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編輯推薦: |
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同视角提炼和展示优秀荆楚非遗的精神标识,是本书价值文化精髓之所在。本书有两大创新点,其一趣味性进行文化传播。作者背景兼研究学者与非遗企业高管双重身份,具有多年非遗文化企业经验,视角更考虑读者接受度。内容更具趣味与实用性。书中很多关于老师经历的有趣故事,作品故事,让读者在趣味中接受传统文化传播。而且对一些传承人在市场开发中有借鉴及启示作用;其二目前非遗领域鲜少的从市场传承与创新角度来研究非遗的书籍。非遗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过去研究领域更集中在非遗抢救保护与记录方面。反而对现有哪些适合市场发展的非遗项目,该如何传承与创新研究甚少。而且*后研究了传统手工艺八个典型案例,对湖北非遗未来发展有较大价值
|
內容簡介: |
? 本书深入探索了湖北五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市场化活态传承之路。书中通过对武汉面塑、汉绣、武汉杂技、楚式漆器及马口窑陶器非遗项目的实地调研及对传承人深度访谈,展示了这些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书中不仅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及其坚守,还提出了多条市场化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旨在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书中有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思考,希望能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關於作者: |
管理学硕士。10年大型旅游文化国有企业高级管理(处级),理论与实践双栖人士。致力于非遗传播与市场研究多年。目前为武汉商学院非遗文旅融合中心主任,大学教师。
10年文旅结合市场运营经验。曾先后在旅游酒店集团、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任职高管,多次执行总策划大中型国内外文化展览,如法国巴黎十三区非遗展、韩国清洲双联展、蒙古乌兰巴托文化展、长江非遗展等,同时具有丰富非遗市场运营经验;此外,还具有多年酒店项目咨询、旅行社运营市场实操经验。对文旅市场整体现状具有一定熟悉度。
5年大学教师及外聘专家讲座工作经验。在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商贸学院(硕士期间兼职)等学校担任大学教师,教授旅游管理、大学英语等方面课程;湖北省文化旅游厅2014年荆州非遗培训计划特聘企业授课专家;曾受聘武汉市图书馆、湖北美术学院、湖北轻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非遗讲座。
5个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两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终审答辩环节,拟为企业争取国家扶持资金约500万;主持湖北省宣传部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项目,为企业争取落地资金80万;主持湖北妇女手工业调查研究项目;主持汉绣市场调研报告项目,个人撰写2万字《汉绣市场调研报告》,为非遗项目之一汉绣提供行业研究基础。
3年旅游规划经验。曾参与福建滨海旅游总体规划项目及湖北英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撰写旅游市场资源开发等章节近2万字。
|
目錄:
|
我与非遗的故事 / 1一、我与面塑的军运会情缘 / 3二、我与楚式漆器《九头鸟新说》的情缘 / 7武汉面塑篇 / 9一、非遗档案 / 11二、见证 / 14三、点评 / 22四、思考 :武汉面塑市场化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 26汉绣篇 / 33一、非遗档案 / 35二、见证 / 38三、点评 / 52四、思考 :汉绣市场化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 56武汉杂技篇 / 61一、非遗档案 / 63二、见证 / 68三、点评 / 85四、思考 :武汉杂技市场活态化传承创新路径 / 95楚式漆器篇 / 101一、非遗档案 / 103二、见证 / 107三、点评 / 128四、思考 :楚式漆器市场化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 133马口窑陶器篇 / 141一、非遗档案 / 143二、见证 / 148三、点评 / 159四、思考 :马口窑的市场活态化传承创新路径 / 167“非”入寻常百姓家 / 175一、八个非遗项目市场化案例的启发 / 177二、非遗与产业携手的四维思考 / 200参考文献 / 206后记 / 208
|
內容試閱:
|
2015 年,因为筹备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我来到湘西,开启了探寻非遗之旅,首次创下人生中盘山公路日行千里的壮举。令我震惊的是,一位省级非遗大师的屋子,家徒四壁,*值钱的竟是一台 20 世纪 80 年代的老式黑白电视机。其实不止湖南,湖北的许多非遗传承人同样面临着生活的艰辛。这次的湘西之行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坚实的种子,那就是我要把传承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尽我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此向他们对传统手艺的那份执着与坚守致敬。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昨日的潮流和时尚。它们曾经是那么鲜活生动,无论是传统手工技艺、戏剧音乐,还是特色活动与饮食,都深深融入当时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悲喜共鸣。如今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再“寻常可见”,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文化和饮食、医药等领域的研究阐释与活态利用,旨在让这些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其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承与发展。