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在村里当书记:“双重回嵌”之路

書城自編碼: 40691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赵月枝、白洪谭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7868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2.5
《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

HK$ 63.8
《蝶变:乡村振兴典型路径/黄承伟新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
+

HK$ 104.5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模式与人口分布:理论、经验与政策》
+

HK$ 60.7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

HK$ 108.9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

HK$ 47.3
《行最大的善》
編輯推薦:
赵月枝教授带领学生团队编写的《我在村里当书记》,聚焦浙西南山区,以清华学生采写的口述史形式,真实呈现缙云县十三位优秀村书记的治村经验与“双重回嵌”故事,从基层党建角度展现了浙江“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內容簡介:
《我在村里当书记》展现了十三位村书记敞开心扉,向清华学子讲述心路历程、治村经验以及他们的酸甜苦辣。在口述故事与学理评析的有机交融中,浙西南山区缙云县一批省市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乡村能人,曾离乡创业,又回嵌乡土,在治理村庄和领导基层党组织的琐碎细节中
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成为了浙江省推进“千万工程”的基层生力军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代表。
關於作者:
赵月枝
1965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198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1986年赴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公费留学,先后于1989年和1996 年获该校传播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任教,200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任教。2022年4月受聘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兼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南方传播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主任。于2014年创建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并任执行院长。
研究领域聚焦新闻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城乡关系视野下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联合主编多部中英文学术丛书,并已出版Media,Market and DemocracyinChina、Communication in China、Global Communication、《维系民主》、《传播与社会》、《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等十
多部中英文著作和数百篇学术论文。所获国外人才称号与荣誉包括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达拉斯·思迈斯奖、埃德温·贝克奖,并于2019年入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白洪谭
1983年11月出生于山东聊城,,2007年获山东建筑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辽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4至2010年任教于河南理工大学文学院, 2018年获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为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2022年9月起为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乡村传播与农民口述历史、新媒体与社会转型、传播与社会发展等。已在《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目錄
001 绪?论?双重回嵌:如何打开浙江缙云优秀村书记的故事
上?篇:“50后”“60后”的淬炼与开拓
024 第一章? 施颂勤:探索新农村美好生活的“可持续”路径
035 采写手记:产业振兴为先的“强人”书记
038 第二章?吕以明:我的治村“三字经”
048 采写手记:知行合一的“犟”书记
052 第三章? 章有明:党建与新农村建设,一肩挑起幸福安康的担子
063 采写手记:立足乡村,叩问心灵
066 第四章? 吴明军:奏响“团结进步”幸福曲,绘就“红绿融合”新画卷
078 采写手记:原来,他给村庄带来了这样一条路
081 第五章? 卢桂平:陇东村的“后工业村庄”改革之路
096 采写手记:与“后工业村”共成长的能人书记
099 第六章?周建勇:要有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心
115 采写手记:以诚待人,将心比心
下?篇:“70后”的使命与担当
120 第七章? 何伟峰:从精培产业到全面振兴——“杨梅书记”上下求索的治村路
150 采写手记:“先苦后甜”——人、树、村的三重奏
152 第八章? 赵文坚:美丽乡村带领全村物质精神双丰收
162 采写手记:父亲的心愿,朋友的评判
165 第九章?楼干强:麻雀虽小,也能上青天
182 采写手记:广阔田地,大有可为
185 第十章? 刘利军:慈孝为先,文化兴村——乡风文明是我治村的重要法宝
204 采写手记:与好溪同奔腾,和时代共呼吸
207 第十一章? 陈怀海:先聚人心再创事业,我与村庄共成长
224 ?采写手记:平凡又不凡的年轻书记炼成记
227 第十二章? 应志达:圆梦水口——从企业管理到村庄治理
237 ?采写手记:超越“富人治村”和“公司理性”局限
240 第十三章? 朱建俊:当青年企业家回归乡土——治村是我的第二次艰苦“创业”
256 ?采写手记:以“创业”精神治村
259 后记
262 附文?我在村里做口述史:路径与体验
