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至美国宝》

書城自編碼: 40749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文博时空
國際書號(ISBN): 9787554624951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8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2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字综理表
《 甲骨文字综理表 》

售價:HK$ 217.8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HK$ 86.9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HK$ 204.6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HK$ 173.8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HK$ 360.8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2
《每日水彩:30天的悠然寻美之旅》
+

HK$ 193.2
《DK艺术大师的水彩画技法》
+

HK$ 22.8
《打败无聊的N种方法 玩坏这本书》
+

HK$ 74.8
《毕沙罗:光影的诗人 世界名画印象派之父 带你走进艺术家的绘画》
+

HK$ 140.8
《脑洞大开 照片上的插画创作与设计技法》
+

HK$ 497.5
《夏加尔:守望乡愁与爱的色彩诗人》
編輯推薦:
708页超重磅内容,近50万字专业解说,100多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选1000件传世国宝,囊括国宝全部类别
专业文物摄影师历时2年,遍访全国各地百余家重点博物馆,累计拍摄文物20000余件,从中选取1000件国宝,包括国家文物局确定的近百件禁止出境展览的重点文物
超长时间跨度,远至新石器时代,近至清代,完整呈现绚丽多彩的中国文明

一本可移动的纸上博物馆,资深文物摄影师亲赴博物馆现场拍摄,接近实际观展体验,足不出户即可沉浸式观赏文物

网罗全国百余家重点博物馆,既有耳熟能详的重点大馆,又有小众、有趣的特色馆,收录300多件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既有明星国宝,又含冷门文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网打尽
权威学术团队撰文,近50万字,深入浅出地介绍国宝,一页一设计,图文完美结合,阅读体验感翻倍

