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共10章:卫星测高技术原理部分,系统介绍传统海洋卫星测高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双星跟飞卫星测高模式的轨道特点;高度计测量原理部分,系统介绍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包括传统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和GNSS-R海面高测量原理;重力场和海底地形反演部分,主要介绍确定垂线偏差的黄金维求解法、桑德韦尔法和奥尔贾蒂法以及卫星测高数据与重力异常的误差传播关系;海洋重力场应用部分,介绍海面高绝对定标和相对定标方法以及建立海上定标场的若干考虑,重点介绍海洋重力场信息在低空扰动重力场赋值、潜载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场补偿、重力匹配辅助惯性导航和全球高程基准统一中的应用。
|
目錄:
|
第 1 章 绪论
1.1 卫星测高技术发展历程
1.1.1 美国测高卫星
1.1.2 美欧合作测高卫星
1.1.3 欧洲测高卫星
1.1.4 中国 HY - 2 系列测高卫星
1.1.5 其它测高卫星
1.2 海洋微波卫星测高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1.2.1 全球海洋重力场精化
1.2.2 全球海底地形模型构建
1.3 海洋测高卫星发展趋势
1.3.1 先进微波测高技术
1.3.2 组网卫星测高
1.4 参考文献
第 2 章 卫星测量海面高原理
2.1 引言
2.2 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2.3 卫星测高误差改正模型
2.3.1 卫星轨道径向误差
2.3.2 高度计测距误差
2.3.3 干对流层误差改正
2.3.4 湿对流层误差改正
2.3.5 电离层延迟改正
2.3.6 潮汐改正
2.3.7 逆气压效应
2.3.8 海况偏差改正
2.4 卫星测高误差改正项特性分析
2.4.1 对流层误差改正特性
2.4.2 电离层延迟改正特性
2.4.3 潮汐改正特性
2.4.4 逆气压改正特性
2.4.5 海况偏差改正特性
2.4.6 各项误差改正特性的综合分析
2.5 海面高数据交叉点平差
2.6 参考文献
第 3 章 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
3.1 引言
3.2 传统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
3.2.1 雷达测量方程(归一化雷达散射截面)
3.2.2 雷达高度计频段选择
3.2.3 脉冲有限测高
3.2.4 平均回波波形
3.2.5 脉冲压缩
3.2.6 星载自适应跟踪
3.2.7 地面波形重跟踪
3.2.8 仪器改正
3.2.9 足迹大小和位置
3.3 合成孔径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
3.3.1 基本原理
3.3.2 全去斜技术
3.3.3 波束锐化
3.3.4 延迟校正
3.3.5 距离向压缩
3.3.6 海面高差观测模型
3.4 参考文献
第 4 章 微波雷达高度计波形数据重跟踪
4.1 引言
4.2 传统微波雷达高度计波形重跟踪算法
4.2.1 基于物理模型的重跟踪
4.2.2 经验重跟踪算法
4.3 合成孔径微波雷达高度计重跟踪算法
4.3.1 基本原理
4.3.2 回波模型
4.3.3 重跟踪方法
4.4 波形重跟踪实验与比较分析
4.4.1 传统高度计仿真数据波形重跟踪
4.4.2Jason - 2 波形数据重跟踪
4.4.3 海洋 - 2 波形数据重跟踪
4.4.4 合成孔径高度计仿真数据重跟踪
4.5 沿海区域测高数据可用性分析
4.5.1 使用数据
4.5.2 海陆交界面分析
4.5.3 陆海交界面分析
4.6 参考文献
第 5 章 GNSS - R 海面高测量原理
5.1 引言
5.2GNSS - R 基本理论
5.2.1GNSS 散射信号特点
5.2.2GNSS - R 观测量
5.2.3GNSS - R 多基雷达
5.2.4GNSS - R 接收机数据采集技术
5.2.5 热噪声、散斑和相干时间
5.3GNSS - R 接收机
5.3.1 硬件设计考虑
5.3.2 接收机现状
5.4 确定镜面反射点
5.4.1 球近似镜面反射点计算
5.4.2 最小路径长度法
5.4.3 密切球法
5.4.4 基于双基地向量的梯度函数
5.5GNSS - R 干涉测高
5.5.1 星载 GNSS - R 原始中频数据和处理
5.5.2 前沿斜率计算
5.5.3 粗糙度反演
5.5.4 有效波高计算
5.5.5 延迟距离计算
5.5.6 计算路径差
5.6GNSS - R 载波相位测高
5.6.1 掠角判别
5.6.2 成功率计算
5.6.3 相位解缠
5.6.4 延迟距离计算
5.6.5 开环估计
5.6.6 计算路径差
