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HK$
65.8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HK$
65.8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HK$
86.9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HK$
65.8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HK$
195.8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HK$
94.6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HK$
107.8

《
牛津呼吸护理指南(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护理学译著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结合国家城市更新的重大战略与“十四五”期间韧性生态城市的现实需求,针对我国寒冷地区气候与建设需求特点,将韧性规划与适应性规划融入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针对“人-地”适应性和“城-水”适应性提出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法,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
|
內容簡介: |
水资源匮乏、水生态脆弱、水循环不畅、水环境不合理利用以及水灾害发生频率增长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寒冷地区气候环境与人地发展矛盾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气候环境特征对于今后如何集约利用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健康、适应当地水环境气候、强化水安全防控均提出了相应要求。“适水”的理念来源于生态适应性理论,亟需开展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适水发展模式与方法研究与指导。本书在明晰寒冷地区适水性住区评价体系与空间规划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适水性住区案例和建设经验,研究综合城市规划与水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市政工程、城市管理等多学科技术方法,提出以指导城市建设实践为目标的寒冷地区适水性住区空间规划综合技术指南。针对多种水体类型与空间层次,提出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包含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微气候调节、水安全防控的多项技术方法,为我国寒冷地区城市住区的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详细、具体的技术引导。
|
關於作者: |
陈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中外期刊及重要会议论文100余篇;主持建筑城市设计与规划设计实践项目8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12部。
|
目錄:
|
1 前沿与背景 1.1 政策背景1.2 编制目的1.3 适用范围 2 适水性住区基本内涵2.1 “适水性”概念2.2 适水性的相关研究2.3 “适水性住区”的概念2.4 适水性住区特征与设计原则2.5 适水性住区的核心影响要素3 适水性城市与住区案例3.1 适水性城市案例――新加坡水环境韧性城市规划3.2 适水街区案例――北京亮马河3.3 适水性住区案例4 适水性住区评价方法与体系构建4.1 住区尺度适水性评价的核心要素4.2 DPSIR 评价模型介绍4.3 基于 DPSIR 模型的寒冷地区滨水住区适水性评价因素分析4.4 基于 DPSIR 模型的寒冷地区滨水住区适水性评价方法研究4.5 天津市典型滨水住区适水性评价实证应用5 适水性住区空间优化模式5.1 设计目标与原则5.2 水资源空间模式优化策略5.3 水生态空间模式优化策略5.4 水安全空间模式优化5.5 水气候空间模式优化后 记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城市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如何化解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系统与城镇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构建“人 - 水 - 城”健康和谐的共生关系是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寒冷地区,人居环境的优化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严峻的自然条件,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适水性住区技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寒冷地区适水性住区综合技术指南》的编制,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挑战,为顺应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需求、满足提升住区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迫切需要、推动城水耦合协调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应用,引导相关地区在住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和技术,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根我国华北地区中部、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地区北部与华东地区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隶属于建筑气候区划中的寒冷地区。作为我国人口较为集中地区域,过去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建设,以及气候变化过程,导致该地区出现了水资源匮乏、水生态脆弱、水循环不畅、水环境不合理利用以及水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等问题。如何合理规划水资源及周边城市建设区域,成为当地居民和规划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编写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寒冷地区的规划者、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份全面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本指南将深入探讨在寒冷地区如何实现水环境的管理,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考虑寒冷气候的特点。通过整合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指南将为您提供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本指南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安全防控、水气候适应四大板块。涉及理论构建、城市空间与住区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与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本指南总体上结合适水性所包含的四方面因素需求,构建了适水性住区评价的方法与评价体系,并提供空间优化模式的指导。具体包括以下五大部分。① 前沿与背景:对适水性相关的政策背景进行阐述,并提出本指南的编制目的和应用范围。② 适水性住区的基本内涵:阐述了“适水性”与“适水性住区”的概念,并总结提出了适水性住区的特征。③ 适水性城市与住区案例: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案例研究,包括新加坡、天津中新生态城在内的多个城市与住区的适水性规划案例,旨在展示不同地区在水环境管理和住区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优秀案例中的规划要点,为适水性的理论构建与空间优化策略提供指导。④ 适水性住区评价方法与体系构建:阐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与水气候四者之间的耦合影响机制,并构建起针对寒冷地区的综合性适水性住区评价体系。⑤ 适水性住区空间优化模式: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气候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与空间模式指引。作为一本综合技术指南,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提供实用工具和资源,以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在编写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园林、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学等领域的专家支持,获取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本指南能够激发城市规划师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者的灵感,并提供有益的参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相关领域的学生、教师、从业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与住区的适水性,应对寒冷地区适水性规划的挑战。*后,我要感谢所有为本指南作出贡献的人。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热情使得这本指南得以完成。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您的指南,为您在寒冷地区的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