內容試閱
县域,在中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存在。自从秦始皇创立郡县制,县域就成了中国最基础的行政区划单位。县域不但有人文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包含着中国所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纷繁复杂关系。它是建构“神州”想象的基本单元,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坚韧纽带,构成中国政治经济的坚强基石,认识中国历史变迁的有机结构。尽管快速城市化使许多县域变成了市辖区,但是,直到2023年年底,中国内地的1 867个县或县级市依然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从流传至今的“郡县治,天下安”古训,到个人履历表上的籍贯一栏,再到日常交流中“你是哪里人”的问答,县域依然是认同中国、发展中国、治理中国和理解中国的关键词。近年来,无论是中央文件中高频出现的“县域经济”和“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等概念,还是在网络上出圈的许多原本鲜为人知的中国县名,县域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人文地理概念,正在获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涵,成为充满潜能的“未来之地”。
人民,在中国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存在。“人民”既非自然人,也非“天然物”,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斗争中锻造出来的政治主体。作为一个集合性的名词,“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权的承载者,是五星红旗上以四颗星来代表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历史创造者。然而,人民又总是具体化为神州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烟火人间里的饮食男女。在中国,“人民”中的大部分出生在县域,他们一半以上至今还生活在县域。他们中有你我的父老乡亲、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同学、同事,更有亿万虽然身为农民,但实为百工的普通劳动者。尤为重要和特殊的是,他们中有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人间奇迹、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篇章的几辈人,更有“已经老了”的“世界上最勤奋”的一代。
把既古老又新颖的“县域”概念和既抽象又具体的“人民”概念交织在一起,把立场定位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历史观的高度,再把“县域”与“人民”落地到具体的时空与特定的人物,把话语权交给他们,以口述历史为基本方法,让一位位鲜活的个体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会编织出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折射出什么样的时代变迁图景,进而生产出什么样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新知?“县域中国·人民历史”缙云口述研究丛书就是这样一种全新学术尝试的产物。它以十部书和数百个故事的体量,以一个千年古县里的平凡人自述为主体,自下而上地书写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县域篇章,记录世界上唯一持续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涅槃重生的群体生命史体验和创新与变革的经历,诠释“中国崛起”背后的人民主体性,管窥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风貌。
我们深知后殖民学者“底层历史”书写的经验,但我们拒绝把新中国的“人民”等同于后殖民国家的“底层”;我们理解中国学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口述史研究理路,但我们对任何“国家与社会”或“国家与乡村”的二元框架保持警惕;我们对权力与利益等政治经济考量非常重视,但我们对情感与心灵等精神品性因素充满兴趣;我们力图全面反映地方的工农业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我们更愿意从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维度和更广泛的民智、民俗、民风、民情角度切入;我们对苦难与艰辛感同深受,但我们对勇敢与坚韧更由衷赞叹;我们对迷信与愚昧不无批判,但我们对仪式与信仰心存敬畏。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不是以书写“底层”来解构新中国的历史,也不是以替人民发声来作道德文章,而是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华文化的双重立场,描述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开放是如何彻底激活了县域里的人民群众,让他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冲天的干劲,创造了自己的生活,成就了共和国的巨变,建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浙江缙云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县域,这里的人民是我的“江东父老”,他们自然也成了丛书中的“人民历史”主体的不二选择。这个武则天建立于唐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的浙西南山区小县,是一个兼具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中国县域。在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遗产中,“缙云”是一个既古老又内涵丰富的词语,它与传说时代的黄帝联系在一起。“缙云氏”一词早在《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就已出现,《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有“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之说。