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編輯推薦: |
本次修订在第1版和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学生及任课教师的反馈,主要完善内容为:1)更加注重系统化介绍Multisim 14各项功能,删除了目前应用较少虚拟面包板与3D ELVIS、Multisim14与LabVIEW联合仿真等章节,增加了高频电子线路仿真、电力电子技术仿真等实用性更强的内容。2)加入操作视频及仿真过程视频展示。3)思政环节及二十大相关精神的融入。4)实例方向和难度覆盖面广,更多考虑到不同层次院校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本对基于该软件的电路仿真与分析、单片机系统设计仿真、梯形图程序设计仿真、Multisim 14与LabVIEW联合仿真、虚拟面包板和虚拟ELVIS 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例介绍了Multisim14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和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本书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NI Multisim 14电路仿真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对基于该软件的电路仿真与分析、单片机系统设计仿真、梯形图程序设计仿真、Multisim 14与LabVIEW联合仿真等作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实例介绍了Multisim14在电路分析、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和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本次修订,相对于前一版本,删除了目前应用较少虚拟面包板与3D ELVIS、Multisim14与LabVIEW联合仿真等章节,增加了高频电子线路仿真、电力电子技术仿真等实用性更强的内容。在具体内容方面,各个章节中增加了思政的相关内容,对于各章节中实例电路仿真,专门录制了电路仿真视频录像,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观看视频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职业高中等院校的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电类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电气电子系统设计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或电子设计爱好者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张新喜,男,1980年生,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毕业,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气工程、无人系统、定位导航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军队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承担教学研究课题2项,教学成果荣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二、三等奖若干。 。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子技术的教与学
1.2Multisim 14的新特点
第2章快速入门
2.1NI Multisim 14套件概况
2.2NI Multisim 14原理图的输入和仿真
2.2.1原理图的输入
2.2.2电路功能仿真
2.2.3报告输出
2.3本章小结
第3章操作环境
3.1主界面菜单命令
3.1.1文件菜单
3.1.2编辑菜单
3.1.3视图菜单
3.1.4放置菜单
3.1.5MCU菜单
3.1.6仿真菜单
3.1.7文件传输菜单
3.1.8工具菜单
3.1.9报表菜单
3.1.10选项菜单
3.1.11窗口菜单
3.1.12帮助菜单
3.2常用工具栏
3.2.1标准工具栏
3.2.2主要工具栏
3.2.3浏览工具栏
3.2.4元器件工具栏
3.2.5仿真工具栏
3.2.6探针工具栏
3.2.7梯形图工具栏
3.2.8仪器库工具栏
3.2.9其他功能
3.3本章小结
第4章基本操作
4.1创建电路窗口
4.1.1设置界面大小
4.1.2显示/隐藏表格、标题框和页边框
4.1.3选择符合标准
4.1.4元器件放置模式设置
4.1.5选择电路颜色
4.1.6为元器件的标识、标称值和名称设置字体
4.2元器件的选取
4.3放置元器件
4.3.1选择元器件和使用浏览窗口
4.3.2使用“In-Use List”
4.3.3移动一个已经放好的元器件
4.3.4复制/替换一个已经放置好的元器件
4.3.5设置元器件的颜色
4.4连线
4.4.1自动连线
4.4.2手动连线
4.4.3自动连线和手动连线相结合
4.4.4定制连线方式
4.4.5修改连线路径
4.4.6设置连线颜色
4.5手动添加结点
4.6旋转元器件
4.7设置元器件属性
4.7.1显示已被放置的元器件的识别信息
4.7.2查看已放置的元器件的标称值或模型
4.7.3为放置好的元器件设置错误类型
4.7.4自动设置错误类型
4.8从电路中寻找元器件
4.9标识
4.9.1更改元器件标识和属性
4.9.2更改网络编号
4.9.3添加标题框
4.9.4添加备注
4.9.5添加说明
4.10虚拟连线
4.11子电路和层次化
4.11.1子电路与层次化概述
4.11.2建立子电路
4.11.3为电路添加子电路
4.12打印电路
4.13放置总线
4.14使用弹出菜单
4.14.1没有选中元器件时弹出菜单
4.14.2选中元器件时弹出菜单
4.14.3菜单来自于选中的连线
4.15本章小结
第5章虚拟仪器
5.1虚拟仪器概述
5.1.1认识虚拟仪器
5.1.2使用虚拟仪器的注意事项
5.1.3虚拟仪器分类
5.2模拟仪器
5.2.1数字万用表
5.2.2函数信号发生器
5.2.3功率表
5.2.4双踪示波器
5.2.5四通道示波器
5.2.6博德图仪
5.2.7频率仪
5.2.8伏安特性图示仪
5.2.9失真度分析仪
5.3数字仪器
5.3.1数字信号发生器
5.3.2逻辑分析仪
5.3.3逻辑转换仪
5.4射频仪器
5.4.1频谱分析仪
5.4.2网络分析仪
5.5模拟Agilent、Tektronix 真实仪器
5.5.1Agilent33120A型函数发生器
5.5.2Agilent34401A型数字万用表
5.5.3Agilent54622D型数字示波器
5.5.4TektronixTDS2024型数字示波器
5.6测试探针
5.7本章小结
第6章Multisim 14的仿真分析方法
6.1交互式仿真
6.2直流工作点分析
6.3交流扫描分析
6.4瞬态分析
6.5直流扫描分析
6.6单频交流分析
6.7参数扫描分析
6.8噪声分析
6.9蒙特卡罗分析
6.10傅里叶分析
6.11温度扫描分析
6.12失真分析
6.13灵敏度分析
6.14最坏情况分析
6.15噪声系数分析
6.16极点-零点分析
6.17传递函数分析
6.18线宽分析
6.19批处理分析
6.20用户自定义分析
6.21本章小结
第7章Multisim 14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7.1结点电压法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1.1结点电压法
7.1.2仿真实验与分析
7.2戴维南定理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2.1戴维南定理
7.2.2仿真实验与分析
7.3叠加定理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3.1叠加定理
7.3.2仿真实验与分析
7.4一阶RC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4.1一阶RC电路
7.4.2仿真实验与分析
