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HK$
63.8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词典学研究方兴未艾,词典学的理论框架逐渐走向成熟和丰富,从事词典学研究、教学和编纂的队伍逐年扩大,但到现在为止,有关“词典学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统一的阐述,学界的学术用词、对核心概念和惯例的解释也很不统一,甚至发生过多次的学界和社会大讨论。因此,编写“词典学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融媒体词典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词典学术语”的编写也可对辞书将来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
內容簡介: |
“词典学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的选题目的是:通过科学、精心筛选的“30个词典学核心概念”和“70个关键词”构建系统的词典学主干框架,阐释科学的编纂原则和数字化技术保证方法。为达此目的,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词,以构建整体框架:
1)词典学理论:为词典学的核心概念条目,“词典学、专科词典学、教学词典学、比较词典学、双语词典学、融媒体词典学、计算词典学、语料库词典学,以及交际词典学、语篇词典学、认知词典学、词典类型学、词典史”等系统阐释,构建词典学的主要理论框架,说明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词典体例结构:大多为词典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词典体例结构、词典总体结构、词典宏观结构、词典微观结构、词典中观结构、词典参见结构和词典外部材料”等的阐释,清晰地勾画出各类词典的结构体系,以及各种词典知识项的组织方法。
3)词典类型:大部分为关键术语,通过对“词典(工具书、辞典、辞书)、语文词典、教学词典、学生词典、双语[双解]词典、百科词典、编码词典/积极型词典、解码词典/消极型词典、共时性词典、历时性词典、描写性词典、规范性词典、多功能词典、概念词典、电子词典、机器词典”等的阐释,系统介绍词典类型学的知识。
4)词典编纂:大部分为关键术语,通过对“词典编纂原则、词典编纂宗旨、词典编纂计划(词典设计程序)、词典条目(词条、百科、选词、立目)、词典义项、词典标签、词典参见、词典编排法(查检法、索引)、词典语证、词典用语(例证)和词典注释(标注/辨析/用法说明)的阐释,说明词典编纂的程序和操作环节,以及实施方法。
5)词典释义:大多为词典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词典释义(词汇性释义、百科性释义、短语释义、情景释义、原型释义)、词典释义原则、词典释义方法(对释式释义、解释性释义、并列释义、选择释义、重叠释义、定义式释义等)、多维释义理论,以及附加意义标注和同义辨析”等的阐释,让人了解词典解释什么、如何解释。
6)词典数字化:部分为词典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词典[数字]编纂国际标准、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词典数据库、词典语料库、词典生成系统、电子词典、在线词典、电子词典结构、词典互动界面、语料库模式分析、融媒体词典、多模态词典文本、多模态释义”等的阐释,介绍词典编纂和出版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要素,以及其实施方法。
|
關於作者: |
章宜华,语言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一国家级研究所从事10多年的翻译和情报研究工作,任情报研究室主任。自1997年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了校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兼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心(国家文科基地)副主任,词典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有: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辞书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语言文字分支主编、《澳门语言学刊》和《辞书研究》编委,中国社科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商务印书馆特约研究员;曾任亚洲辞书学会执行理事,中国辞书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翻译学会执行理事。
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词典学、翻译学、二语习得。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辞书学的编纂、省部级项目1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 ,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词典10余部;编撰的多部词典获得国家辞书奖(政府奖)和中国高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核心概念篇 1
百科全书 2
比较词典学 9
词典编写系统 16
词典编纂 23
词典编纂原则 28
词典翻译 35
词典结构 42
词典考古学 47
词典类型学 54
词典配例 62
词典评论 67
词典史 73
词典释义 81
词典释义方法 89
词典修订 97
词典学 103
词典语料库 112
多模态词典 119
多维释义理论 125
计算词典学 133
教学词典学 141
例证功能 149
认知词典学 155
融媒词典学 163
双语词典 171
双语词典学 176
学习词典 183
语料库词典学 190
语文词典 196
专科词典学 202
关键术语篇 211
百科词典 212
插图词典 212
辞典 214
词典 214
词典编排法 215
词典编纂计划 216
词典编纂宗旨 217
词典标签 218
词典参见 219
词典对等词 221
词典附录 222
词典宏观结构 223
词典互动界面 224
词典类型 225
词典生成系统 226
词典释义原则 227
词典数据库 229
词典体例 230
词典条目 230
词典外部材料 231
词典微观结构 232
词典学国际标准 233
词典样条 235
词典义项 236
词典译义 237
词典用语 238
词典语证 239
词典中观结构 240
词典注释 241
词典注音 242
倒序词典 243
电子词典 244
电子词典功能 244
电子词典结构 245
多功能词典 246
多媒体词典 247
多模态释义 248
分级词典 249
概念词典 250
共时性词典 252
规范性词典 252
积极型词典 253
机器词典 255
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 256
简明词典 257
交际词典学 258
教学词典 259
句典 260
控制性释义词汇 261
类义词典 262
历时性词典 263
描写性词典 264
内向型双语词典 265
普通词典 266
融媒词典 267
双解词典 268
双向词典 269
同义辨析 270
外向型双语词典 271
网络词典 272
详解组配词典 273
消极型词典 274
学生词典 276
用户视角研究 277
语料库模式分析 278
语篇词典学 279
主题词典 280
专科词典 281
字典 282
附录 285
英—汉术语对照 285
汉—英术语对照 293
|
內容試閱:
|
