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特点一:与当下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国家政策契合度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模式是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同时也与当前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实践紧密结合,紧扣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对协同治理模式和提升治理效能的现实需求,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极具前沿性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议题。特点二:在研究视野与分析视角方面,更为全面深入。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作为互联网治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发展状况与治理成效如何,不仅对于中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至关重要,亦对“中国之治”模式在国际的话语地位产生着重要影响。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在中国学界已经形成了部分成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研究不仅整体较为薄弱,偏重于从静态维度阐述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和实践路径等内容。只有借助切适的理论视角,基于“静态 动态”的分析视角,才能够全面、系统地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展开理论分析。而协同治理理论即提供了*为适当的分析视角。基于此,本文结合协同治理这一理论体系,并从“静态 动态”的分
|
內容簡介: |
本书论证了探讨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重要性,为构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厘清了概念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借鉴已有模型和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析出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价值——主体——过程——保障”的四维分析框架。随后,追溯了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变迁历程。提炼了当前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特点——“碎片式发包”,并从“全要素协同”的角度论述了借鉴协同治理理论资源可以对这一模式的优化带来的效用。从应然层面构建了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模式。从价值、主体、过程和保障四部分对其进行解构。从现实层面对标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理想模式,通过理论推演、文本梳理与实地调研、访谈,从主体、过程与保障三方面总结剖析了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后,运用理论资源的提炼与实践经验的总结(访谈所得)旨在重塑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本书揭示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是一个具有探讨热度、深度与广度的前沿议题,在理论层面,厘清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概念域,构建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四维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本文在理论框架的引导下,将各个要素中实践上*为痛点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本部分中笔者从互联网信息服务具体样态的研究、治理过程中“政企”关系的描摹与治理效能评价等方面锚定了本领域中仍有探索空间的方向。
|
關於作者: |
陈希,1993年,汉族,管理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北省意识形态研究院研究员,武汉科技大学“百马”宣讲团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曾赴校机关、仙桃、相关企业等多地宣讲,广受好评。所撰写咨询报告多次获得省委宣传部舆情管理处批示。
|
目錄:
|
目录绪论(1)第一节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2)第二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第三节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4)第一章核心概念、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17)第一节核心概念(18)第二节理论资源(26)第三节分析框架(39)第二章追根溯源: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历史进程(47)第一节政府“有为式”的监管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49)第二节政企二元“中心-边缘式”的管理时代(21世纪初—党的十八大)(51)第三节协同要素“理念—机制”浮现的治理时代(党的十八大至今)(54)第三章从“碎片式发包”到“全要素协同”: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现状及协同出场(59)第一节“碎片式发包”: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现状(60)第二节“全要素协同”: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出场(76)第三节现实性关切: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实践价值(87)第四章应然模式: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理想形态(97)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价值前提(98)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主体结构(105)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运行过程(121)第四节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保障(139)第五章现实困局: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面临的约束条件(143)第一节主体层面:协同动力有待凝聚与集聚模式内卷(144)第二节过程层面:决策、落实与产出阶段运行偏差(146)第三节保障层面:信息维度“共享—研判”机制支撑不敷(152)第六章实践路径: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实现(155)第一节主体结构整合:协同动力接续与集聚模式升级(156)第二节运行过程改进:决策、落实与产出阶段的对标矫正(163)第三节协同保障加强:夯实制度、组织与信息支撑(177)结语(187)参考文献(191)附录:访谈纲要(209)
|
內容試閱:
|
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是指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主体聚焦于向上网公众提供的与信息相关的服务活动及信息的采集、生产和传播等环节,通过具体协同行动达成协同治理目标的治理过程。治理目标是避免治理碎片化,提升治理效能,维护网络安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本书立足治理实践,通过抽丝剥茧式的深入调研与参与式观察,从*初对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的“碎片式发包”现状及问题描摹的表层关注,适时地转变为对从价值、主体、过程和保障等维度实现“全要素协同”的立体式研判。结合协同治理的相关理论视角,在借鉴SFIC模型及其拓展模型的前提下,构建了“价值—主体—过程—保障”的四维协同模型。以应然层面的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模式审视既有实践可以发现,理论层面的协同优势与实践层面的协同惰性存在裂隙。欲实现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协同治理的理想模式,应以协同动力接续与集聚模式升级对治理主体结构进行优化,以问题为导向,从决策阶段、落实阶段和产出阶段三方面,对协同过程进行矫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