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HK$
129.8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HK$
79.2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HK$
74.8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85.8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奇幻天王骑桶人新作,重述中国神话《伏羲与句芒》。“神话不是谎言”,以最灵动的文字和最写实的笔法,以考古纪实般的观察,重现刀耕火种、人神共居的时代。
青年作家索何夫选择了《周易》中“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中的“伐鬼方”一事为背景,虚构了穿越时空的科幻故事;青年作家大彭则选择带给我们机械赛博版本的《精卫填海》;而搞博物学的张震则用《织女》,讲述了一个异星生物编织城市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古今的文学影响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特别邀请《今古传奇·武侠版》前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舒飞廉,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博士、四川大学科幻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振宇为《幻镜》一书专门创作文学评论,谈论神话在现今的创作和幻想的现实之道。《幻镜·神话今变》收录了当代作者的原创幻想小说作品4篇,文学评论2篇,插图作品16幅。在这些小说中,有伏羲与句芒的志异个人史,有精卫与织女的科幻重述,还有源自夏商史书的只言片语而来的想象。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能集中展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幻想文学风貌。封面插图由当代艺术家林于思创作,极具现代感的设计和古典幻想融为一体。收录插画师不周仙、猫小犬的插图作品,以及古典绘画作品,艺术创作古今辉
|
內容簡介: |
演绎华夏神话传说,编织今人瑰丽幻想。
由“独角兽书系”出品,E伯爵主编的“幻镜”系列,致力挖掘大幻想文学的优秀原创作者,延续古代神话、唐宋传奇、志异笔记等的传统文脉,吸收近现代中外科幻、奇幻、玄幻类型作品的养分,全面展现今人大幻想文学的多元风貌。
《幻镜·神话今变》收录小说作品4篇,文学评论2篇,插图作品16幅。有伏羲与句芒的志异个人史,有精卫与织女的科幻重述,还有源自夏商史书的只言片语而来的想象……
愿翻开书页者,皆能坠入绮丽的幻想之镜。
|
關於作者: |
本套书系由独角兽书系编委会编撰,特邀E伯爵(罗琳)为本册主编。
主编介绍:
E伯爵,本名罗琳,资深编辑,著名幻想作家中国作协成员,热爱幻想、推理类文学。主要作品有小说《天鹅奏鸣曲》《七重纱舞》《异乡人》《重庆迷城之雾中诡事》《天幕尽头》《格罗威尔先生故事集》等。在推理和幻想文学界,曾多次获得奖项
E伯爵受独角兽书系特别邀请,担任《幻镜·神话今变》主编。
骑桶人 《伏羲与句芒》作者
中国作家,短篇小说家,幻想文学家,生于197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奇幻十人选·捕梦天王·骑桶人》、长篇小说《流枫川志》及介绍中国古代幻想小说发展史的长篇作品《鲲与虫:被禁锢的中国神话与文人》等,曾任《九州幻想》执行主编,并创办幻想文学电子杂志《九歌》。
索何夫 《伐鬼方》作者
原籍四川,现居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新疆大学中亚史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因为专业关系,对科幻小说中的或然历史类别颇有兴趣。
大彭 《精卫填海》作者
女性。说故事的人。
张震 《织女》作者
前搞博物馆学的,从展厅出走之后目前还在中年危机中挣扎。试图对一切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进行幻想文学转码。
|
內容試閱:
|
当我们开始幻想……
E伯爵
幻想诞生于人类的智慧产生的那一刻,在人类的大脑可以虚构并不存在的东西,并口口相传的时候,幻想就变成了文学,成为人类对现实和未知世界的理解。
如今,人类经过了跌跌撞撞的探索,逐渐获得了对世界的新认知。人类已经知道了雷电的产生并非源自宙斯的神力,太阳从最开始就没有十个,更没有小精灵会在晚上偷走人类的婴儿。但人类依然会去幻想并为此写下故事,不光是幻想着半人马座附近有星球孕育着智慧生命,幻想宇宙尽头高高兴兴去死的牛,还会回过头重新描述曾经被笃信过又忘却的雷神。
为什么人类无法停止幻想?
很简单,如果没有幻想,人类是无法走到今天的。在我的理解中,幻想是有两个位面的,一个是反应现实,一个是超越现实,我们一半生活在现实中,另外一半生活在想象中,没有幻想,人类失去的是一种憧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向前走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动笔写下我们的幻想故事时,究竟与现实有多少重叠,或者是用了什么方式来想象未来,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幻想,并且在幻想中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这个基础上,想象究竟用什么样的形式、依据什么线索呈现变得不那么重要,幻想的故事是什么模样的才是重点。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幻想故事本身,鼓励在现实之外的表达,放弃写作和阅读中有意识的分类,减少作者对自己的设限。同时,将关于幻想的内涵变得更具有包容性,希望能有一些本源的东西让读者感受到。
那么我们开始需要一些重建的平台,也可以理解为新的平台。在并不太遥远的十年、二十年前,中国的幻想文学存在于许多杂志出版物上,在那个时候,幻想文学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幻想本身的魅力成为其生命力的佐证,但很可惜现实的摧毁力量让大量短篇、中篇的幻想作品失去了机会,而新媒介给作者的选择和机会都不太多,那么读者可看到的也相应变得狭窄了。
我常常觉得,一个类型文学的存在是依赖着爱好者的,这个爱好者包括了创作者,也包括读者和评论者、研究者。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幻文学作为幻想的分支正在变得繁荣,而相反的作为另外一个方向的奇幻文学则在凋零。
为什么幻想不能打破藩篱?
我们需要一个分明的界线吗?
然后我们的思考的答案是:回归到故事本身,只要它带着超现实的魅力,那么它就是我们关注的作品,不管那其中的想象来自于何处。我们只想让所有幻想作品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聚集、被看见。所以我们会选择科幻、奇幻,我们这里会有外星人、量子生命,也会有雷神、漂泊的灵魂,会有机械生命的海洋,会有意识上传后的空间,也会有烟波浩渺陌生之国,人们与法术共存。
如果你不拘泥于幻想的来处,那么你会获得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从这本新书之中。
在给这本书和后面可能还有的书命名时,我们团队头疼了好一阵子,到底怎么样来表达我们专注于幻想文学这件事,最后终于确定了“幻镜”这个词。
因为正如镜子一般,幻想照出了现实,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会坚决地反对“幻想文学是虚假的”“幻想不真实”这种陈旧的误解。正如吉尔摩·德·托罗说的:“幻想是反映现实的最好手段。”但我们并不觉得幻想文学又一定要跟现实绑死,它总还承担着理想的表达。
我们希望幻想和文学的魅力能够在这些书得到一点展现。但比较遗憾的是,这可能是一个漫长而且很难把控的过程。在许许多多来稿中,每一期能选择出的幻想作品只是一部分,而精彩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从创作者和选编的两个角度来说,都是如此。我们很期待有非常多的作品,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幻想文学的魅力,我们希望每篇文章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这些都是最终所期待的,现实往往会低于我们的期待。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遗憾的魅力,同时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期待未来,想象未来,让我们明白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不管怎么说,我们起步了,为幻想文学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再次打造一个归宿之地。在深夜灯下,每一个凡尘角落,它就是一面可以窥探的镜子,让我们看到另外那头非同一般的大千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