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今天,我国已成为压力容器制造大国,并稳步向着压力容器制造强国迈进。
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是新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有关专家撰写,对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反映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建
立、发展和技术进步历史的系统资料汇集。全书共分为十篇,分别为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大型储存容器篇,移动式压力容
器篇,核电压力容器篇,压力容器重要零部件篇,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篇,压力容器高等教育篇,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篇,压力容器安全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篇,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中国压力容器学会)历届理事长简介篇。本书适合压力容器行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阅读,亦可作为从业者了解技术发展历史的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有关专家撰写,由陈学东院士审定定稿。
|
目錄:
|
上 册
前 言
第一篇 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
第 1 章 概述 3
1.1 基本概念 3
1.2 我国压力容器发展概况 4
第 2 章 我国化肥工业压力容器发展史 7
2.1 我国首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试制 7
2.2 氮肥高压容器国产化探索 8
2.3 两次全国氮肥会议促进压力容器的进一步技术攻关 11
2.3.1 第一次全国氮肥会议 11
2.3.2 第二次全国氮肥会议 12
2.3.3 中小型氮肥高压容器的攻关 12
2.4 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 14
2.5 小化肥厂用高压容器的发展 18
2.6 引进13套大化肥装置 20
2.7 首套30万t/年大型合成氨和24万t/年尿素装置国产化 22
2.8 我国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功实现 29
2.9 结语 31
第 3 章 我国炼油工业压力容器发展史 32
3.1 概述 32
3.2 高压加氢反应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34
3.2.1 概述 34
3.2.2 第一阶段——冷壁加氢反应器的技术发展 37
3.2.3 第二阶段——2.25Cr-1Mo材料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开发 38
3.2.4 第三阶段——加钒铬钼钢加氢反应器的开发 45
3.2.5 第四阶段——超大直径、超大壁厚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的开发 49
3.2.6 加氢反应器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 51
3.2.7 结语 55
3.3 重整反应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55
3.3.1 概述 55
3.3.2 重整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60
3.3.3 重整反应器产品发展历史回顾 61
3.3.4 结语 65
3.4 高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66
3.4.1 概述 66
3.4.2 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国产化历史进程 66
3.4.3 结语 70
3.5 高压加氢空冷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70
3.5.1 概述 70
3.5.2 高压加氢空冷器的发展历史 71
3.5.3 结语 78
3.6 重整板壳式换热器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78
3.6.1 概述 78
3.6.2 板壳式换热器的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79
3.6.3 结语 82
3.7 大型塔式容器的发展历史 83
3.7.1 概述 83
3.7.2 常减压塔的发展历史 83
3.7.3 二甲苯塔和吸附塔的发展历史 84
3.7.4 丙烯精馏塔 86
3.7.5 塔内件 87
3.7.6 塔器共性技术 90
3.7.7 结语 92
3.8 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技术攻关和发展历史 92
3.8.1 概述 92
3.8.2 焦炭塔的发展历史 93
3.8.3 结语 99
3.9 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和再生器发展历史 99
3.9.1 概述 99
3.9.2 沉降器和再生器的发展历史 100
3.9.3 结语 111
第 4 章 我国石油化工压力容器发展史 112
4.1 概述 112
4.2 乙烯裂解炉——北方炉(CBL)的开发历史 117
4.2.1 概述 117
4.2.2 北方炉的特点 119
4.2.3 耐热合金炉管 121
4.3 乙烯冷箱技术 128
4.3.1 概述 128
4.3.2 乙烯冷箱的发展历史 129
4.3.3 结语 131
4.4 乙烯装置急冷换热器技术发展历史 132
4.4.1 概述 132
4.4.2 急冷换热器的国产化发展历史 135
4.4.3 结语 137
4.5 EO/EG 装置环氧乙烷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137
4.5.1 概述 137
4.5.2 EO 反应器技术发展历程 140
4.5.3 结语 147
4.6 聚丙烯装置多区循环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147
4.6.1 概述 147
4.6.2 多区循环反应器简介 149
4.6.3 多区循环反应器攻关发展历史 151
4.6.4 结语 153
4.7 PTA 蒸汽管回转圆筒干燥机技术发展历史 154
4.7.1 概述 154
4.7.2 技术攻关历史 155
4.7.3 结语 158
4.8 苯乙烯脱氢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158
4.8.1 概述 158
4.8.2 脱氢反应器国产化技术发展历史 161
4.8.3 结语 164
4.9 气相法聚乙烯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164
4.9.1 概述 164
4.9.2 气相法聚乙烯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166
4.9.3 结语 168
4.10 丁基橡胶装置聚合反应器技术发展历史 168
4.10.1 概述 168
4.10.2 丁基橡胶装置聚合反应器的研发 170
4.10.3 结语 171
4.11 LDPE 装置高压循环气冷却器技术发展历史 172
4.11.1 概述 172
4.11.2 LDPE 固定管板式高压循环气冷却器国产化 173
4.11.3 高压发夹式热交换器 175
4.11.4 结语 179
第 5 章 我国现代煤化工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历史 180
5.1 概述 180
5.1.1 前言 180
5.1.2 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 180
5.1.3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新煤化工技术 182
5.2 煤气化装置气化炉的发展历史 184
5.2.1 壳牌粉煤气化炉 184
5.2.2 GE 水煤浆气化炉 185
5.2.3 中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技术——“SE- 东方炉” 187
5.2.4 中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SE- 水煤浆气化炉” 187