典藏级装帧,书籍本身就是一件可传家的艺术品
大8开雅致装帧,内页甄选138g云时代本白纸张,搭配四色印刷技术,色彩鲜明且细节丰富;环衬同样采用138g云时代本白,辅以四色印刷,与内页相得益彰,增添阅读层次感;封面特别选用140g印彩高阶莱尼高白纸张,选用烫金 UV工艺,彰显国宝魅力,呈现出细
內容簡介:
《至美国宝》是一本文物类典藏级画册,汇集了近100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选1000件传世国宝,构建了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移动博物馆”。
本书以大8本尺寸呈现文物图片,细节清晰,带给读者亲临博物馆的体验。书中精选了玉器、陶器、青铜器、瓷器、金银器、书画、造像等12大门类的1000件经典文物,极具收藏价值。其时间跨度远至新石器时代,近至清代,完整呈现了古代中国绵延不断且绚丽多彩的文明创造。
本书图片由资深文物摄影师拍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对象既涵盖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耳熟能详的国家级、省级大馆;同时也没有错过那些颇具特色的(市)县级馆,如定州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等。每件文物都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让读者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毫不费力地获取文博知识。
關於作者:
文博时空,由资深媒体人与具有资质的专业文物修复机构联合创立,以“博览古今智识,传承文化之美”为使命,打造文博领域专业内容。采访博物馆、考古、文物修复等领域的专家,提供独家文章及视频,积累了上万张自有版权的高清文物图片资源库。
目錄
玉润华夏陶艺无疆青铜古韵银黄溢彩瓷韵流长造像之美华服锦绣玉堂佳器塑俑传神镜里千秋丹青胜境翰墨华章
內容試閱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绵延不绝的五千年文明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物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诞生于历史的传承中,如涓涓细流,温润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又神奇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近几十年,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浙江良渚、山西陶寺、辽宁牛河梁、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中心性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和调查,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 万年的文化史和 5000 多年的文明史。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明的载体,国宝更是经过时光凝练、具有超凡价值的绝世精品。在某种意义上,国宝本身就是一部辉煌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绝的工艺体现,也是一段风云变幻的传奇载体。
在欣赏文物的时候,我们要明白,美不是奢华的堆砌,美不是技巧的炫耀,美也不能简单地用金钱衡量。文物的美,传递出对历史、对传统、对文化、对生命的态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固然有着各式各样的珍奇之物,然而在中华文明中,“器”从来就是从属于“道”的。无论是玉器、陶器、青铜器,还是文房之器、瓷器、书画,都是寓大美于工巧,载大道于器具。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周礼·考工记》的论述。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开宗明义,提出制器的前提:“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周礼以器言礼、以器育人的传统,在战国工匠的实践中,通过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6大类30个工种的工艺技法,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考工记》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制器的智慧结晶,更是此后千百代工匠奉为圭臬的经典。正是由于历代工匠善于把握天时、地气、美材、巧工的相互关系,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以自然为师,和造化之妙,创造出千姿百艳的中华瑰宝,令万年以降的中华文物绽放出动人心魄的美。
由于早期生产力有限,工匠制器主要是同生产和生活有关,即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原始的宗教和文明出现后,最精美的器物便成为宗教和权力的附丽。在这方面,无论是新石器时代,还是青铜时代,中华文物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玉器、彩陶和青铜器。
中华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华历史进程的每个阶段。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为“玉,石之美,有五德”,《周礼》把璧、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器”“六瑞”。中华先民认为,玉是山川的精华,是沟通天地的灵物,早在 9000 多年前,黑龙江饶河小南山的先民就制作出了精美的环、玦、管、珠、璧等玉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玉器组合,已经具有了礼制的萌芽。从良渚文化时代开始,以玉璧、玉琮为玉礼器,开启了“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理地”的礼玉文明。
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玉礼器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发展到顶点。“比德于玉”的儒家文化,将玉石的温润、声清、光泽、质坚、纯洁,赋予了君子具备的仁、义、智、勇、洁五种美德,使玉石文化成为润泽万民的美好而温良的象征。玉石在打磨中圆润,黏土在高温中成器。陶器在万年前的中国已经出现。华夏大地的各个文化区,根据自己独特的土质发展出不同的制陶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仙人洞遗址、甑皮岩遗址,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北辛文化、兴隆洼文化、上山文化,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分别展现了我国西部、中部与沿海东部的史前文明特征。
仰韶文化开启了闻名中外的彩陶文化时代,人们将矿物研磨绘制于陶胚之上,经火烧成后万年不灭。仰韶文化向西传播,生发了更为绚烂的马家窑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将鱼纹、鸟纹、蛙纹、几何纹等纹饰,以平衡、对称、连续、分割、重叠、放射、分离和联结的审美形式呈现,渐渐演化为后世丹青水墨的构图手法。由此,彩陶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如此,经过粗陶、彩陶、黑陶、白陶的迭次演变,至商周时期,出现了以高岭土代替陶土、烧制温度达到 1200℃的原始瓷器,为后世绚烂的瓷器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距今约 4000 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们,逐渐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中国步入青铜时代。青铜的采矿冶炼技术很大可能来自异域,然而青铜技术一旦同中国的礼乐文化结合,便开放出富丽的青铜文明之花。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商代,“铸鼎象物”的目的是追宗祭祖、维持法度。到西周时, “周公制礼”,更是器以藏礼、物以载道,青铜器的使用与配置需要同所有者的身份地位相符合。由此出发,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制作精湛、用途明确、富丽典雅、配套成列,通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等,展现出一种“狞厉的美”,从而使这些青铜器具有了超脱尘世的震慑力量。
两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有一个独特的价值,就是它的铭文。周人灭商后,利用大量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礼器来颂扬祖德,刻纪功烈,记述周王赐命,传遗子孙后代。在这些青铜器铭文中,有着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的重要资料,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这些可贵的资料可以起到证信古史、补苴史书缺佚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及上古语言文字有着重要意义。
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经过春秋战国的动荡分合,秦代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继之而起的汉代国力强大,其工艺美术也呈现出雄浑博大而又灵动瑰奇的风格,从礼制化的神秘威严转向人间现实和死后享受,涌现了诸多实用至上而自由活泼的器物, “序人伦,美教化”成为此后 2000 余年的人文表达主题。秦汉时代以后,随着士的阶层以及后来科举入仕阶层的崛起,与皇权和礼制相关的玉器及铜器固然仍发挥作用,但日常生活用器变得越来越讲求赏心悦目、工巧细致,更有专供赏玩品鉴、陶冶情趣的艺术品出现。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琉璃、玛瑙、水晶等新的材质,金银错、镶嵌等金属细工日新月异,金银器、铜镜、漆器、织物在造型、纹样和意境上,都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文物的工巧程度用巧夺天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汉代以后的文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其中尤其受到重视的,是书画和瓷器。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最早的帛画出现于战国时期,发展至汉代,帛画的绘画形式已比较成熟。但帛画主要用于丧葬,真正使书画成为高雅艺术的,是纸的出现和革新。纸的出现犹如天赐甘露,让人文艺术的普及有了最便利、最广泛的物质基础。书画同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师法自然,以形写神,使得中华文化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书画艺术的昌盛,使得“雅文化”正式成型。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被称为“八雅”,其中心就是书画。八雅文化互相借鉴,彼此陶冶,又推动着制器艺术的不断升华。
瓷器是雅文化的集大成者。当西方人还在使用粗陶土罐、木瓢石盏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能制造出温润如玉、细腻多姿、造型精雅的各类细瓷器皿,还会利用不同温度烧制出梦幻般的各种美丽窑变,运用矿物颜料在瓷器上画出如诗如幻、如歌如梦的图画,使“一团泥土”充满灵性。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诞生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青瓷为主,唐代已是“南青北白”二分天下。宋代名窑四起,各种风格、工艺的瓷器频频出场,汝、官、哥、定、钧各自辉煌,互相映照。元代景德镇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铸就了我国瓷器发展史的里程碑,青花、釉里红的烧成 , 使中国绘画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 , 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代开启了彩绘瓷的时代,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因此也称“大明五彩”。明清两朝,瓷器制造技艺日新月异,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各色彩瓷争奇斗艳,官窑、民窑各有所长,许多精美的瓷器流传至今,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智慧与风尚。
赏鉴文物,其制作工艺之巧思精细固然令现代科技望尘莫及,其博大悠远之意境固然令现代艺术叹为观止,但我们更要明白,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片精神领地,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呈现,更有历代人民对于极致的创造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我们今天所见的各种文物,不仅是古人物质生活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创造、文化创造的见证。回望中华民族的一万年文化、五千年文明,每一件国宝文物都散发出悠悠古意,使我们思考自然之美与造化之妙。鉴往知来,这些文物不啻一盏明灯,不仅照亮未来,也照亮你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