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附录部分提供了一些实物图和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学习该课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约束与自由度、线矢量与旋量、约束与自由度代数分析方法、约束与自由度几何分析方法、挠性机构运动学设计、机械连接运动学设计、调平机构运动学设计。附录部分提供了一些实物图和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学习该课程。 本书可作为机械、仪器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1998.9~2002.7,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工学学士。 2002.9~2005.7,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工学硕士; 2008.9~2012.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学博士; (2009.1~2009.6,香港中文大学) 2005.7~2008.7,中国航天四院17所,设计师/主管设计师; 2012.7~至今,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15年1月); 2018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岗位教师。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机械与仪器1 12机构组成的基本概念2 121构件2 122运动副2 123运动链4 124机架4 13机械设计基本原理6 131确定性6 132简洁性6 133独立性6 134对称性6 135结构环最短6 136共线原理7 1373σ原理8 14运动学原理的内容9 15运动学原理的应用10 151机械连接的自由度分析10 152机械连接的约束设计11 153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综合12 16运动学原理的发展12 思考与练习14 参考文献14 第2章平面约束与自由度17 213维矢量17 211定义与运算17 212分量与坐标19 22力、力矩与力偶21 221力21 222力矩22 223力偶23 23直线的矢量方程23 24平面力系26 241特征量26 242表示方法27 25平面运动30 251特征量31 252表示方法32 26平面约束与自由度分析方程34 27平面机构中的约束和自由度38 271串联平面机构38 272并联平面机构39 28平面约束与自由度几何关系43 29平面机构自由度公式45 思考与练习49 参考文献50 第3章线矢量与旋量51 31线矢量51 32旋量54 33力旋量57 331力系的特征量57 332力螺旋、力与力偶矩59 34运动旋量62 341一般运动的特征量62 342运动螺旋、转动与平动63 35力系的功率67 36互易积68 37力系平衡与静定、超静定69 371力系平衡69 372静定与超静定74 思考与练习78 参考文献79 第4章约束与自由度代数分析方法80 41约束80 42自由度83 43约束的虚功率85 44运动副的约束与自由度87 45串联连接的约束分析92 451串联连接约束分析方程92 452分析案例95 46并联连接的自由度分析100 461并联连接自由度分析方程100 462分析案例103 47物体的位姿108 471物体的位姿描述108 472物体的确定位姿110 48空间机构自由度公式114 思考与练习114 参考文献115 第5章约束与自由度几何分析方法116 51约束线116 52自由度线117 53约束线与自由度线位置关系118 531力约束线与自由度线的位置 关系119 532力偶约束线与自由度线的位置 关系120 54约束与自由度互补原理121 55约束与自由度几何模型123 56非冗余约束模式127 5611条力约束线127 5622条力约束线128 5633条力约束线129 57运动学综合131 58应用案例133 581球面并联机构133 582螺旋运动机构135 思考与练习135 参考文献136 第6章挠性机构运动学设计137 61细杆138 62薄板140 63并联薄板142 64串联薄板143 65快速反射镜机构综合146 思考与练习149 参考文献149 第7章机械连接运动学设计150 71滚动轴承150 711基本概念151 712组合结构153 72轴系154 721圆柱轴系154 722圆锥轴系155 723圆柱圆锥轴系155 724平面止推轴系156 73导轨157 731基本概念157 732约束分析158 74传动连接160 741转动传动连接160 742直线传动连接163 743螺旋传动连接165 75运动学支撑169 思考与练习171 参考文献172 第8章调平机构运动学设计173 81三螺旋调平机构175 8113HSE调平机构175 8123HSC调平机构178 8133HSV调平机构179 814HSC&HSV&HSE调平机构180 82两螺旋调平机构181 821直角SC&HSV&HSE调平机构181 822两螺旋调平原理183 823标准SCHSVHSE调平机构185 83从调平到跟踪186 831目标矢量186 832光轴矢量188 833目标跟踪运动学方程190 834跟踪盲区运动学分析193 835并联跟踪架综合194 思考与练习199 参考文献199 附录200 附录A实物图200 附录B线性代数基本概念202
|
內容試閱:
|
动学原理主要研究物体的约束、自由度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兼具认知运动的科学意义和指导机械设计的应用价值。运动学设计可以理解为运动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它注重以理论最少的约束数目和正确的约束方式限制零件的运动,使其具有需要的自由度。符合这种原则的机械结构具有运动确定、重复精度高以及元件变形小等优点,如运动学轴系、运动学支撑以及光学调整架等。然而,传统机械类教材对运动学原理介绍较少,学生对此了解不多,设计师主要基于灵感和经验设计运动学结构,对其中的原理难与外人道。直觉思维对机械设计固然重要,但具有随机性,既难于处理复杂问题,又可能导致错误。有鉴于此,本书旨在系统介绍运动学原理的概念、方法及应用。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注重机械设计的理性思维,强调有的放矢,贴近应用,所用案例多取材于实际,同时尝试采取新的方法和思路处理一些问题: 1)采用3维数组分析平面约束和自由度,具有数学简单、便于理解的特点,同时为后续学习旋量理论提供铺垫,对传统机械原理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2)对旋量概念追本溯源,从力系和运动特征量的角度引入力旋量和运动旋量,突出概念的由来和物理意义,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避免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系统阐述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的约束和自由度分析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运动学设计案例,特别是以调平机构为例,完整地介绍了运动学原理在机构分析和综合中的应用,展示其在机构优化和新机构创造方面的实用价值。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立项教材,面向的读者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系统掌握运动学原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全书成稿得益于师长、同事、朋友的帮助以及家人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虽然几经修改,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