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1.传承非遗音乐,记录曲谱,分析唱腔,梳理发展历程
2.全面介绍江苏非遗曲艺形式
|
內容簡介: |
曲艺与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曲艺是戏曲的重要源泉,如说唱艺术滩簧、花鼓、时调,都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些地方剧种直接自说唱音乐发展而来,如苏剧。还有一些曲艺乐种已具有戏曲的雏形,如花鼓。因此,在研究区域音乐时,我们不应将两者割裂开,而要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江苏曲艺、戏曲的历史渊源、现状,将各曲种、剧种的唱腔进行科学分类和音乐分析,并对当代代表性唱段进行记录与研究。
|
關於作者: |
谈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生导师。江苏紫金文化优青、江苏“333”高层次人才,长期致力于传统音乐的挖掘研究与教育传承的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江苏社科基金、江苏艺术基金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出版《江苏“五大宫调”音乐文化研究》《江苏非遗音乐文化研究——戏曲篇》等多部专著,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戏曲艺术》《艺术百家》等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序 言
第一章 牌子曲类
第一节 扬州清曲
第二节 南京白局
第三节 连云港五大宫调
第二章 弹词类
第一节 苏州弹词
第二节 扬州弹词
第三章 宣卷类
第一节 常州宣卷
第二节 无锡宣卷
第三节 苏州宣卷
第四章 渔鼓道情类
第一节 常州道情
第二节 扬州道情
第三节 赣榆渔鼓
第五章 琴书鼓书类
第一节 徐州琴书
第二节 苏北大鼓
第三节 淮海锣鼓
第六章 其他类
第一节 唱春
第二节 小热昏
第三节 啷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 言
自宋代以来,戏曲、曲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音乐形态,雅俗共赏、历久弥新。戏曲滥觞于六代乐舞,沿着相和大曲、唐大曲一路走来。宋元明清戏曲以歌舞说故事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演绎着国人的世间百态。在今天,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的集大成者,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维及标准。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戏剧,在世界戏剧舞台占有重要地位。而江苏戏曲在中国戏曲舞台更是举足轻重,对中国戏曲乃至世界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江苏戏曲的剧种、唱腔还是作家、作品,都值得我们全面梳理、不断记录和深入研究。
曲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形成于唐代,形成的标志是唐代变文。宋代是曲艺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小唱、唱赚、鼓子词、陶真、道情、渔鼓、叫果子等丰富了后世的曲艺种类。明清的南词北鼓定下了曲艺音乐的历史格局。曲艺音乐伴随着一部部通俗易懂的曲目演绎着平民百姓市井生活的世俗样态。江苏曲艺音乐丰富多样,在中国曲艺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苏州弹词是江南曲艺的代表,扬州清曲是牌子曲中的翘楚,这些都值得我们传承、关注、记录与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的大量考察研究,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文字资料。其中,关于江苏地区戏曲、曲艺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例如,关于江苏曲艺的研究成果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江苏卷》(1994)、《江苏曲艺志》(1996)、《江苏革命根据地文艺资料汇编·戏曲·曲艺(苏北部分)》(1983);关于江苏戏曲的研究成果有《江苏戏曲》(1960)、《江苏戏曲志·江苏卷》(1992)、《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1992)、《江苏南部民间戏曲说唱音乐集》(1995)。这些著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字、乐谱等资料,为我们了解江苏曲艺、戏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14年,笔者参与写作的《江苏地域音乐文化》付梓出版。该书对江苏戏曲、曲艺音乐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江苏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研究角度较广,对江苏音乐的地域性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以往的相关书籍和论述很多,但多集中于20世纪。目前,专门针对当代江苏曲艺、戏曲音乐并体现出地域特征的系统性研究,仍相对不足。
曲艺与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曲艺是戏曲的重要源泉,如说唱艺术滩簧、花鼓、时调,都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些地方剧种直接自说唱音乐发展而来,如苏剧。还有一些曲艺乐种已具有戏曲的雏形,如花鼓。因此,在研究区域音乐时,我们不应将两者割裂开,而要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书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江苏曲艺、戏曲的历史渊源、现状,将各曲种、剧种的唱腔进行科学分类和音乐分析,并对当代代表性唱段进行记录与研究。本书既总结各个唱腔和作品的共性,也分析其个性;既关注历史,也重视当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苏区域的曲艺、戏曲乐种,通过实地调查、
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以其作为支撑对各乐种唱腔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分类。书中尽可能收录当代作品,记录每个乐种的传承人谱系,深入了解各乐江种的传承现状,还对当代剧团及分布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便学习和联系。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对其境内现有曲种、剧种进行梳理和论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来江苏曲艺、戏曲在整个中国曲艺、戏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当下却面临失传的困境,亟需加强全面研究;二来江苏曲艺、戏曲是江苏地域传统文化的象征,对其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对江苏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价值在于:一是在曲艺、戏曲研究中,梳理各个乐种的历史渊源、流布范围及传播路径,充分论述江苏曲艺、戏曲文化在中国曲艺、戏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对江苏曲艺、戏曲文化的记录与阐释,追溯了江苏曲艺、戏曲的内在联系,挖掘江苏戏曲、曲艺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江苏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文献材料;三是弘扬江苏传统文化,用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精神引领传统文化的发展;四是在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和拓展,弥补当下的不足,推动当地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江苏曲艺总论,分为江苏曲种、曲种音域及现状三部分,并对江苏区域内的六大类、十一个曲种进行论述和介绍。每个章节都大致遵循先对大类曲种进行介绍,然后对曲种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阐释,并选择经典唱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当代剧团及传承人进行介绍。下篇是对江苏戏曲的论述,章节结构与曲艺篇一致。
传统文化似一条大河,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财富。在文化多元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知、如何传承,如何抓住自己的文化脉络,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挖掘、梳理、记录研究本区域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一项造福后代、功德无量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