7.5RLC串联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5.1RLC串联电路
7.5.2RLC串联电路的瞬态响应实验与分析
7.5.3RLC串联电路的正弦稳态实验与分析
7.5.4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和频率特性实验与分析
7.6三相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7.6.1三相电路
7.6.2仿真实验与分析
7.7本章小结
第8章Multisim 14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
8.1二极管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1.1二极管特性
8.1.2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实验与分析
8.1.3二极管箝位电路的实验与分析
8.1.4稳压管电路的实验与分析
8.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2.1单管放大电路
8.2.2仿真实验与分析
8.3集成运放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3.1集成运放负反馈放大电路
8.3.2比例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3.3加法运算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3.4减法运算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3.5有源滤波器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4RC正弦波振荡器及其应用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4.1正弦波振荡器
8.4.2RC正弦波振荡器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4.3电子琴原理电路的实验与分析
8.5电压比较器及其应用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5.1电压比较器
8.5.2电压比较器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5.3矩形波发生器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5.4监测报警系统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6直流稳压电源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8.6.1直流稳压电源
8.6.2仿真实验与分析
8.7本章小结
第9章Multisim 14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9.1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9.1.1逻辑函数的化简
9.1.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9.1.3编码器
9.1.4译码器
9.1.5数据选择器
9.1.6数值比较器
9.1.7加法器
9.1.8竞争冒险
9.2时序逻辑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9.2.1基本触发器
9.2.2移位寄存器
9.2.3基本计数器
9.2.4555定时器仿真与分析
9.3A-D与D-A转换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9.3.1A-D转换电路的仿真分析
9.3.2D-A转换电路的仿真分析
9.4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9.4.1数字钟功能分析
9.4.2数字钟各单元电路设计
9.4.3数字钟集成设计与仿真
9.5本章小结
第10章Multisim 14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10.1交流-直流变换
10.1.1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10.1.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0.1.3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10.2直流-直流变换
10.2.1直流降压斩波电路
10.2.2直流升压斩波电路
10.2.3直流降压-升压斩波电路
10.3逆变电路
10.3.1DC-AC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10.3.2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10.3.3正弦脉宽调制逆变电路
10.4交流-交流变换
10.4.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10.4.2单相交-交变频电路
10.5本章小结
第11章Multisim 14在高频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11.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
11.1.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的组成
11.1.2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LC选频回路
11.1.3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电路
11.1.4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电路
11.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11.2.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原理仿真
11.2.2高频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外部特性
11.3正弦波振荡器
11.3.1电感三端式振荡器
11.3.2电容三端式振荡器
11.4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11.4.1普通振幅调制(AM)
11.4.2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
11.4.3单边带调制(SSB)
11.4.4检波电路
11.5混频器
11.5.1晶体管混频器电路
11.5.2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11.6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
11.6.1频率调制
11.6.2调频解调
11.7本章小结
第12章MultiMCU单片机仿真
12.1MultiMCU单片机仿真平台介绍
12.2单片机仿真电路的建立
12.3单片机编程语言及编译连接
12.3.1应用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
12.3.2应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
12.3.3应用第三方编译器生成可执行文件
12.4单片机在线调试
12.4.1MultiMCU在线调试功能介绍
12.4.2单步在线调试应用程序
12.5单片机系统仿真实例
12.5.1用8051单片机实现波形发生器的仿真
12.5.2用8051单片机实现流水灯的仿真
12.5.3用PIC单片机实现液晶显示流动字符的仿真
12.6本章小结
第13章Multisim 14在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3.1电路故障诊断概述
