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话说老子,教育有道

書城自編碼: 40754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廖宗廷 周征宇 陈建英 廖冠琳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20717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HK$ 74.8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影神图 精装版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1.5
《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第三版)》
+

HK$ 63.8
《哲学从这里开始》
+

HK$ 75.9
《耶拿1800年:自由精神的共和国》
+

HK$ 77.5
《存在与时间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

HK$ 308.2
《毓老师:易经日讲(上中下)》
+

HK$ 107.8
《甲骨文丛书·心灵的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不安的一生》
編輯推薦:
以经解经传递先哲智慧,以古通今纾解世人困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话说老子,用老子闪光的智慧阐释教育之道。读懂中国教育传统,把握当下教育形势,必须读懂《老子》!
內容簡介:
本书在王弼本《老子》基础上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教育工作经验及实际案例,深入剖析、通晓解读《老子》,引导读者领悟老子智慧、感受国学魅力,引领大家拨开生活迷津、走出教育困局。本书内容分两部分,结合老子的教育之道探讨当下的教育问题。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老子其人、其书、其道和老子的教育之道。第二部分在第一篇的基础上,对应《老子》八十一章中老子的相关教育智慧,结合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關於作者:
廖宗廷,男,同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长期在高校从事教育、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各类科学研究论文160余篇,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和研究专著20余部,其中3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相关成果曾获省部级奖7项,国家级奖3项。
目錄
自序001
第一篇
概 说
第一章 老子其人
第二章 老子其书
第三章 老子其道
第四章 教育之道
第二篇
分 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就到退休年龄了,不禁感慨万千,总感到要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再做点什么,但却一直很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偶尔读到了一本名叫《失去灵魂的卓越》的书,深受启发。该书作者哈瑞·刘易斯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在哈佛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还曾任哈佛大学旗下负责本科生教育的哈佛学院的院长。他退休之后,便结合他所掌握的资料和长期在哈佛大学做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亲身经历,精心著作了此书。此书为我们描述了哈佛这所世界名校是如何为追求所谓卓越而放弃教育使命的,并对该校放弃教育之本的做法进行了深刻反思。尽管作者对母校存在的问题持批判口吻,但也处处对自己服务了30多年的母校充满感激,对所选择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该书受到全世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并入选《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行列。受此启发,我决定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和亲身经历也写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以期在某一方面取得与哈瑞·刘易斯这本书相似的成效。
我先后接受学校教育20多年,其中有教育被荒废的特殊时期,有刚恢复高考激情澎湃的时代,有教育高速发展的年代。随后我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经30多年了,其间做过教师,做过两届学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还做过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等,同时还负责管理学校的附属中小学工作近6年,在全国近30所著名中学(如上海中学、曹阳第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杭州富阳中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陕西西安中学等)推行了“苗圃计划”。这些教育工作经历让我接触到了我国教育的许多方面。参与本书著作的其他几位同志也是各类教育的探索者、参与者、举办者和实践者。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们得到的深刻感受是:中国教育近40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国防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人才支撑,其成就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但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模式固化,教育环节相互脱节,教育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被割裂;重招生轻培养,短期行为大行其道;各种评价方式问题较多;各类社会培训也急需规范整顿。这些虽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在家庭教育方面,今天的绝大多数家长都特别重视,舍得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孩子也不得不尽力配合,疲惫不堪地面对各种竞争。可我认为今天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教育规律被“荒废”的时代,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教育是如此受到重视,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却在很多时候被忽略了。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对人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教育、生活的教育、习惯养成的教育、品德的教育。可是,现在的家长们有多少在关注这些问题?他们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都在说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成绩上去了,其他什么事都不用你管了。”如果将心静下来想想,定会惊出一身冷汗。一个孩子真的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吗?当今教育出现的诸如应试教育盛行等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笔者认为,导致教育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教育哲学和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没有自己足够的文化自信。实际上,虽然教育有普遍的规律性,但一个国家的教育实践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国情,特别是它的传统文化。如果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搞教育,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都与背离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实际上,中华民族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文化自信。人类历史上有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如果说全人类四五千年前的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占其一,而且其他三大文明都在历史演化中衰亡或中断,仅我们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至今。在距今2000多年前时,西方在地中海周围兴起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中国当时正值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文明进一步发展,与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遥遥相对,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如果说当时的人类文明两分天下的话,中华文明占据着半壁江山。接下来,西方于476年日耳曼雇用军攻占罗马城开始进入中世纪,从那时起至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大约1000年中,西方世界一直处在政教合一的状态中。在这一时期,一切以神学为主导,哲学不过是神学的附庸,科学不过是神学的奴仆。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把他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这一时期被史学家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时期我们中华文明仍在大踏步前进,独具特色的天文、算术、农业、医学等相继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以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更是为世人所称道。在13世纪直至清中期以前,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1959年在为《历史上的学科》译本所写的序中说:“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就是说3世纪至13世纪中华文明和中国的科学在全世界是一枝独秀,从13世纪至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中期,中华文明一直在全世界独领风骚。但是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近200年的落后,很多人便失去了文化自信,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数典忘祖。
我们都知道,文明的进步一定离不开教育,中华文明数千年间在全人类领先而且连绵不断,其中肯定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如孔子的“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等教育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方法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学习方法;“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精神,这些直到当代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即使是在当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完全做到者寥寥。除孔子外,还有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愈、王阳明等古代教育家,近代有陈垣、陶行知、晏阳初、黄质夫、夏丏尊、蔡元培、马君武等教育家。他们都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很有价值的教育实践,但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很多都被我们忽略了。
