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內容簡介: |
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其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为大众研究所瞩目。近年来,经济史量化材料越来越丰富,在欧洲相对完整的人口史数据集就不止百余个,各类包含量化内容的民族志材料层出不穷,成为可以深探的沙盒与富矿。本书的14篇文章,研究时段上起1500年欧亚大陆经济分流时期,下迄21世纪,覆盖了英国、意大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济史思想实验素材。
家庭是下一代社会成员形成自己的观念的地方,家庭也是生育决策和教育投资发生的场所,因此家庭会影响一国的发展命运和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书提出了很多贴近现实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并尝试从量化史学角度来回答:“少生精养”与“多生散养”,哪种生育决策更明智?雇主解决雇员的子女入学,可以带来哪些好处?更大、更综合的学校,教育效果是否更好?有兄弟姐妹,对儿童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性别平等一定会使“双职工家庭”成为主流形态吗?节育措施、儿童收养等如何影响家庭与社会的经济决策?发达经济下的稳态均衡呈现着高生活水平、高性别平等程度、低生育率的模式,它的发展历程如何?上述种种以小见大的问题,将发生在一个个家庭私密空间内的谜团置于经济研究的聚光灯之下,帮助读者理解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如何推动宏观经济体沿不同路径发展。
|
關於作者: |
克洛德·迪博耶(Claude Diebolt),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增长和经济周期的计量史学。《计量史学》(Cliometrica)创办人、主编,《计量史学手册》的共同编辑,曾组织第八届世界计量史学大会。法国计量史学协会创会会长,曾任计量史学协会主席,现任法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
目錄:
|
1 家庭量化历史:编者介绍
2 统一增长历史计量模型:历史长周期中的家庭组织和经济增长
2.1 引言
2.2 相关文献
2.3 模型
2.4 经济的动态演变
2.5 结论
3 婚姻生育率和儿童教育投资
3.1 引言
3.2 理论背景
3.3 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生育控制
3.4 生育转变
3.5 学前教育与生育率
3.6 结论
4 批判性介绍:以双胞胎胞亲数量做工具变量的文献
4.1 引言
4.2 研究胞亲数量对儿童影响问题的内生性挑战
4.3 工具变量方法简介
4.4 以双胞胎出生作为工具变量的简介
4.5 通过反事实分析了解基于双胞胎出生的工具变量
4.6 如何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工具变量回归分析
4.7 通过第一阶段回归系数说明双胞胎出生工具变量对异质性的处理效应
4.8 使用双胞胎工具变量的估计效果
4.9 对前人研究发现的讨论:工具变量回归分析得出的负相关但无负效应的结果
5 欧洲历史上的家庭组织和人力资本不平等:关联性再探
5.1 引言
5.2 背景:家族父权与算术能力的关系
5.3 数据
5.4 父权指数
5.5 基于年龄堆积的人力资本指标
5.6 研究结果
5.7 结论
6 历史视域下的意大利各省家庭结构的起源与影响
6.1 引言
6.2 意大利的家庭模式:省级层面的数据库
6.3 家庭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6.4 结论
7 性别关系和经济发展:欧亚大陆命运逆转假说
7.1 引言
7.2 将女性能动性与发展联系起来的假说
7.3 衡量家庭中女性的能动性
7.4 女性能动性的欧亚模式演变
7.5 “命运逆转”发生的原因
7.6 结论
8 布宜诺斯艾利斯精英家族网络的政治权力(1776~1810年)
8.1 绪论
8.2 殖民地政治和网络
8.3 网络特征
8.4 结论
9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时期对法国各省的类型学分析
9.1 引言
9.2 法国发展简史
9.3 方法和数据
9.4 分析
9.5 法国各省的分类
9.6 家庭、性别平等和法国各省的定位
9.7 结论
10 19世纪初法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来自基佐调查的经验
10.1 引言
10.2 法国的初等教育和基佐调查
10.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10.4 实证分析
10.5 结论
11 第一次全球化时期乌拉圭蒙得维的亚的家庭形成、性别与劳动力
11.1 引言
11.2 理论方法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11.3 方法与数据
11.4 1858~1908年乌拉圭的人口构成
11.5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关系
11.6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11.7 劳动市场参与率
11.8 主要结论
12 性别福利体制、工作-家庭模式与女性就业
12.1 引言
12.2 分析背景:性别福利体制、去家庭化和工作-家庭模式
12.3 工作-家庭模式:数据和事实
12.4 对家庭就业模式、福利体制作用及与家庭相关的决定因素的理解
12.5 结论
13 1920年以来刚果的采矿业、家长制和教育普及
13.1 引言
13.2 刚果的正规教育:整体概览
13.3 经验证据
13.4 UMHK的劳工政策和教育
13.5 结论
14 西欧的儿童收养(1900~2015年)
14.1 引言
14.2 西欧收养法
14.3 德国、瑞典、法国、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意大利儿童收养的统计资料来源(1900~2015年)
14.4 儿童收养概述
14.5 国内无亲属关系收养
14.6 国内有亲属关系收养
14.7 跨国儿童收养
14.8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