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內容簡介: |
此画册为祖忠人的舞台艺术摄影集,由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编选,属海上风艺术文丛。
画册按时间跨度分为三部分:第一篇章《回眸?新起点(1978-1999)》,第二篇章同行?新世纪(2000-2011)》,第三篇章《放歌?新时代(2012-未完待续)》,这些摄影作品包含戏剧类(话剧、京昆越沪淮评弹)、歌舞类(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木偶儿童剧、晚会类(大型综合晚会、专题纪念演出)等,共计300余幅。
这是祖忠人摄影艺术生涯留下的印迹,也是上海舞台艺术发展的缩影。
|
關於作者: |
祖忠人,1947年8月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摄影协会理事,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秘书长。
摄影作品《巴金的路》获1997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金奖。
摄影作品《千手观音》获2005年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市摄影艺术展金奖”。
摄影作品《城市命脉》获2009年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郎静山摄影艺术奖”金像奖。
曾出版摄影画册《文艺家写真选》(中国摄影家作品集)、《舞台摄影》等。
|
目錄:
|
序 毛时安
序 王建华
001第一篇章 回眸?新起点(1978-1999)
067第二篇章 同行?新世纪(2000-2011)
169第三篇章 放歌?新时代(2012-未完待续)
|
內容試閱:
|
序
毛时安
我系统的观剧生涯大约就在 20 世纪 80 年代。经常走进剧场,可以和一个“特别的观众”不期而遇。这个 “特别的观众”个子不高,很壮实。他意气风发,手里端着一架相机,通常占着观众席过道后的第一排的中间位置。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的一举一动,然后“咔嚓”一声按动快门……40 多年来,从市中心到远郊,他奔走于遍布上海各个角落的大小剧场,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寒风凛冽,不管是电闪雷鸣还是大雪纷飞,有戏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特别的观众”的身影。40 年来,他在各大媒体上为我们奉献了无数的上海舞台艺术精彩的摄影作品,我们由此重温了那些在剧场里度过的难忘的夜晚。40 年过去了,那数以万计的“咔嚓”声化作了今天的 326 张剧照。这个“特别的观众”就是比我大一岁的上海文联的专职摄影师,我的好朋友——祖忠人。
欣赏祖忠人舞台艺术摄影集《凝心聚影》,是一次对上海文化庄严的历史追忆,一次不乏温情的回眸。摄影集分为三个篇章:回眸?新起点、同行?新世纪、放歌?新时代,一一对应了摄入他镜头的流光碎影般闪亮的日子,以及岁月长河里上演的最为精彩动人的艺术场景。这些日子天天面对着《凝心聚影》中 326 张剧照,我在它们没有声音的沉默中,听到了时代大潮惊涛拍岸的轰鸣,看到了 40 多年来犹如大地葳蕤生长的花草林木,在时代的阳光风雨中,顽强而茁壮生长的上海舞台艺术长卷。
在第一篇章“回眸?新起点”中,我们与共和国的第二个春天再次欢欣相遇。在《于无声处》剧照中,站立的正义群像与蜷缩于一角的卑劣小人的对比性构图,展现了人民觉醒的意志和对未来的渴望。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母亲的歌》《中国梦》《马》《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三剑客》,莎士比亚的话剧、越剧、昆曲,上海歌剧院的舞剧新作和胡嘉禄的现代舞,京昆越沪淮全面出击,十年被压抑的文化渴望在历史的瞬间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和满足。我至今还记得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阿混新传》《GPT 不正常》开演时上海邮电俱乐部门口人山人海疯狂扑票的场面。艺术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我们对未来的可能探索。京剧《曹操与杨修》、话剧《商鞅》、淮剧《金龙与蜉蝣》、胡嘉禄现代舞的横空出世,正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摄影集收录的那张 1986 年佐临先生和《血手记》编导演讨论的照片,连同《血手记》造型的剧照,平静中蕴蓄着改革开放初年澎湃简朴的时代激情。第一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热情的艺术爱好者和初露锋芒的青年摄影者,祖忠人的舞台艺术摄影具有朴素的纪实性色彩。
在第二篇章“同行?新世纪”中,我们看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上海舞台艺术一方面保持着新时期青春勃发的强大的文化惯性,另一方面国力的日渐强盛使舞台艺术更加富丽堂皇。八万人体育场空前壮观的歌剧《阿依达》中埃及金字塔燃起烟火的辉煌场面;京剧《大唐贵妃》“梨花开,春带雨……”唱响一刻满台生辉;《金舞银饰》中宫女们列队在《梅花三弄》乐曲声中款款步出紫禁城;杂技剧《时空之旅》的穿梭……依托上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海派文化的包容创新的气质,上海舞台艺术出现了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京剧《廉吏于成龙》《狸猫换太子》、昆剧《班昭》、越剧《家》《舞台姐妹》、沪剧《瑞珏》……呈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祖忠人以广角的开阔视野,无一遗漏地记下了与新世纪同步的艺术多样化的新气象。面对五光十色的舞台剧目,他的舞台艺术摄影已经完全摆脱了早年被动的反映式的纪实,艺术上散发着愈发成熟的魅力。
