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雪豹悲歌》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代表作,在读者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书配有木刻板画175幅,画作内容贴近故事情节,主要形象生动鲜明,画面震撼有力,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本书共分三册,图文结合轻阅读,看书更轻松。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根据沈石溪畅销动物小说《雪豹悲歌》改编创作的绘本读物,讲述了“我”和藏族向导强巴去野化一只名叫雪妖的小雪豹的过程,全书共分三册,适合5-12岁孩子阅读。
雪妖是从小被人喂养大的,所以失去了雪豹本来应该拥有的生存本领。在第一册的故事中,“我”和强巴初次接触雪妖,为它进行野化训练,但结果不尽人意。第二册中峰回路转,雪妖的母亲北斗母豹出现了,它天天教雪妖生存本领,雪妖有了明显进步。第三册中,由于北斗母豹现在有了自己新的孩子,不能总是在雪妖身边陪伴它,出于妒忌,雪妖把母亲的孩子全部杀害,导致了北斗母豹离它而去。最终雪妖因为贪婪、自私和懒惰被豺群杀死。
|
關於作者: |
原著: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赴云南西双版纳插队落户,在云南生活了整整36年。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擅长写动物小说,风格独特,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曾四次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作品多次被收进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狼王梦》《雪豹悲歌》《白象家族》《骆驼王子》等。
改编:宏朔。图书编辑,自由撰稿人。
绘画:一刀,本名刘子威。2015年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系,师从王华祥、李晓林。主要作品有《现代社会通用模型》《理性的非理性化》《堂吉诃德的困境》等。
|
目錄:
|
一 野化训练 / 1
二 初次狩猎 / 9
三 好逸恶劳 / 31
四 劫食谋生 / 67
五 母女重逢 / 85
六 手足相残 / 137
七 众叛亲离 / 177
八 悲惨下场 / 189
|
內容試閱:
|
绘者心语
我对沈石溪先生作品的最早印象,是《斑羚飞渡》里悲壮的一跳,那是我儿时第一次理解“牺牲”。这是一个好寓言故事应当有的冲击性力量,也是沈石溪的动物寓言作品在这几十年间持续焕发光彩的原因。
沈石溪先生为读者拆解一些抽象品格(例如牺牲、团结、自律等)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故事模型:在一个具体且极端的矛盾冲突时刻,一个具备复杂性格的拟人化的动物主体遵从内心的道德律(或高尚或卑劣)做出选择,并且交代了这一选择导致的结果——善奖恶罚。这套简单有效的结构体系贯穿了沈石溪绝大多数的作品,是给一个未经世事的读者建立“善”这一概念的有效工具。
我很兴奋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去“翻译”沈石溪先生的作品。我认为,像这样经过了时间锤打且历久弥新的作品应当在这个价值越来越多元的现代社会发出一些声音。
一、宿命式的悲剧
《雪豹悲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只意外落难的雪豹被从事动物研究的主人公收养,并被迫开始了一段放归山林的实验旅程。由于幼年时期的人为干预、没有母亲教育和自身的懒惰松散,小雪豹始终不能适应在野外生存。即使后来机缘巧合下小雪豹得到了生母的第二次照料与教导,稍有进步,但在忌妒心的驱使下,它与母亲走向决裂,最终落得惨死于豺群之手的下场。必须承认,在科学的动物习性研究层面,《雪豹悲歌》有错漏、不严谨,并且有加入一些人为的臆想和作者主观的揣测,但不甚严谨的发展
逻辑并不能阻碍它成为一部充满温情与惋惜的人性之作。我们不妨抽离生物事实上的对错,把整个故事看作一段奇谈式的道德寓言。作者在一步一步的故事发展中埋下很多真实可信的人物(和动物)行为动机和情感冲动,使得悲剧结局产生了一种令人潸然又肃穆的强烈感受。
当我们为雪豹惨死而扼腕惜叹时,一种由堕落引发的宿命式命运滑坡,一种悲剧力量,便显现出来,给旁观者(无论是书中主人公还是一同见证的读者)带来警醒并条件反射式地引起关于自身的反思。这种反思我们便可以视为
《雪豹悲歌》的意义所在。
二、木刻版画作为手段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下,选择木刻版画作为表现手段似乎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黑白两色的雪豹、高黎贡雪山凛冽的环境以及一个写成于 20 世纪的质朴故事,共同为黑白木刻风格图像背书。
我在绘制过程中大量借鉴李桦、古元、黄永玉等前辈的作品,试图打造出木刻特有的硬度、精细与刀斧味道,以此来匹配故事中冷冽的精神底色。木板遇到刀锋就柔软,遇到白纸又变坚硬,黑色的墨痕与白色的留白经过架构布局互相咬合嵌套,在承担叙事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多的是展现一种中国传统美学中化繁为简、似是似非的提纯功夫。我自认在本书中的工作不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这次的创作与其说是个人表达,不如说是我个人对推广木刻版画并使其融入现代社会主流艺术语言的一种尝试。
三、中国式漫画
连环画起源于中国,是近代中国独有的叙事方式。与漫画相同,它用带有单向时间轴线的一帧帧画面完成叙事。但与漫画不同,连环画用单幅画面与单段文字结合的形式,在完成叙事目的的同时,大力削减了美式、日式漫画为强化时间变动的多幅子画面,转而用一幅完整的精细画面来提升细节、形象、空间的真实度;并尽可能保留一幅画面本身的视觉艺术性,将故事时间轴的变化全部放在“翻页”这一动作中,并把这一权利留给读者,从而解决动态的叙事与静态的图像之间的矛盾。这与《清明上河图》等传统中国绘画手卷左展右收、局部“游观”的观看逻辑相似。连环画和传统中国绘画手卷的三个共同点是:单幅画面精耕细作,连贯又独立的“章回体”式画面叙事节奏,观者自由控制故事讲述时间。这是一种中国传统图像叙事的精神运作方式,也是连环画从民国时期开始就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绵延至今的深层逻辑。
感谢沈石溪先生精彩的原著支撑,感谢诸位同事在我创作过程中的帮助,感谢我的猫哈尼先生在我创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猫科动物的体态构造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