到了唐代,孙颖达所疏的《春秋左传正义》中便有“黄帝以云名为官,盖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一句,而在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缙云已然成了黄帝的名号:“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以此为据,缙云自称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还是中国传统色中的浅赤色:蒸栗绢绀缙红然,青绮绫毂靡润鲜,缙云色如霞映流云,绚丽灿烂。作为现当代中国的一个缩影和样本,缙云是一个革命老区县,这里山多地少,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生产生活方式多元并存,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缙云的溪水,是钱塘江、瓯江、灵江三江之源;缙云的方言,有“缙云三乡,讲话七八十腔”之说。缙云有东北部的工业重镇壶镇,还有“缙云西藏”之称的大洋山区,甚至缙云47万人口的人均GDP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我因熟悉和方便而选择缙云,缙云则因其多样和独特吸引着我的同仁。虽然我们谁都没有专于口述研究,但是十年拾遗,最终集腋成裘;无数散装的“凡人琐事”的结构性累加,便称出了“人民历史”的重量。自2014年冬我回乡创建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围绕本丛书的第一个选题开始工作,到2024年春,我召开第十个选题的“誓师大会”,本书系的策划和编写已延绵十年。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正是在缙云的十年浸润中,我把“从全球到村庄”的视野落地在了“县域”这一理解中国的有机基本单元上;正是在对缙云三乡不同的人文经济与地域文化的比较与鉴别中,在对缙云在丽水全市、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全局中的纵横把握中,在与缙云各界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真诚互动中,本丛书的十个选题“瓜熟蒂落”般“顺理成章”依次确立;正是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与缙云人民有意与无意的日常交流中,代表性的口述对象“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
我们立足缙云,辐射全国,力求每部书都有普遍意义和全国高度。这不仅仅因为缙云人的活动范围及其“地瓜经济”的藤蔓早已延伸至祖国的四面八方,而且因为我们力求在人文与社科相交融的整全视野中,用有高度和有温度的日常人文叙事展示中国精神的精髓,用拓展个案这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真谛。正如作为中国首批古村落之一的河阳村代表性村民的人生万花筒能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喜怒哀乐和机遇与挑战,其他主题也有人文历史深度和普遍意义:石匠和炭客事关一个时代的农民生计,这两个行业的兴衰演绎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和“勤劳革命”的中国范本;养殖者诠释着城乡关系沿革和城市菜篮子背后的产业转型;“跑锯条”谱写了中国农民就地工业化和一个千年古镇的“伟大中国工业革命”篇章;婺剧艺人解码了一个全国民间戏曲之乡的艺术传承之道;地方文化人坚守与赓续着一个千年古县的绵绵文脉;“缙云烧饼”诠释了数字时代现代性与乡土性的一体两面以及一个乡愁富民产业的发展历程;一个革命老区县的优秀村书记作为先富群体如何回嵌党组织和乡村共同体的现身说法,不仅为全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而且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乡村治理层面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回乡入乡”的创新与变革群体,则彰显了“两进两回”进程和高质量发展中正在引领未来的新生力量。
作为口述史这个领域的后来者和业余参与者,我们怀着一颗对历史、对人民的敬畏之心,边学边做;我们发挥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优势,让新闻对接历史,将思想性融于可读性之中,把重抽象的学术做成讲故事的艺术。我们在从大历史到小细节的真实上小心求证,我们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包容多样的记录、点评与论述形式。我们把口述史的采写和研究转化为青年学子的国情调研和思政教育过程。我们还注重培育与赋能民间文化力量来参与采写,把成书过程转化为学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行动,进而上升为县域人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增强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的机遇。我们以“人民历史人民写”的“公共史学”实践,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平凡伟大;我们以讲好县域故事的范式创新,推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宏大实践。
我们当中,有我这位回乡学者,有多位常来缙云调研的青年学人,有或主动请缨或不后悔被“抓差”的全国高校本硕博学子,还有缙云本地的文史学者、民俗专家、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自媒体人、离退休人员、返乡高校毕业生等志愿者。我们与大部分采访对象素昧平生。但是,我们当中也有采写自己丈夫的妻子、采写自己父亲的女儿、采写自己公公的儿媳、采写自己奶奶的孙女。我们当中,还有一对父女一字一句地倾听过他们那位因中风几乎失语的母亲/奶奶的叙述——这是一位有50多年党龄的村庄老妇女主任。正是通过倾听和编写他们的故事,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同乡和同胞,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更为全面与真切的认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所走过的伟大道路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
这套丛书并不完美。它无法充分体现出一个小小县域活生生的、充满烟火味的人民历史,更枉论折射出共和国的全部历史。但是,它是一项让我激情满怀与心潮澎湃的工作。感谢所有的贡献者和支持者。愿以此丛书向祖国和人民致敬,也愿借此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县域中国·人民历史”的书写与研究。

赵月枝
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