自1950 年西班牙词典学家卡萨雷斯(Julio Casares)的《现代词典编纂法引论》(Introducción a la Lexicografía Moderna)出版以来,词典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理论框架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其组成涉及三个领域:① 词典学理论方法;② 词典编纂实践;③ 词典现代化技术。学科研究的这三个领域衍生出词典学的三大分支:理论词典学、应用词典学和计算词典学。
在理论词典学方面,其研究内容从传统的“类型、结构与要素”学说,发展成为一种集合多种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词典学的概念内涵、词典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词典学内容与结构、词典类型学、词典释义理论、词典使用、词典评价和词典历史等。
在应用词典学方面,词典编纂研究从传统的项目驱动、就事论事,发展成为词典编纂全过程系统而细致地考查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词典学理论的运用、词典项目规划、词典设计原理、词典原始材料、词典编纂方法、词典编写流程、词典修订和词典项目的组织管理等。
在计算词典学方面,词典技术的研究已经从计算机语料库辅助词典编纂和电子词典的研究,发展成为融媒体综合词典处理平台和词典数字化、数据化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语言资源的自动获取、语料的深加工和数据化、融媒体数字处理平台、纸质词典数字化、词典数据库和人机互动等。
笔者在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融媒体的多模态英汉学习词典数据库研究”时发现,融媒辞书需要借助计算机数字处理平台来处理数据,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项目和内容需要高度的“格式化”“形式化”,这就需要对词典学中的各种术语和含义进行“标准化”定义。
词典学的发展表明,对词典学的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进行系统化的阐释,对词典学新时期的理论构建和应用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的形式,分专题来描写和阐述理论词典学、应用词典学和计算词典学的概念内涵和主要内容。全书共收录30个词典学核心概念、70 条关键术语,分为两大部分编排。核心概念篇是词典学领域的中心内容,包括词典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以及词典编纂的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和基本流程等,这些内容展现出当代词典学的系统框架,体现词典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关键术语篇是词典学理论研究、编纂实践中所涉及的主要专门用语,是表达词典学和词典建构中不可或缺并起着重要作用的要素。
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撰写的总原则是:客观、准确、精练、通达。主要方法是在查考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的主流理论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原则上不讨论、不论述不同的理论观点或方法。(1)客观。条目内容是对特定主题知识现状的概要和客观记录,其主旨凸显在“述”上,包括阐述、叙述、陈述和描述。阐述就是把基本概念、学说、理论等的道理讲清楚;叙述是把学科起源、发展、沿革和内容等交代清楚;陈述是把精选核对过的资料内容、事实、数据等有条有理地呈现出来;描述是用文字把概念和术语的性状特征、发展、态势等如实地勾画出来。
(2)准确。为了客观反映词典学科的真实情况,书中每一条目的撰写都需广泛搜集和查考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学界发生的学术事件、代表性的理论书籍和论文等。特别是核心概念篇,撰写前都要先做专题检索和专题资料研究,对所使用的资料尽量做到多源头查对,尽力找到比较权威的文献依据和事实依据,从主观上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翔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精练。条目撰写的主旨是把词典学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蕴含的知识内容、学问和道理讲清楚,让读者能够通过一个条目和必要的参见把一个“主题”状况弄明白。写作尽力做到简练、明了,避免华丽的辞藻,尽量不使用评价性、主观性的修饰成分,避免空话、套话。叙述过程尽力做到条理分明、眉目清晰;内容要切中主题,给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知识。(4)通达。核心概念与关键术语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但也是面向一般语言学教师、学生和词典爱好者的;条目的撰写既要反映前沿理论、专业的学术理念,也要尽力把高深知识浅近化、晦涩的专业理论通俗化;专业用语一是要标准,二是要通俗易懂,做到表意明确,让普通人看得懂、看得明白。
总之,本书的撰写是以事实为主导、以文献为依据,在弄清事实、消化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结合学界主流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撰写,一般不直接引述别人的内容。参考资料原则上选择在学界有一定影响的作者的著述和被学界认可、他引率比较高的专著和论文。凡核心概念篇中参考过的主要文献,都列入文后的“参考文献”中,正文内一般不做“夹注”,以表明所述内容不是个人观点,而是学界的主流思想。为满足本丛书写作格式的要求,关键术语篇不提供参考文献,但实际上也都是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这里谨此说明。此外,有些条目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词典现象的,虽然叙述方式各有侧重,但仍有一些基本信息在相关条目同时存在。为了词条内容的完整性,我们保留了相关条目中少量相互重复的信息。
词典学已经发展成为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交叉性应用学科,涉及认知学、教育学、二语习得、翻译学及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如语义学、句法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数字化和融媒体技术等。由于作者专业视野和能力有限,掌握的文献资料有限,在写作中很可能有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等现象,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夏立新、王东海和邓琳等参与了本书部分撰稿:夏立新撰写了“词典编纂”“双语词典”“语文词典”“插图词典”“词典对等词”“词典宏观结构”“词典微观结构”“词典义项”和“词典注释”;王东海撰写了“百科全书”“词典考古学”(与李家琦合作)、“词典史”“词典体例”“词典条目”“词典用语”“句典”“词典编排法”“词典编纂计划”“词典附录”“词典注音”,以及“倒序词典”(与房新合作);邓琳撰写了“百科词典”“共时性词典”“历时性词典”“多功能词典”“描写性词典”“同义辨析”“专科词典”和“电子词典”。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读博士生王倩倩、唐舒航、陈艳萍、曾珍、牛文培和贾赛男以及于海燕博士对书稿做了部分文字校对工作,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章宜华
2024 年9 月3 日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词典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