5.2.5 结语 188
5.3 甲醇合成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188
5.3.1 概述 188
5.3.2 甲醇合成反应器结构的发展历史 189
5.3.3 大型甲醇反应器国产化设计及制造 190
5.3.4 结语 193
5.4 变换炉(CO 变换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193
5.4.1 概述 193
5.4.2 我国变换炉的发展历史 196
5.4.3 结语 197
5.5 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198
5.5.1 概述 198
5.5.2 我国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开发历史 199
5.5.3 费托合成反应器的制造与吊装 199
5.5.4 结语 201
5.6 缠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发展历史 202
5.6.1 概述 202
5.6.2 我国缠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发展历史 204
5.6.3 结语 213
5.7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的发展历史 214
5.7.1 概述 214
5.7.2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初始使用 214
5.7.3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技术开发和推广使用 214
5.7.4 特种材料压力容器技术全面研发和广泛使用 216
5.7.5 结语 230
第 6 章 在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评估与检测监控 231
6.1 概述 231
6.2 断裂力学在压力容器与管道上的应用 231
6.2.1 φ1010氨合成塔和570t/h大型锅炉汽包的安全评估 231
6.2.2 断裂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 232
6.2.3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CVDA—1984)的试验研究、编制及推广应用 233
6.2.4 GB/T 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的制/修订 238
6.2.5 GB/T 35013—2018《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标准的制定 239
6.2.6 承压设备安全评定典型案例 241
6.3 基于风险的检验、在线监控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250
6.3.1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 250
6.3.2 在线检测监控技术 261
第二篇 大型储存容器篇
第 1 章 我国球形储罐发展史 279
1.1 概述 279
1.2 球罐用强度钢及低温钢体系的建立 280
1.2.1 JB 1117—1968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281
1.2.2 GB 12337—1990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281
1.2.3 GB 12337—1998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283
1.2.4 GB/T 12337—2014标准中的球壳用钢 283
1.3 球罐建造技术的发展 287
1.3.1 球片压制工艺 287
1.3.2 整体热处理工艺 287
1.3.3 检测工艺 288
1.3.4 球罐自动焊技术的探索 289
1.3.5 设计技术 290
1.3.6 球罐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 292
1.4 球罐标准 GB 12337 和 CVDA—19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 294
1.4.1 球罐标准 GB 12337 294
1.4.2 CVDA—1984《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在球罐上的应用 295
1.5 球罐首台套、引进及国产化 295
1.5.1 国内首台球罐 295
1.5.2 国内首台引进球壳板球罐 295
1.5.3 首台国产 16MnR 钢制球罐 296
1.5.4 首次采用进口钢板制造球罐 296
1.5.5 首批建造 1000m3 液态烃球罐 296
1.5.6 首批大量引进球罐 296
1.5.7 首台国产 2000m3 球罐 297
1.5.8 引进 FG43 钢板制造球罐及教训 297
1.5.9 9Ni 钢球罐的引进及教训(1980—1998 年) 298
1.5.10 大型天然气球罐的引进(1986 年) 298
1.5.11 首台国产 4000m3 球罐(1989 年) 299
1.5.12 大型高参数球罐/钢板的大量引进 299
1.5.13 高参数球罐的国产化 300
1.5.14 各种特殊类型球罐 303
1.6 球罐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 305
1.6.1 球罐破裂及爆炸事故 305
1.6.2 1980—1990年间的开罐检查 306
1.6.3 恢复建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和体系 307
1.6.4 1997年至今的球罐爆炸事故 308
第 2 章 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发展史 310
2.1 概述 310
2.2 常温储罐发展史 322
2.2.1 积累阶段 322
2.2.2 发展阶段 326
2.2.3 腾飞阶段 337
2.3 低温储罐发展史 342
2.3.1 局部积累阶段 343
2.3.2 逐步提高与快速发展阶段 345
2.4 9Ni 钢板的国产化 351
2.5 储罐的本质安全 352
2.5.1 一些典型案例 352
2.5.2 本质安全 356
2.6 致储罐工作者 356
2.6.1 研究课题 357
2.6.2 盛装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时储罐设计的建议 360
2.7 结语 360
第三篇 移动式压力容器篇
第 1 章 概述 363
第 2 章 铁路罐车发展史 364
2.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364
2.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67
2.2.1 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67
2.2.2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典型产品 369
2.2.3 60t 级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70
2.2.4 70t 级铁路罐车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75
2.3 铁路罐车制造工艺发展历程 381
第 3 章 汽车罐车发展史 382
3.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382
3.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384
3.2.1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384
3.2.2 冷冻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388
第 4 章 罐式集装箱发展史 400
4.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400
4.2 典型产品发展历程 402
4.2.1 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402
4.2.2 冷冻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405
4.2.3 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 412
