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編輯推薦: |
1.清冷木系法修·沈如晚×洒脱不羁剑修·曲不询
2.晋江古言黑马作者裁云刀的仙侠成名作,网络原名《杀过的白月光来找我了》。
3.天才灵植师与复生白月光携手追查神秘邪花,揭开十年前的谜团与阴谋,谱写“剑与剑鞘”式绝世恋歌。
4.外封绘制作者笔下的神州第一仙门——蓬山。邪花降世,神山将倾,十年后,碎婴剑重出江湖,还人间正义昭昭。内含8P精美彩插,再现原著“荒原雪夜”“荷间泛舟”名场面;新增番外《绿湖夜雨》。
5.三次一见钟情,一次至死方休。
6.随书附赠:海报*1、明信片*2、人物小卡*1、报纸*1。
|
內容簡介: |
沈如晚向来冷酷。
她一生中只有两次温情。第一次温情是为一个少年天才,他人如寒山孤月,剑比紫电青霜,高高在上,没和她说一句话,却装点了她半生仙梦;第二次温情是为一个落拓剑修,此人慵懒洒脱、洞明世事,浪迹天涯,却时不时地来寻她静饮半杯清茶。
她的第一次温情结束于十年前。少年天才堕魔叛门,她奉命追杀,奔赴万里,将从未出口的情愫一剑斩断。
而第二次温情结束于现在。芙蓉帐暖,一晌贪欢,落拓剑修紧紧地搂住她,似笑似叹,凑在她的耳边一遍遍地唤她的名字。而她忽然发现,他心口狰狞的剑伤是她留下的。
|
關於作者: |
裁云刀,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
一点点糖,一点点刀,梦想写出轻快的小甜饼,但落笔尽是荒芜,如果能带给你快乐,那就太幸福啦。
新浪微博:@裁云刀urs
|
目錄:
|
上册
第一章 隔幽窗 1
第二章 烟波望 34
第三章 与君初相识 58
第四章 犹如故人归 82
第五章 桂魄饮 116
第六章 此夜无月 147
第七章 玉楼春 178
第八章 一声秋 216
中册
第九章 莲灯燃 249
第十章 我亦飘零久 237
第十一章 章台柳 302
第十二章 冰雪林 336
第十三章 一壶春 361
第十四章 无名之辈 393
第十五章 螳 臂 413
第十六章 浮生梦 432
第十七章 梦为鱼 472
下册
第十八章 幸得相逢 495
第十九章 少年游 530
第二十章 思青鸟 549
第二十一章 雪泥鸿爪 564
第二十二章 执剑寻 593
第二十三章 风烟净 628
番外一 同心曲 652
番外二 樱笋时 678
番外三 伴君幽独 710
出版番外 绿湖夜雨 718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隔幽窗
沈如晚注意到曲不询,是因为他在对街看了她三天。
修为越高的人,对他人的注视就越敏感,沈如晚尤甚。到她这样层次的人,其直觉从不出错。
三天里,曲不询清晨就来,傍晚即归,独坐在对街的酒楼上临窗的桌边,面前只有一只银盏,安静地自斟自酌。他放下银盏前,会隔窗朝她所在的小楼的露台看上一眼。
他只看一眼,绝不多,短暂到根本不容任何人弄清这一眼究竟是为了什么,即使是沈如晚也不会知晓。
但这不是她格外注意曲不询的理由。
一个人如果天生美貌,是很难不习惯旁人的注视和痴迷的眼神的,而沈如晚恰好就是最有理由对此习以为常的那种人。她既不自傲,也不会拼命地否认。
她之所以注意曲不询,是因为每当注视他,总会无端地想起一个故人——她曾经的同门、蓬山十八阁公认的大师兄、曾经修仙界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长孙寒。
然而就在十年前,长孙寒灭杀蓬山某家族满门后堕魔叛逃,震惊了整个修仙界,甚至引得蓬山掌教亲自过问。长孙寒在宗门的悬赏追杀下,逃窜了整整十四个州,血溅大半个修仙界,最终伏诛。
十年前,长孙寒是整个修仙界谈之色变的大魔头,但年轻的修士们来了又去,风云人物总是不长久的。到如今还总在午夜梦回时辗转反侧地想起这个人的人,恐怕只有沈如晚了。
一个人只在夜深人静时咬牙切齿地想着另一个人,那多半爱他或者恨他。对于沈如晚来说,这两者她兼有。
她自觉这两者她无论有哪一个都理由充分——知慕少艾,她喜欢上全宗门乃至全天下最矫矫不群的天才师兄,再正常不过了;道义为先,她憎恨心狠手辣、令宗门蒙羞的堕魔大恶人,更是挑不出毛病。
然而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所有认识她的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猜到她的感情——一个人都没有。
这些人猜不到这份感情的理由很充分,充分到沈如晚自己都觉得他们才是对的。她拜入蓬山门下整整二十年,前十年,和长孙寒没有半点儿交集,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后十年,长孙寒已成冢中枯骨,而她退隐于小楼,不问世事,就连昔日的同门也鲜有知道她寻了一座繁华的大城,过上了日上三竿才起、每日只有玩乐的颓废的养老生活,风云已成往事。
但这都不算什么,最具戏剧性的另有其事。
十年前,当长孙寒堕魔叛门,远遁三万里、血溅十四州、无人能阻时,是沈如晚亲自奉命执剑,把昔日的“白月光”斩落于归墟,让他尸骨无存的。
这些加在一起,无论在谁看来,都不会认为沈如晚对长孙寒有什么超出寻常的同门情谊。就算沈如晚亲自承认,恐怕他们也只会震惊地看着她,小心翼翼地说一句:“这怎么可能呢?这不可能的!”
这确实奇怪,却确实发生了。而更让人不解的是,即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十年过去了,沈如晚至今仍然时不时地想起长孙寒。
“年少心动,总是难忘。”唯一与沈如晚还有联系的旧友邵元康曾经这样总结,“这也不算什么刻骨铭心之事,可人就是忘不掉那种情窦初开、怦然心动的感觉。”
沈如晚想到这里,忍不住皱眉。
她是那种愁苦来时宁愿横眉而非叹气的人,就好像这样能表现出心头的一二分不服气,还不算对谁低头认输,总要再做出些反抗一般。
当麻烦来自某些特定的人时,她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当愁苦来自世事和命运,她又能去反抗谁呢?
自然,她痛过、恨过之后,所有的不服气只能体现在这一个轻轻的皱眉动作上了。
沈如晚走到了窗边。
临街的屋舍总是很吵,窗外小楼林立,视野也不算开阔,其实这里不是幽居归隐的好地方。但她举目可望朱楼画阁,此处繁华热闹,也算别有一番人间烟火气。
沈如晚生在长陵沈家,长在蓬山第九阁,多的是仙气、灵气,唯独就差这么点儿人间烟火气。住在这里对她的修行或许没什么增益,但她每日晨起听见外头此起彼伏的小贩的叫卖声,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活着,在这十丈软红里终于有了一点儿牵绊。
她想:其实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修仙不过让她多些神通和手段,延续几十年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