5.7GNSS - R 卫星综述
第 6 章 双星跟飞卫星测高原理
6.1 双星跟飞卫星测高模式
6.1.1 卫星测高组网模式比较
6.1.2 海面高差观测模型
6.2 星间相对定轨技术
6.2.1 单点定位绝对定轨
6.2.2 相对定位相对定轨
6.2.3 历元间位置差
6.2.4 相对定位和历元位置差分的轨道径向精度比较
6.3 海面高差误差模型
6.3.1 对流层改正差值误差
6.3.2 电离层改正差值误差
6.3.3 海况偏差改正差值误差
6.3.4 潮汐改正差值误差
6.3.5 逆气压改正差值误差
6.3.6 海面高差的总误差
6.3.7 海面高差误差实例分析
6.4 海面高至垂线偏差
6.4.1 垂线偏差定义
6.4.2 黄金维求解法
6.4.3 桑德韦尔法
6.4.4 奥尔贾蒂法
6.4.5 海面高至垂线偏差的差分方法比较
6.5 卫星测高数据与重力异常的误差传播关系
6.5.1 海面高与重力异常的误差传播关系
6.5.2 垂线偏差与重力异常误差传播的球谐分析
6.5.3 重力异常阶方差模型的构建
6.5.4 误差传播的量化分析
6.5.5 海面高与重力异常误差传播关系的仿真计算
6.7 不同运行模式下的重力场反演精度分析
6.6 参考文献
第 7 章 测高卫星绝对与相对定标
7.1 引言
7.1.1 高度计定标意义
7.1.2 要定标场概况
7.2 卫星高度计绝对定标
7.2.1 基本原理
7.2.2 固定平台法
7.2.3GNSS 浮标法
7.2.4 验潮站法
7.2.5 锚泊阵列法
7.2.6 微波应答器法
7.2.7 绝对定标方法比较
7.3GNSS 浮标定标原理
7.3.1GNSS 浮标典型结构与测量原理
7.3.2 海水温盐度对定标影响
7.3.3 海浪对 GNSS 浮标定标影响
7.3.4 海面高滤波处理
7.4 综合绝对定标
7.4.1 综合定标设备配置
7.4.2 定标基准建立与统一
7.4.3 卫星海面高拟合插值
7.4.4 综合定标数据处理
7.5 双星跟飞模式相对定标
7.5.1 相对定标计算模型
7.5.2 对地观测任务阶段相对定标实现
7.6 参考文献
第 8 章 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
8.1 引言
8.2 海洋重力异常反演
8.2.1 逆斯托克斯法
8.2.2 逆威宁曼尼兹法
8.2.3 最小二乘配置法
8.3 海洋扰动重力反演
8.3.1 大地水准面高反演扰动重力
8.3.2 垂线偏差反演扰动重力
8.3.3 海洋扰动重力反演的频域形式
8.4 海洋重力场反演的精确快速方法
8.5 海洋重力场反演计算
8.5.1 海洋重力场仿真计算
8.5.2 海洋重力场实测数据反演计算
8.6 大地水准面计算
8.6.1 基于赫尔默特第二压缩法的大地水准面计算
8.6.2 地形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计算
8.6.3 霍廷核函数修正
8.6.4 大地水准面计算的解析延拓算法
8.7 参考文献
第 9 章 海底地形反演理论与方法
9.1 海底地形和重力数据的相关关系
9.1.1 海底地形和重力数据的相关性
9.1.2 帕克公式
9.1.3 奥尔登堡公式
9.1.4 海底地形和重力梯度异常
9.2 频域反演法
9.2.1 重力异常导纳
9.2.2 垂直重力梯度异常导纳
9.2.3 导纳法的改进
9.3 空域反演法
9.3.1 重力地质法
9.3.2 配置法
9.4 迭代反演法
9.4.1 垂直重力梯度异常的解析算法
9.4.2 模拟退火算法
9.5 参考文献
第 10 章 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
10.1 低空扰动重力场赋值
10.1.1 基于虚拟场元的赋值模式
10.1.2 非奇异直接法赋值模式
10.1.3 赋值模式比较
10.2 潜载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场补偿
10.2.1 扰动重力对惯性导航系统定位影响
10.2.2 基于惯导解算的扰动重力位置误差影响分析
10.2.3 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场补偿精度需求
10.2.4 惯性系统解算的扰动重力补偿编排
10.3 重力匹配辅助惯性导航
10.3.1 传统重力匹配算法
10.3.2 序列相关极值匹配算法
10.3.3 改进的序列相关极值匹配算法
10.3.4 重力背景图质量对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精度的贡献研究
10.4 全球高程基准统一
10.4.1 大地水准面重力位确定
10.4.2 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重力位确定
10.4.3 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位确定
10.5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