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集发射场设备信息化控制工艺、软件工程化、数据融合显示以及安全防护等于一体的专业书籍
1,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专家团队编写,编者均为航天发射场一线科技人员,旨在系统总结航天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应用,构建完整理论介绍。
2,通过典型设备的信息化采集、传输,给出航天发射场设备信息系统前后端、数据库、软件开发、GIS、智能语音与图像等具体环节设计,为航天发射场从事设备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的人员更好地理解设备运行原理、数据采集和管理方法、图形化展示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3,针对发射场测试、发射过程用各设施设备系统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航天发射场设备信息化涉及的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介绍,通过典型示例展示相关知识的概貌和要点,包括前后端、数据库、软件工程化、GIS、智能语音与图像以及主流的C 及Python 编程语言等,还对信息系统设计、数据融合显示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共12 章:第1 章介绍航天发射场的相关知识;第2 章介绍数据采集基础知识;第3 章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第4 章介绍主流C 开发语言、Python 语言和Qt Creator 开发环境等;第5、6 章介绍网站前端开发和WebGIS 引擎Cesium 技术;第7 章介绍智能语音和图像技术;第8章介绍数据库相关技术;第9 章着重对数据融合、可视化涉及的知识进行介绍;第10 章系统讲解软件工程化;第11 章通过发射场加注系统信息化实例,展示集成系统;第12 章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本书适合航天发射领域负责设备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以及航天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该领域方向相关院校或专业的教材使用。
|
關於作者: |
董富治在航天发射场设备总体方向工作近而是年,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完成了发射场多个设备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获系统内奖励多项。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概述
1.1发射场设备及信息系统
1.1.1发射场设备
1.1.2设备信息系统
1.1.3设备控制系统与设备信息系统
1.2设备信息系统架构
1.3信息系统开发主要技术
1.3.1软件技术
1.3.2硬件技术
1.4典型实例
1.4.1设备控制系统
1.4.2设备信息系统
1.5小结
第2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2.1概述
2.2数据采集
2.2.1基本概念
2.2.2传感器
2.2.3常见传感器
2.3数据传输
2.3.1基本概念
2.3.2串行通信
2.3.3现场总线
2.3.4工业以太网
2.4数据处理
2.4.1测量误差
2.4.2误差修正
2.4.3数据融合
2.5小结
第3章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3.1概述
3.1.1开发原则
3.1.2开发方法
3.2硬件技术基础
3.2.1网络设备
3.2.2服务器
3.2.3存储设备
3.2.4大屏显示设备
3.2.5安全设备
3.3软件技术基础
3.3.1操作系统
3.3.2中间件
3.3.3数据库
3.3.4编程语言
3.3.5开发工具
3.3.6软件服务架构
3.3.7应用部署
3.4软硬件选型
3.4.1硬件配置选型
3.4.2软件配置选型
3.5信息系统性能指标
3.5.1计算机性能指标
3.5.2网络性能指标
3.5.3操作系统性能指标
3.5.4数据库性能指标
3.5.5Web服务器性能指标
3.5.6性能指标的查看
3.6小结
第4章程序开发基础
4.1概述
4.2C 语言基础
4.2.1表达式
4.2.2控制流
4.2.3函数
4.2.4类
4.2.5标准库
4.2.6Qt与C
4.3Python语言基础
4.3.1Python语言特点
4.3.2Python语法
4.4Java语言基础
4.4.1Java与C
4.4.2Java的核心机制
4.5Qt Creator集成环境的使用
4.5.1Qt Creator工具
4.5.2Qt Creator的使用
4.6GUI编程
4.6.1Qt元对象系统
4.6.2信号与槽
4.6.3GTK
4.6.4Qt图表chart插件Qwt
4.7多线程
4.7.1多线程简介
4.7.2线程同步
4.8网络编程
4.8.1TCP通信
