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绿色农药与生物安全

書城自編碼: 40727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宋宝安、宋润江、张钰萍、卢平、吴剑、郝格非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6034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帝国时代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8.7
《蔬菜栽培学》
+

HK$ 51.8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

HK$ 59.6
《大学语文》
+

HK$ 79.2
《中书学研— 校园篮球文化建设与运动教学研究》
+

HK$ 96.8
《ESG理论与实践》
+

HK$ 43.8
《大学物理实验(第三版)》
編輯推薦:
1.选题新颖,内容先进 本书为我国系统阐述绿色农药在食品与环境中安全性方面的高水平著作,作者团队为我国农药研究一线学者; 2.内容翔实,学术价值高 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一手数据,融入作者研究成果,进而推动科学使用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创新发展;3.适用性和指导性强
內容簡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绿色农药对生物安全的作用及影响,主要包括绿色农药定义、发展绿色农药的作用意义,绿色农药登记、生产与使用现状,绿色农药对环境和生态安全状况的影响,绿色农药与健康风险安全状况,绿色农药与膳食风险安全状况等内容。此外,结合农药膳食风险评估的差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挑战,国内外农药毒理学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的的差异及挑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还对当前国际上绿色农药与生物安全研究的最新成果做了简要介绍。本书可供大专院校农药学、植物保护、环境、卫生类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从事农药科研与生产、农技推广及农资经营等工作的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宋宝安,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委委员,农业部农药管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农药学”博士点和“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农业公益行业专项等三十余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与贵州省科技贡献奖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在Nature Com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二百余篇、他引四千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在Springer等出版农药专著6部。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毒死蜱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创制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效抗植物病毒新品种毒氟磷,提出了全程防控新方法,解决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的防控重大难题。提出“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应急防控为辅助”的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带领团队在贵州省重点产茶县开展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作物健康导向的免疫调控的绿色植保发展理念,为我国绿色农药创新和植保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出博士后、博士与硕士百余名。所领导的团队荣获国家专业技术先进集体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带动贵州大学化学学科成为ESI全球前1%学科,植物保护学科入选世界建设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农药创制与有害生物控制。
目錄
1绪论001
1.1绿色农药定义001
1.2发展绿色农药的作用和意义004
1.3绿色农药未来发展重点006
参考文献008
2绿色农药的创制、登记、生产和使用情况010
2.1中国和美国、欧盟绿色农药创制发展情况010
2.1.1杀菌剂创制情况010
2.1.2除草剂创制情况015
2.1.3杀虫、杀螨剂创制情况019
2.1.4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诱抗剂创制情况024
2.2中国和美国、欧盟绿色农药登记情况026
2.3中国和美国、欧盟绿色农药使用量026
2.3.1美国、欧盟的农药使用量概况026
2.3.2中国农药使用量概况027
2.4中国和美国、欧盟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管理027
2.4.1美国、欧盟的农药残留管理028
2.4.2中国的农药残留管理028
参考文献029
3绿色农药与生态环境安全033
3.1绿色农药对土壤安全状况的影响033
3.1.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033
3.1.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034
3.1.3新烟碱类杀虫剂034
3.1.4双酰胺类杀虫剂035
3.1.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037
3.1.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039
3.1.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041
3.1.8抗生素类杀菌剂042
3.2绿色农药对水生生物安全状况的影响043
3.2.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043
3.2.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044
3.2.3新烟碱类杀虫剂045
3.2.4双酰胺类杀虫剂046
3.2.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051
3.2.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056
3.2.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060
3.2.8抗生素类杀菌剂064
3.2.9嘧啶类除草剂065
3.2.10N-苯基酞酰亚胺类除草剂065
3.2.11芳基吡啶类除草剂066
3.2.12三酮类除草剂066
3.3绿色农药在大气中的环境行为067
3.3.1绿色农药的蒸气压常数和亨利常数067
3.3.2戊唑醇069
3.3.3苯醚甲环唑070
3.3.4氟环唑070
3.3.5嘧菌酯070
3.4绿色农药对环境有益生物的影响状况071
3.4.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071
3.4.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072