第 5 章 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发展史 417
5.1 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417
5.2 典型产品及开发历程 418
第 6 章 移动式压力容器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427
第 7 章 思考与展望 429
第四篇 核电压力容器篇
第 1 章 概述 433
第 2 章 核电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历史 436
2.1 反应堆压力容器 436
2.1.1 反应堆压力容器功能概述 436
2.1.2 反应堆压力容器研制历程 437
2.1.3 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要技术 442
2.1.4 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 444
2.1.5 获奖情况 447
2.2 蒸汽发生器 448
2.2.1 蒸汽发生器功能概述 448
2.2.2 蒸汽发生器研制历程 449
2.2.3 蒸汽发生器主要设计技术 459
2.2.4 蒸汽发生器设计
|
內容試閱:
|
压力容器是一种盛装压力介质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军事工业、科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缺少,是化工、炼油、石化、核能、轻工、交通、食品、制药、冶金、城建、海洋工程、航天工程等部门的关键设备。
在我国,习惯将压力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这两类压力容器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各自有自己的安全技术规程,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核能工业中的固定式压力容器由国家核安全局归口管理,有专用的技术规范。由于压力容器在承压状态下工作,所处理的介质多为高温、低温或易爆品,有的还有毒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灾难性破坏,所以我国将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予以强制性管理,世界各国也均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压力容器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今天,我国已成为压力容器制造大国,并稳步向着压力容器制造强国迈进。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是新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本书由原机械工业部陆燕荪副部长倡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院士组织编写队伍并兼任主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荣誉理事长、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立权教授级高工任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原秘书长邓立文教授级高工任副主编,压力容器分会秘书处负责联络组织协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崔军教授级高工具体负责稿件的编审及出版联系等工作,并撰写了部分内容。
本书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压力容器相关方面奋斗发展的历史过程、成就和经验,是一部反映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建立、发展和技术进步历史的系统资料汇集。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压力容器分会理事,分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的委员,压力容器行业的资深专家、老教授,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及中石化等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全国压力容器制造、使用企业,科研院所,工程公司,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从事压力容器教学的有关高等院校以及与压力容器相关的钢铁生产企业,压力容器零部件生产企业等众多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承担了撰写、编制和提供史料等工作。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 100 余家企业提供了各自单位压力容器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有关资料。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副理事长、中石化徐钢主任还专门组织召开中石化系统专家座谈会,讨论研究本书中化工、炼油、石化压力容器发展史的编写任务。本书主编所在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人力和财力的全方位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编写思路是以时间为序,以产品为中心,抓住因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研制的典型或关键压力容器产品,记叙围绕这些产品开展的科研、设计、制造、检验、标准、质量管理、安全监察、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历史成果,以及相关时期发生的重大压力容器事件,力求史料真实,期望基本上能清晰地反映我国压力容器发展的历史面貌。本书共分十篇:
第一篇 化肥、炼油、石化和煤化工等压力容器篇
第二篇 大型储存容器篇
第三篇 移动式压力容器篇
第四篇 核电压力容器篇
第五篇 压力容器重要零部件篇
第六篇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篇
第七篇 压力容器高等教育篇
第八篇 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篇
第九篇 压力容器安全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篇
第十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中国压力容器学会)历届理事长简介篇
本书不包括航天工程、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医疗工程和军工等领域内的压力容器发展史。
压力容器是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产品,本书各章节的撰稿人来自不同的单位,均亲身经历过相关压力容器重大历史事件或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且得到了所在单位及行业的大力支持。在撰写过程中,撰稿人在查阅史料、座谈收集、走访调查等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力保撰写内容准确真实。但是,由于历史年代久远,时间跨度很大,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变动大,加之历史档案缺失,调研核实工作量大;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对大部分原始稿件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补充、修改与调整。因此,本书各篇章节内容难免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也可能存在少许重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书中所述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有些企业、组织等的名称已多次发生变化,本书在提及相应名称时原则上以当时的情况为准。
本书由陈学东院士审定定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