4.8.2UDP通信
4.9硬件访问
4.9.1串口编程
4.9.2Modbus编程
4.9.3CANopen
4.10文字接口编程
4.10.1WPS加载项概述
4.10.2WPS加载项的三种交互方式
4.10.3新建WPS加载项
4.11GDB
4.11.1概述
4.11.2GDB基本命令
4.11.3GDB基本调试
4.11.4GDB远程调试
4.12小结
第5章网站前端开发技术
5.1概述
5.2前端网页的基本组成
5.3前端开发流程
5.4前端网页开发框架
5.4.1前端网页开发框架的选择
5.4.2Vue基本语法
5.4.3Vue组件
5.5前后端通信技术
5.5.1通信数据的格式
5.5.2通信数据的传输
5.6前端开发实例
5.6.1开发环境建立
5.6.2储罐组件的页面结构
5.6.3加注数据显示的基本流程
5.6.4储罐组件的数据定义
5.6.5储罐组件中的方法
5.6.6储罐组件生命周期中“挂载后”阶段执行的动作
5.6.7运行效果
5.7小结
第6章WebGIS引擎Cesium
6.1概述
6.2Cesium基础知识
6.2.1Cesium坐标系统
6.2.2瓦片图
6.2.3Cesium支持的数据标准和格式
6.3Cesium项目创建流程
6.3.1获取Cesium库
6.3.2编辑器及插件
6.3.3API介绍
6.3.4Cesium项目结构
6.3.5Cesium项目部署
6.4Cesium常用功能
6.4.1界面控件显隐
6.4.2影像及地形数据加载
6.4.3相机操作
6.4.4几何形体绘制
6.4.5事件及交互性操作
6.5小结
第7章智能语音与图像技术
7.1概述
7.2人工神经网络
7.2.1神经网络的基础——神经元
7.2.2主要的人工神经网络
7.3智能语音技术开发基础
7.3.1智能语音技术简介
7.3.2语音识别技术开发基础
7.3.3语音合成技术开发基础
7.4智能图像技术开发基础
7.4.1智能图像技术简介
7.4.2图像识别技术开发基础
7.4.3图像增强技术开发基础
7.4.4常用的图像处理模型和方法介绍
7.5应用实例
7.5.1语音合成技术应用实例
7.5.2智能图像技术应用实例
7.6小结
第8章数据库技术
8.1概述
8.2常用数据库
8.2.1MySQL
8.2.2达梦
8.2.3SQLite本地数据库
8.3实时数据库
8.3.1Redis概述
8.3.2Redis数据结构与对象
8.3.3单机数据库实现
8.4SQL语句
8.4.1增删改查等基本操作
8.4.2max/top等基本函数
8.4.3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8.5数据库设计实例
8.5.1数据库需求分析
8.5.2数据库结构设计
8.5.3数据库物理结构实现
8.6小结
第9章数据融合与显示技术
9.1概述
9.2数据融合
9.2.1数据融合概念
9.2.2数据融合目的
9.2.3数据融合架构
9.2.4数据融合分类
9.3数据可视化
9.3.1数据可视化概念
9.3.2关键技术
9.3.3数据可视化工具
9.3.4可视化大屏设计实例
9.4发展趋势
9.5小结
第10章软件工程与软件质量管理
10.1概述
10.2软件生命周期与开发模型
10.2.1软件生命周期
10.2.2软件开发模型
10.2.3软件的分类
10.3软件开发过程
10.3.1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10.3.2软件需求分析
10.3.3软件概要设计
10.3.4软件详细设计
10.3.5软件编码与调试
10.3.6软件测试与验证
10.3.7软件验收与移交
10.4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与技术
10.4.1面向对象的内涵
10.4.2面向对象分析
10.4.3统一建模语言
10.5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10.5.1软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管理
10.5.2常用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10.5.3航天发射场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10.6编码规范
10.6.1排版方面
10.6.2注释方面
10.6.3命名方面
10.6.4表达式和基本语句
10.6.5函数
10.6.6类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作为航天几大系统之一,航天发射场是集运载火箭与卫星等航天器存储、吊装、转运、测试、加注和发射于一体的特定区域,是航天器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前进行各种技术检查与准备的最后一站。其子系统众多、设备规模庞大,对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对设施设备的信息化要求也很高。
在航天发射场设备中,机电和信息网络设备占了很大比例,如涉及火箭卫星吊装的桁吊、塔吊,涉及发射塔架控制的液压设备,涉及给火箭加注推进剂的PLC、变频器以及加注泵等设备,以及用于给火箭、卫星提供温湿度等环境保障的空调等各种机电设备;而用于发射流程控制和状态数据显示的控制系统,则采用的是典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架构,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以及存储、LED大屏、服务器等各类信息通信设备。
