研究
7.1 人机交互质量概述 133
7.2 人机交互质量的维度和要素 133
7.2.1 可用性 134
7.2.2 交互自然性 135
7.2.3 人车协同性 135
7.2.4 态势感知 136
7.3 智能网联汽车交互质量的评估方法体系 138
7.3.1 可用性评估 138
7.3.2 自然性评估 141
7.3.3 人车协同性评估 142
7.3.4 态势感知评估 142
7.4 实践案例——基于态势感知的交互界面设计 144
7.4.1 基于态势感知的人机交互模型 144
7.4.2 实地研究与需求分析 147
7.4.3 基于态势感知的智能网联公交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策略与实践 149
7.4.4 交互质量的评估:用户体验与系统效能 152
参考文献 154
第8章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界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1 信息识别 157
8.1.1 人机交互指令识别 157
8.1.2 状态识别与监测 160
8.2 多维人车界面技术 161
8.2.1 多模态人机界面 161
8.2.2 空间立体交互 163
8.3 新兴的车载智能单元技术 166
8.3.1 沉浸式智能交互 166
8.3.2 人工智能助理 169
8.4 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技术 170
8.4.1 云计算与云存储 171
8.4.2 云服务 171
8.5 万物互联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72
8.5.1 V2X 技术的概念 172
8.5.2 V2X 的应用场景 173
参考文献 175
第9章 智能网联汽车人机界面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9.1 人机界面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研究挑战 177
9.1.1 挑战一:识别性能有待提高 177
9.1.2 挑战二:数据集的缺乏 180
9.1.3 挑战三:人类意图的复杂性 181
9.1.4 挑战四:技术与人类感知的冲突 182
9.2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研究机遇 183
9.2.1 效用优化 183
9.2.2 体验重构 183
9.2.3 价值增益 187

参考文献 188
內容試閱
发展智能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0 年2 月1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智能汽车强国。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我国快速构建,并且处于世界前沿。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正不断颠覆传统的设计模式和知识边界。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正不断颠覆传统的设计模式和知识边界,因此本书从理论、方法、实践三条路径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机交互展开讨论。
(1)理论:本书采用“多学科,多路径,多视域”策略,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的基础理论,融合设计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尝试定义多学科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理论,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理论框架。
(2)方法:以创新路径的多样性为导向,以人机交互设计的场景信息化、功能个性化、服务互联化和体验娱乐化等为基本特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方法体系。
(3) 实践:基于大量设计实践研究,实现方法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采用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结合微观、理论结合实际的多重视域,顺应国家政策与前沿技术,探讨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学科集群与文理融合”是“设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动力,并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的设计研究新范式。本书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态势,有益于构建创新设计方法论和前沿领域总体图景。
本书在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760059)、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专项的支持,其中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和案例已陆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同时,书中的实践案例部分来源于本研究团队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与广汽研究院、德赛西威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探索,是面向具体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且部分成果已在企业内部完成转化。
本书由谭征宇、戴宁一负责提出核心思想和整体框架,并且参与了写作、整理和最终的统稿工作。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金奕、段宇洁、王晶、刘晓茜、蒋静姝、艾胜子、林泽敏、张瑞佛、罗培文、纪雅欣、李炎妍、何芷璠、高翔和万利影等,凭借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独到见解,为书中的内容增添了深度和多样性。此外,许多同行专家和学者在审阅过程中提供了反馈和建议,这对于提高本书的质量和学术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诚恳地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将指导我们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我们期待并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著者
2024年8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