3.4.3新烟碱类杀虫剂073
3.4.4双酰胺类杀虫剂074
3.4.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075
3.4.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077
3.4.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078
3.4.8抗生素类杀菌剂078
3.5绿色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情况078
3.5.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079
3.5.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082
3.5.3新烟碱类杀虫剂087
3.5.4双酰胺类杀虫剂088
3.5.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099
3.5.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15
3.5.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121
3.5.8抗生素类杀菌剂125
3.6总结与展望128
参考文献129
4绿色农药与健康风险150
4.1绿色农药品种急性毒性、亚急性/亚慢性毒性效应151
4.1.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151
4.1.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152
4.1.3新烟碱类杀虫剂153
4.1.4双酰胺类杀虫剂155
4.1.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158
4.1.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61
4.1.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163
4.1.8抗生素类杀菌剂166
4.1.9新型农药除草剂167
4.2绿色农药品种的神经毒性效应169
4.2.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169
4.2.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170
4.2.3新烟碱类杀虫剂171
4.2.4双酰胺类杀虫剂172
4.2.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174
4.2.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76
4.2.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177
4.2.8嘧啶类除草剂180
4.2.9N-苯基酞酰亚胺类除草剂181
4.2.10芳基吡啶类除草剂182
4.2.11三酮类除草剂182
4.3绿色农药品种的慢性毒性和致癌效应183
4.3.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183
4.3.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184
4.3.3新烟碱类杀虫剂185
4.3.4双酰胺类杀虫剂186
4.3.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188
4.3.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0
4.3.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191
4.3.8嘧啶类除草剂192
4.3.9N-苯基酞酰亚胺类除草剂193
4.3.10芳基吡啶类除草剂194
4.4绿色农药品种的致畸、繁殖和发育毒性效应195
4.4.1多杀菌素微生物源杀虫剂195
4.4.2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非烟碱类杀虫剂196
4.4.3新烟碱类杀虫剂197
4.4.4双酰胺类杀虫剂198
4.4.5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s)-三唑类杀菌剂201
4.4.6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3
4.4.7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酰胺类杀菌剂204
4.4.8新型除草剂207
4.5总结与展望209
参考文献210
5绿色农药与膳食风险215
5.1食品中绿色农药残留风险评估217
5.1.1绿色杀虫剂品种217
5.1.2绿色杀菌剂品种221
5.1.3抗生素类杀菌剂227
5.1.4新型除草剂品种227
5.2食品中绿色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29
5.3绿色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236
5.4绿色农药与膳食风险238
5.4.1绿色杀虫剂品种238
5.4.2绿色杀菌剂品种244
5.4.3新型除草剂品种247
5.5总结与展望248
参考文献249
6展望260
6.1农药膳食风险评估的差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挑战260
6.2国内外农药毒理学试验的差异及挑战261
6.3国内外农药环境影响试验的差异及挑战262
参考文献264
內容試閱
农药是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物资。其在保障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防治各种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频繁发生,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农药使用每年可挽回世界农作物总产30%~40%的损失,农药被公认为是保障和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手段。此外,农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稳定增长的巨大产业,2001年以来,全球农药销售额以年均42%的速度稳步增长,2021年全球农药销售额超过7342亿美元(含非农用市场),同比增长51%。2022年全球农药销售额超过877亿美元(含非农用市场),同比增长92%。预计2025年超过90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快速发展,农药生产和出口均居于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农药创制和全球产业链的生产加工及登记试验等能力和建设都有了显著提升。我国农药登记的管理从1963年成立农药检定所开始,不断加快法制化进程,充分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相关主管单位陆续出台文件加强农药的质量和效果管理。1997年《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出台,2017年颁布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并出台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管理办法》《农药试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重新修订的《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和《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和风险评估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了农药登记难度。