融入百姓生活,进入寻常人家,成为当下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谓“活态传承”。在今天,活态传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特征。作为一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近十年的非遗策展人、非遗经纪人,我有幸成为湖北非遗项目市场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者和思考者。非遗是历史的文化结晶,时代在前进,对待非遗,应该在坚持保护的同时通过产业化的调整将其更好地延续下去。“市场化”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一条可行、必然路径。本书选取了湖北五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如何推动非遗项目有效进入市场,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流通商品,并与市场产生良好的互动,相互促进,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非遗并没有离场,我们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它再次焕发活力。从 2020 年底决定正式撰写此书开始,我便一直思考如何通过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非遗基础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让大众理解 ;如何挖掘并讲述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有趣的、辛酸的、实用的,以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 ;与长江流域几位传承人打了数载交道的我,怎么才能为行业助一臂之力,甚至为传承人、为非遗项目带来切实的助益呢?在工作日之外的调研访谈中,以及无数个深夜从传承人工作室回家的寂静路上,我没有感到疲惫,只有那些印刻在脑海中的深刻画面 :刘比建老师那风雨飘摇的工作室,刘洁老师举家从湖南迁到武汉的坚定眼神,刘双老师在访谈时的潸然泪下……我很幸运,读懂了他们的坚守与不易,也近距离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想把这种感染我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初心是什么?即便如此不易,为何还要坚守?当代社会,人们需要在浮躁的社会中寻找到静心的力量,传统文化正是这样一股力量,它赋予人们宁静、执着和无限能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奔跑,忘记了欣赏身边的美景,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艺术瑰宝。我们这一代,有时间可以去赏非遗、品非遗、感非遗、学非遗。不仅可以自己学,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去学。从这些艺术家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艺,更多的是他们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苦寒、经得住考验的兰竹精神,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静观人生!“是书,却不止于书”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定位。在非遗领域深耕多年,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更多的人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认识并了解非遗 ;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借助出版平台,为我们的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找寻更多的市场机会 ;能为非遗爱好者带来一定的思想启迪 ;能为湖北非遗项目市场化活态传承贡献绵薄之力。*后,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感谢汉绣姜成国老师、任炜老师,武汉面塑高志和老师、刘洁老师,马口窑烧制技艺刘渝南老师、刘双老师,漆器刘比建老师、吴星老师,武汉杂技团原团长梅月洲及吴松涛老师、武颖老师、陈哲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接受了我的访谈还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及视频资料 ;感谢我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西部传统手工艺创新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班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时的老师刘玉城教授、《中华手工》杂志社孙凝异副主编、柿子醋传承人张照杭、荣昌陶传承人宋巍,绵竹年画传承人李德敬,大家在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发给我很多珍贵的非遗资料,但因篇幅限制,只有部分录用;特别感谢谭木匠、三峡绣、“大卫爸爸”、荥经砂器、京扇子手工艺术品牌企业提供图片及案例支持 ;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李欢社长及各位编辑老师,感谢大家为此书提供的帮助和支持。由于能力所限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所疏漏,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本书适用于广大非遗爱好者、传承人、文化工作者、研究人员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愿我们在共同努力下,为湖北非遗文化的复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力量!愿我们每个人在如匠人般坚守初心的同时,也学会静观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