设备信息系统(equipment information system,EIS)涉及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分析、挖掘等环节,以及设备远程诊断和控制等功能需求。采集的信息种类包括设备所提供服务的信息以及设备用于监测/检测自身运行及健康状态的信息,前者如空调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风压等数据,后者如空调送风机的转速、振动、噪声等数据。这些数据均需要传感器(及变送器)采集传输;由于参数的物理属性不同,数据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方式方法通常会不同。产生的数据通常需要存储,一般使用数据库系统保存在磁盘阵列等物理介质中,数据保存的种类、数量、频率和存储时间等需要在设计存储系统时充分考虑。数据显示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屏幕范围和视角逗留时间内,将最有效、最有用的数据清晰、准确、完整地呈现给用户,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的视觉适应、画面美观等方面要求。这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差异性最大的地方,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定制设计。数据信息的分析、挖掘是通过数据的多维挖掘、关联分析等方式来获取设备性能底数、边界条件和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的。设备的远程诊断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获取设备的健康监测信息,使用健康模型算法评估设备健康程度、查找问题原因的;设备的远程控制则是指通过网络、总线等媒介链路,将控制指令从远端发送至设备从而实现设备控制的。
本书对航天发射场设备信息化涉及的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并通过典型示例来展示这些知识的概貌和要点,包括前后端、数据库、软件工程化、GIS、智能语音与图像以及主流的C 及Python编程语言等;另外,还对信息系统设计、数据融合显示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也是本书的编写目的,即通过较小的篇幅和较少的学习时间,让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概要,达到“面宽竖窄”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即专业知识面要宽,但在具体专业方向上要贯通)。这里需要简要说明的是,书中介绍的知识面是比较“宽”的,如果要达到某个专业领域方向的“竖窄”,还需要翻阅学习专门书籍。
全书共分12章。第1章概要介绍了航天发射场的相关知识。第2章主要介绍了数据采集基础知识,包括采集、传输及数据处理。第3章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包括设计开发原则,软、硬件基础以及信息系统性能指标。第4章重点介绍了主流C 开发语言、Python语言和Qt Creator开发环境,并对多线程、网络、硬件访问、文字接口等方面的编程知识做了实例讲解,对GDB调试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第5、6章分别介绍了网站前端开发和WebGIS引擎Cesium技术。第7章介绍了智能语音和图像技术,包括语音识别和输出、图像识别等内容和实例。第8章介绍了数据库相关技术。第9章着重对数据融合、可视化涉及的知识进行了介绍。第10章全面系统地讲解了软件工程化方面的知识,涉及软件生命周期和开发模型、开发过程、质量管理与编码规范等方面的内容。第11章主要通过发射场加注系统信息化实例,对前面知识进行了系统集成展示,实例均是从在用系统代码中抽取完成的。第12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尤其针对以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
本书由航天发射场一线科技人员编写,是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CSDN、技术论坛、技术博客及技术文章等网络资源,限于篇幅不逐一列出,敬请谅解。李智、梁冰、张晖、裴晓强、陈彦峰、赵文策、刘秀罗、魏海博、高健等同志对本书编写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能力有限,且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缺漏、讹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