这些与时俱进的举措都凸显中国农药“安全、有效”的管理理念。当前,安全性评估试验作为农药登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评估新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我国在构建更为有效的农药管理法律框架同时,引入农药风险评估理念与技术加强农药科学管理,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在农药登记毒理学和健康风险评估方面,我国已经发布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施药人员健康风险评估、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等技术标准40余项,涵盖了大田用农药和卫生用农药,基本满足当前各类农药登记的实际需要。2022年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618号公告,其中30项农药环境影响相关标准经专家审定通过,并成为农业行业标准,实施这些标准后对规范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及风险评估工作,提升农药登记试验数据和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上述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一方面批准登记的微毒/低毒农药产品的数量呈现递增趋势,特别是大田使用的微毒/低毒级别农药产品占比不断提高。仅2023年,微毒/低毒农药已占到本年度新增数量的967%。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周期、登记费用以及安全性评估日益规范严格等因素,我国新增化学农药的数量处于低位,如2023年我国批准的10个新农药(即新有效成分)中,生物农药产品就达到9个,仅有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开发的杀线虫/杀菌剂——三氟吡啶胺(cyclobutifuram)取得登记。而2024年5月30公布的12个新农药中,仅有吡唑喹草酯、氟草啶、氟砜草胺三种化学除草剂。而这些产品都是经历了非常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才获得登记,可见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在确保农药有效性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农药的安全性,对农药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与安全性的把关。
绿色农药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我国在绿色农药的创制、研发、产业化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药残留效应与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发展仍相对滞后。现代化的农药残留效应与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是农药行业服务健康中国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数量超过1万项,但标准质量仍需提升,目前标准主要针对母体化合物,很少涉及代谢物。我国农药风险评估基本沿用传统模型,过度依靠试验动物开展评估,缺乏新型高效风险评价技术。因此,亟需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毒理学和替代毒理学等相关学科技术,开发适合我国耕作制度的农药暴露风险预测模型和代谢物评估技术。
农药产业健康发展以及农药产品的高效化使用与安全使用关系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武器。绿色农药的安全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评估安全风险是否可接受,在获益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目前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我国都把安全性评估放在首位,凡是通过农药登记评审的农药品种,在科学使用的前提下,其安全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因此,发展绿色农药,掌握农药行业创新、发展以及高效化利用过程中关键“卡脖子”技术,对于助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战略意义。
日本学者梅津宪治编著了《农药与食品安全》,2018年傅正伟教授与钱旭红院士译成中文出版。目前国内仍缺乏对绿色农药安全性系统阐述的书籍。虽然绿色农药对人畜的安全性要远优于传统农药,但农药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的影响,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面评价,有必要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着手。本书首先针对绿色农药的定义和意义进行简要概述,之后归纳了中、美、欧盟绿色农药的创制、登记、生产与使用现状,并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世界上新上市绿色农药的环境生态安全风险,最后重点分析了绿色农药与健康风险、绿色农药与膳食风险,对绿色农药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未来挑战进行了展望。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可靠的翔实数据,帮助农业生产者科学认知和使用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全面提升,保障人类和环境生态的安全。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是,人们对绿色农药的认识还需不断深化,本书选择的绿色农药品种主要聚焦在近十年使用量较大的代表性品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书中涉及农药品种既有近几年上市的新药,也有一些老品种,其毒性数据参考引文主要来自FAO相关资料。由于新药评价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问题和领域,专业问题还有很多模糊的问题尚需不断攻关去破解。由此个别药物数据还不够经典,不同的文献结论也存在差异,本书不是做药物的准确评估,也不是给它们做定性分类,敬请读者以官方评估为准。
本书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友好无公害杀菌剂和抗病毒剂创制与产业化(2022YFD1700300)和贵州省科技合作人才平台项目生态农药的分子设计与作用机制(201757881)的资助。在本书定稿和审校校正期间,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邢立国、蔡磊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董丰收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列忠研究员提出宝贵意见与修改建议,贵州大学张建博士在本书的修改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能力,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与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宋宝安
2024年5月2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