要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但决不能照搬。何况面对新时代,特别是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西方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已开始失灵。一些西方的教育家们已经开始从中国2500年前的中华智慧中寻找出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许多教育理论仍具有先进性,但面对未来,迫切需要我们开展自然主义的教育和人学的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教天地人事,育人命自觉”,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天地万物之间,围绕着生命的本质而开展。一般人认为,自然主义教育是由西方的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的确,卢梭对自然主义教育作了系统论述,殊不知,自然主义教育的鼻祖是中国的老子。老子的智慧不仅在哲学史上有着世界性的地位,对教育的影响也相当深远。《老子》一书通篇未提“教育”二字,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受到无穷的启发,尤其是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论。老子的思想不仅没有过时,相反现在正当其时。说白了,它是挽救当下世界颓势的思想宝库,那种具备新思维逻辑的源头,那种具有新逻辑价值的启迪,还真就在《老子》里面!老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人性论,即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主义,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他在《老子》第十六章中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即自然万物纷繁众多,最终都要返回到它们的本源,而人之本性或本源是婴儿时期的纯真自然、无知无欲、质朴无华的素朴状态。
在《老子》中,“婴儿”和“赤子”多处出现,处处流露出对婴儿、赤子的赞美。如《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皆孩之”。《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说:“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皆说明,老子从道法自然的理论出发,认为人和万物一样,作为天地万物的一份子,他的本性应该是素朴的,就如同婴儿、赤子一样,天真无邪,无知无欲。
自然人性论是老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为道日损”则是老子的教育要求。为了回归于自然,老子提出了“为道日损”的教育要求,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受教育者越来越往技术人或非人的方向转化,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利欲熏心,越来越成为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消除这一切问题的有效办法,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老子》第四十八章)。通过走“无为”的路子,一天天减少自己的妄为、私欲、巧智,也就至于“无为”,也就至于“自然”,使人从歧途返回到正道。
历史发展证明,人类的发展是人类不断地抛弃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断社会化、技术化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以牺牲人的自然本性为代价,这其中的得失,的确值得我们反思。私欲横流、道德沦丧、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二元对立加剧、向自然索取无节制等,这些都是人自然本性丧失的结果,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老子》第三章)如果我们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其自然,那么就可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的境界,当下许多教育问题可能就会自然消失了。
为了实现“自然无为”的教育主张,老子还提出了“行不言之教”的教育原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第二章)老子还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四十三章)当然,老子的“行不言之教”,并非真的不言,而是不妄言,不多言,即使言也要符合规律。老子主张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然本性和独立个性,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圣人要“善言无瑕谪”(《老子》第二十七章),要“希言自然”(《老子》第二十三章)。
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这不但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需要有正确的哲学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哲学、文化与社会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同心圆,哲学在核心,文化居中,社会处外圈。面对未来人类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有扎实的哲学作基础。教育的哲学是什么呢?我们的答案是:人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的那样:“生产人——这是一项艰巨的活动,也是一种幸福和磨难并存的复杂劳动,用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和更新的词来说,这便是教育。”“人生下来只是能够成人的生物,不是完美的人。完美的人是造就出来的。”“产生一个有血有肉和协调谐美的人,要依靠父母的智慧,依靠一个民族自古以来沉积在知识、道德价值和世代相传的永恒财富里的经验和素养。”“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把大自然提供的这些人的毛坯全都造就成真正的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创造。”中国人学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思想体系,是中华文明演进的人文脉络。儒、释、道三者互补组成了中国传统人学的基础。按照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的说法,中国儒、释、道三家是从唐朝开始正式形成的。在这三家中,儒家以入世为主,释家以出世为主,正统的道家是不出不入,也出也入,在入世和出世两个方面是融通的,在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哲学家黎鸣曾经出版过一部名为《西方哲学死了》的著作,这部著作其实就已经预告了将会有全新人类哲学的诞生。这个伟大的全新的人类哲学,他命名为“人学”,而创立这个伟大“人学”的人类之祖,即是我们中国的老子,他的著作《老子》事实上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为全人类准备了这份伟大“人学”的储备之作。老子超越时代的思想精神,跨越了2500多年,仍旧焕然如新,关键在于他的伟大的思维方法——全息逻辑的“魔方”思维方法。
当下,我们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社会、科技、国防等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认为教育方面就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按照南怀瑾先生的想法,我们可以从道家思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老子智慧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哲学家黎鸣也说:“老子人学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伟大的哲学,是西方哲学在当代的伟大的替代者。看不到老子人学的智慧,应该是当代中国文化人巨大的耻辱。”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许多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教育中的许多工作也将被技术取代,但一些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无法被替代的,比如情感教育、智慧教育、人文教育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教育思想的智慧将会日益凸显出来。为此,笔者根据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展望时代的发展,针对当下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写成《话说老子,教育有道》一书,以期陈述或揭示当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更为突出,于是,我们的论述便以家庭教育为重点,以本书献给当下千千万万的家长们和未来的家长们!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为概说,主要介绍老子其人、其书、其道以及对其教育之道的理解。第二篇为分说,主要按《老子》81章中老子的相关智慧,结合当下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撰写本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注解《老子》的人古今中外加起来千千万万,用老子思想来探讨教育问题更是一项十分困难而且争议较大的工作,这些使得本书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借这本书引起各方面对老子教育思想以及作用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广大老子学专家、爱好者,特别是广大家长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该项工作得到不断深入、充实和完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用中华传统智慧来解决当下相关问题,积极为中国文化自信和教育发展做出新贡献。
本书得到“苏邦俊博物馆历史文化研究基金”的资助,得到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同济大学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等部门许多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另外,全书参考、引用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在此,对直接或间接对本书出版提供资助、支持、帮助和鼓励的领导、专家、学者、同事、朋友及家人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廖宗廷
2024年5月5日于上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