13.1.1电路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
13.1.2电路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13.2仿真实验在端口UI曲线测试法中的应用
13.3仿真分析在故障字典法中的应用
13.4本章小结
附录常用逻辑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英文缩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EDA技术已能依靠EDA软件平台完成各类电子系统的设计、仿真直至完成特定目标芯片的设计。NI Multisim是一款特别适合电子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已受到国内外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广泛认可,成为业界一流的先进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rgrated Circuit Emphasis)仿真标准环境。Multisim软件操作便捷、功能强大,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习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应用等课程的重要辅助软件,也可以用于电子工程师进行实际电子线路设计的辅助工具,帮助工程师优化电路性能、减少设计错误并缩短开发时间。
Multisim 14进一步完善了以前版本的基本功能,同时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其特点和优势包括:
1完备的元器件库,新版本借助领先半导体制造商的新版和升级版仿真模型,扩展了模拟和混合模式应用,元器件数量多达20000个。
2功能强大的SPICE仿真标准环境,能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模混合电路和射频(RF)电路等进行交互式仿真;新版本借助来自NXP和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开发的全新MOSFET和IGBT,可搭建先进的电源电路。
3虚拟仪器测试和分析功能,20余种虚拟仪器和分析功能为电路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版本全新的主动分析模式可让用户更快速获得仿真分析结果。
4支持微控制器(MCU)仿真,能实现基于MCU的单片机系统仿真;全新的MPLAB教学应用程序集成了Multisim 14,可用于实现微控制器和外设仿真。
5支持用梯形图语言编程设计的系统仿真,增加了对工业控制系统仿真的支持。
6具有PCB文件的转换功能,可将仿真电路导出到PCB设计验证平台Ultiboard。
7配置了虚拟ELVIS,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实验技能,模拟真实实验环境,达到与搭建实物电路相似的效果。
8与NI ELVIS原型设计板配套,提供了用真实元器件搭接电路和进行电路测试的环境,通过相关接口设计,实现了虚拟仿真与实际电路之间的无缝连接。
9针对iPad开发的Multisim Touch,使用户可以在iPad上进行交互式电路仿真和分析。
10基于NI技术,建立了Multisim与外部真实电路的数据接口,实现了Multisim与NI虚拟仪器的联合仿真;通过LabVIEW SignalExpress软件,实现了软件仿真与实际电路的交互,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其他EDA工具软件相比,Multisim 14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创建电路需要的元器件及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软件界面中抓取,且元器件和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形接近,仪器的操作开关、按键也与实际仪器极为相似。特别是Multisim 14中增设的与实物完全一样的实验面包板,更增加了学生对电路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Multisim 14针对教师和学生特别设计和建立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可以协助教师用崭新且有创意的方式来传达课程内容。
Multisim 14软件的引入在促进电子技术教学的同时,也推动了电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众所周知,电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等资源都十分有限,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有了Multisim 14软件和计算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现代化的“虚拟电子实验室”,在这种不拘场合、不拘时间的“虚拟电子实验室”中,用“以虚代实、以软代硬”的方法做实验,既具有容易设计、容易修改和容易实现等优点,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扩展了电子技术实验室的空间,为学生参加课外电子设计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电路的故障诊断等工程实际中,Multisim 14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程实际中常用的电路故障诊断方法是故障字典法,通常故障字典的建立需要通过大量的电路实验收集各种标准数据和故障数据,时间长、成本高,但利用Multisim 14强大的电路仿真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仿真环境中,用户可以设置各种故障状态甚至各种极限状态,利用虚拟仪表进行检测,把故障数据收集到故障字典中。利用Multisim 14仿真工具进行故障数据的收集是一种快速、经济、可靠的建立故障字典的新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各类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和分析。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对Multisim 14进行入门导航;第3章介绍Multisim 14操作环境;第4章介绍Multisim 14的主要操作方法;第5章介绍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第6、7章介绍Multisim 14的仿真分析方法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第8~11章结合实例分别介绍Multisim 14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第12章介绍MultiMCU单片机仿真应用;第13章介绍Multisim 14在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本书是在前期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来,删除了原有部分章节内容,也新增了部分章节内容及融入思政元素的各章小结内容。具体修订或编写分工为:第1、2、8、12、13章由张新喜负责,第3、4章由丁岩松负责,第5章由石海滨负责,第6、7章由杨茜负责,第9章由朱宁龙负责,第10章由张嘉曦负责,第11章由李嘉麒负责,配套电子资源整理工作由赵梓旭负责,全书由张新喜统稿。
本书中涉及的元器件符号由于软件原因,部分保留了原有符号,以便和软件相统一。如果读者需要,请参阅国家相关标准文献。
王新忠、许军、韩菊、任锐等老师为本书前期版本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帮助,NI公司网站在线提供了Multisim 14评估版软件,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