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长期浸淫于文史研究,谙熟学科方法,在聚焦汤显祖及其创作时,完整地梳理了他的生命履历。以识其人而知其事的细节勾勒,溯其源,解其世,在历史语境的还原中,完成对汤显祖人生轨迹、思想动态和文化创造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将他的文体创作置放在历史语境的考辨论述中,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各类型文体创作与人、与时代的深厚关联。
|
內容簡介: |
众所周知,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殊不知汤显祖因为其八股文写作之卓绝曾被誉为所谓“时文八大家”。在明清诸人眼中,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之外的文学成就,才是其才学、才情的主要承载者。另外,汤显祖于政治上的种种作为,较之文学成就,更有彪炳千秋的意义。本书先是从家世与生平、师承与思想构成两方面介绍汤显祖,然后就其诗歌、戏曲、文赋、小品等类型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全面向读者呈现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多面汤显祖。
|
關於作者: |
曾莹,广东清远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戏曲以及元明清文学,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文人雅集与诗歌风尚研究初探—从玉山雅集看元末诗风的衍变》《畏垒吟卷》《纸上茶烟》《唐诗物候》等多部专著。点校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初编》。主持2016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元代声诗研究”并以“优秀”结项。担任2018 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云南文学史”子课题负责人。
|
目錄:
|
引 言 走近汤显祖 / 001
第一章 汤显祖的家世与生平 / 009
第一节 生于临川:家世有清辉 / 012
第二节 成童几庶:生涯多蹭蹬 / 029
第三节 意气干人:传记须辨识 / 036
第二章 汤显祖的师承与思想构成 / 049
第一节 开蒙与应考 / 052
第二节 从姑山与南京 / 057
第三节 贵生与至情 / 064
第四节 达观与李贽 / 077
第三章 汤显祖的诗歌创作 / 087
第一节 《红泉逸草》——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起点 / 092
第二节 《问棘邮草》与初唐风致 / 103
第三节 远谪徐闻与江山之助 / 117
第四节 归来所作及诗歌主张 / 135
第四章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 / 151
第一节 《紫箫记》与《紫钗记》 / 158
第二节 至文至情《牡丹亭》 / 169
第三节 《南柯记》与《邯郸记》 / 197
第四节 汤显祖曲论举隅 / 211
第五章 汤显祖的文赋与小品创作 / 221
第一节 蔚为大观的骚赋 / 227
第二节 奇气隐跃的古文 / 243
第三节 自成一家的小品 / 261
结 语 / 281
参考文献 / 290
|
內容試閱:
|
序
在中国文化史上,汤显祖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一部《牡丹亭》,热演四百年,将极具哲学高度的“至情论”,绵延为戏曲文学创作的重要思想,不但持续地影响着明清戏曲文学的思想旨趣,而且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仍然极具现代意味。而“临川四梦”,张扬着人的“生而有情”,因情成梦,以梦为戏,将青春、生命、哲学、理想,相续幻化为戏曲场境,至今仍然是文学、哲学、艺术交融互渗的典型范本。
四百年来,对于汤显祖的认知主要集中于他的戏曲创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的深刻见地,在诗赋、文论、小品等领域的突出创作,常常为其脍炙人口的戏曲成就所遮蔽,也常常为明清耀人眼目的哲学热点、文学亮点所遮蔽。事实上,当汤显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时,恰恰是他波折起伏的人生履历、丰富多元的思想观念、文备众体的艺术创作,深刻地显示在从政与为学、志道与游艺、抱负与闲情、入仕与出世之间,中国传统的仕宦文人是如何自如进退,而在自我选择中实现思想的升华、文学的超越、艺术的自由,以及生命个体的成就。由此我们也能更深刻地看到,在世界戏剧之林中,中国古典戏曲迥异于其他任何戏剧品类的根本特质。
汤显祖在戏曲创作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得益于他在哲学、文学方面的深厚修养;他在诗赋、文章领域所进行的创作积累以及他谱系分明的思想立场,同样为他的戏曲创作,赋予了跨越时俗的思想深度、文学高度、情感厚度和人性温度。应该说,“汤显祖”即是一个完备的文化结构,只有全面把握其人其文、其戏其艺,才有可能更加深入地发现他在具体作品中的灵机妙悟,品味他为文学艺术所赋予的神色意趣,感悟他在创作中张扬的哲理、诗情、文思、才华。这正是曾莹女士研究汤显祖的开掘重点,也是她对此前诸多成果的超越所在。
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在方法上一直秉持着知人论世的原则。曾莹女士长期浸淫于文史研究,谙熟学科方法,在聚焦汤显祖及其创作时,完整地梳理了他的生命履历。以识其人而知其事的细节勾勒,溯其源,解其世,在历史语境的还原中,完成对汤显祖人生轨迹、思想动态和文化创造的全面把握,特别是将他的文体创作置放在历史语境的考辨论述中,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各类型文体创作与人、与时代的深厚关联。
除此之外,曾莹女士的研究还把握了这个领域中众多学者所忽略的研究视角,即从评论语境和创作语境对汤显祖给予更多层面的解读和发现。所谓评论语境,即在文学作品流传过程中,不同的接受者通过独立的文艺评析和相关研究,挖掘、延伸着作品的文学想象空间,这些基于他者的立场所完成的阐发、释读和探索,其认知有深有浅,有错有对,不论是否为创作者所必有,都会为作品带来更加丰富的契合,增加作品的经典品质。所谓创作语境,即从研究者本身出发,以创作的同频共振来实现文心对接、思想沟通,特别是基于自身对于辞章之学的技术操作与写作体悟,深入感知和理解创作者艺术养成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对汤显祖的研究,四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予的研究和评析,构成了庞大的、历时性的知识谱系,辨析其间多样的观点立场,能够更加细致地透视出“汤显祖”经典化的细节。对于汤显祖的创作而言,研究者以诗人、编剧、创作者等实践者身份,能够更加直接地摆脱异代隔阂,跨越认知边界,感知汤显祖的创作动机,理解汤显祖的文学境界。
应该说,历史语境、评论语境、创作语境是研究汤显祖时,对其生活的历史空间、对后世进行阐释的文化空间、对研究者与汤显祖异代沟通的心灵空间,设置了三个重要的视角和维度,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汤显祖”这个文化结构的细腻构成,更加直指研究对象的本心。曾莹女士正是在置身历史、纵览古今、体贴艺术的过程中,以心印史,以心印文,以心印心,用极具个性的研究立场,将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研究又推进一层。
曾莹女士是我十分钦佩的师者。她是教师,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她是诗人,常年倾心于诗文创作;她是学者,始终面对着古典文化领域的诸多问题。她能够不受外部干扰,始终保持清净的精神状态,在沉静的时间积累中自得创作与研究的乐趣。因此,她的文章强烈地显示出少见的定力,也强烈地流露出深邃的认知,这些都可以在《性乎天机 情乎物际:汤显祖及其文学创作》中清晰地看到。汤显祖研究目前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的领域,例如我就听到一位学者的意见,他认为汤显祖研究比较热门,但是缺乏一部完备的“汤显祖全集校注”,并认为当前的研究界,只有曾莹女士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我非常赞同这个意见,虽然知道曾莹女士还有很多极好的学术课题在攻关,但我仍然期待着她能够在汤显祖研究领域再多几部《性乎天机 情乎物际:汤显祖及其文学创作》这样的成果。
王 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2024 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