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在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导论和宏观经济总量的衡量基础之上,围绕宏观经济研究的两大主题(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进行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讨论。
在短期经济周期方面:首先,讨论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和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其次,分析利率可变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并在价格水平可变条件下推导社会总需求。最后,推导社会总供给,构建AD-AS模型,分析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同时,讨论短期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在长期经济增长方面:主要介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趋同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核算和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此外,本教材还讨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产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并分析开放经济环境下的宏观经济短期均衡模型:IS-LM-BP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關於作者: |
陈晓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和数字经济。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就业、货币理论与政策等。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典型事实及主要特征
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二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特征
三 失业率和中国就业市场的变化
四 物价水平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五 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二 外生冲击与宏观经济政策
三 弹性价格与黏性价格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
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第五节 流量与存量及本书安排
一 流量与存量
二 本书安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总量的衡量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衡量GDF
一 什么是GDP
二 衡量GDP的方法——三面等值法
三 宏观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四 GDP的缺陷
第二节 衡量物价水平
一 名义GDP和实际GDP
二 衡量实际GDP
三 价格水平的衡量
四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异和缺陷
第三节 衡量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中国失业调查制度的演变——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中国现实
第一节 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
一 国民收入的生产
二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第二节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一 消费
二 投资
三 政府购买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 计划支出
二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乘数原理和中国财政支出乘数
一 乘数原理
二 与政府相关的乘数
三 比例税制下的乘数
四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经济周期理论I:总需求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
一 事实1: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没有规律、无法预测的现象
二 事实2:经济周期具有阶段性
三 事实3: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发生变动
第二节 产品市场均衡与巧曲线
一 IS曲线的含义
二 IS曲线的推导
三 IS曲线的斜率
四 IS曲线的移动
五 产品市场的非均衡
第三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一 货币需求
二 LM曲线的含义
三 LM曲线的推导
四 LM曲线的斜率
五 LM曲线的移动
六 货币市场非均衡的经济状态
七 中国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一 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实现
二 产品市场非均衡和货币市场非均衡的经济状态
三 基于IS-LM模型的政策效应
四 财政政策调整:IS曲线移动
五 货币政策调整:LM曲线移动
六 政策有效性区域
第五节 总需求
一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和相关效应
二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经济周期理论Ⅱ: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一节 总供给
一 总供给的含义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短期经济波动分析:AD-AS模型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一 总需求冲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
二 政府债务管理与中国地方债的影响
三 总供给冲击:要素获取能力变动和要素组合能力变动
四 政策有效性区间
第四节 中国场景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和总供给管理政策
一 中国场景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
二 中国场景中的总供给管理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第一节 失业
一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二 奥肯定律
三 贝弗里奇曲线
四 中国失业基本情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 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二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后果
三 通货紧缩与恶性通货膨胀
四 中国的通货膨胀基本情况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 失业、通货膨胀与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二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 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四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五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四节 经济周期
一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
四 中国主要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奇迹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度量:典型事实与中国现状
一 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 经济增长的度量问题
三 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事实
四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 索罗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 新古典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