在第三篇章“放歌?新时代”中,数码替代了胶卷,电脑前按键的“美颜”取代了暗房里的烦琐冲洗,拍摄、印制的设备和技术,已然“鸟枪换炮了”。当年三十出头的年轻摄影家也已然年过花甲,有了年轻的团队,但他依然穿着摄影背心,身上挂满长枪短炮,像战地记者那样,冲锋在文化的第一线。新时代的舞台艺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舞台艺术大力凸显红色文化的基调。祖忠人及时捕捉了舞剧《天边的红云》《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歌剧《晨钟》、杂技剧《战上海》《天山雪》、话剧《追梦云天》《浪潮》《英雄儿女》、京剧《浴火黎明》《龙潭英杰》、昆剧《自有后来人》、越剧《山海情深》、沪剧《敦煌女儿》《一号机密》《黄宝妹》、淮剧《火种》、评弹《战?无硝烟》《千里江山图》等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舞台演出中最精彩且令人难忘画面。同时,我们也看到昆剧《牡丹亭》、舞剧《朱鹮》、越剧《甄嬛》、淮剧《武训先生》等许多丰富多样的舞台作品。
舞台艺术是一种美的创造,同样,舞台艺术摄影也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美的再创造,而不是被动的演出镜像。作品展现了摄影家瞬间的灵感,在灵感的火花照耀下,也展现出舞台艺术独有的多种多样的美感。有的气度恢宏、回肠荡气。如话剧《商鞅》——商鞅站在战车上高声批驳公子虔;舞剧《野斑马》——群舞穿越蓝天草原的壮观;芭蕾舞剧《天鹅湖》——48 只小天鹅目睹王子和白天鹅的凝神注目;舞剧《朱鹮》——在人类美丽生态中自由地翩翩起舞……许多转瞬即逝的华彩瞬间被他的镜头捕捉、定格为永远。如昆剧《昭君出塞》中昭君翻转与马夫腾空的一瞬;淮剧《金龙与蜉蝣》中金龙在强大背光中走向毁灭的背影;话剧《陈毅市长》中陈毅与科学家对表时心心相契的对视一笑;京剧《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康亲王、勒春相映成趣的三人斗酒;杂技剧《战上海》最后金灿灿“丰碑”造型上方一羽白鸽翩然落在女战士花托般张开的手掌上……舞台艺术最大的魅力是艺术家,特别是那些大艺术家展现出非凡的演技:刘德海演奏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表情从布阵的从容到金戈铁马大战的紧张;昆剧《十五贯》计镇华饰演况钟的察言观色的眼神;刘异龙饰演的娄阿鼠的内心恐惧;京剧名家史依弘四大名旦演唱会上精彩纷呈的梅程尚荀的表情身段;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快给大忙人让路”时脸部的幽默诙谐;《石库门的笑声》毛猛达、沈荣海夸张的交头接耳;而评弹老艺人吴君玉说大书《水浒》,年轻评弹演员周红专场演出,脸部肌肉匪夷所思的喜剧性,就像一部脸部表情的大辞典。
摄影家萨尔托雷说一幅伟大的照片具有三个要素:光线一定恰到好处,构图一定要好,背景不能跟主题冲突。而且,必须捕捉住某个瞬间——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别的什么,它简直要从场景中一跃而出。(见《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祖忠人正是努力这么去做的。他,成功了。
从话剧《于无声处》的第一声春雷,到舞剧《李清照》, 40 多年来,摄入祖忠人镜头中的这些舞台作品像漫天的星斗点缀着这座东方不夜城的每一个夜晚,以它们的精彩丰富了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祖忠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上海深厚而鲜活的文化底蕴、上海的艺术家们,成就了摄影家祖忠人的功业,他的摄影图像是一部上海文化的“编年史”。我也是三生有幸,早期作为艺术爱好者在剧场观看了许多演出,后期因为工作,参与了许多演出。看到《正红旗下》“老舍”高大魁梧的身影伫立在舞台上,看到黄豆豆《鼓舞》腾跃而起的飒爽英姿,一股百感交集的暖流在心头涌动。真的感谢祖忠人,挽留了时光,挽留了那些和艺术同在美好记忆。
同时,摄影家祖忠人也以他的赤忱回报了这座伟大的英雄之城,艺术之城。诚如他自己说的那样:“40 多年来,我在这文艺名家如云、艺术表演纷呈,称之‘文艺百花园’的充满着艺术氛围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这里每年进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舞蹈荟萃,‘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各类戏曲展演齐集,还有金秋时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集中了当今中外舞台上最优秀、顶级的艺术表演,这些都为舞台摄影提供了极佳的创作机会,我责无旁贷,全身心地用手中照相机去寻找、发现、记录各类文艺表演的艺术之美。”确实,从满头青丝容光焕发的少年到如今步履略显蹒跚的奔八之年,他依然舍昼夜,像江河不断向着大海般的投入工作……
祖忠人创作过一幅出色的巴金肖像:逆光中,巴老安详地坐在轮椅上,背后一条小路穿过如茵的绿草地,蜿蜒伸向远方。此刻,我同样看到,穿着摄影背心,端着相机注视着前方的祖忠人背后也有一条人生之路从远方蜿蜒而来……
(作者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