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凝聚作者近40年教育研究经验,理论扎实,案例丰富。
★6大模块,深度剖析,直击教研痛点,破除畏难情绪
★从课题立项到申报,提供详细操作路径,有效解决难题。
★丁卫军、李仁甫、王益民、王开东、郝晓东等教育名家鼎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语文特级教师刘祥近40年教学经验的精华集萃。他在多年写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教研案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揭示了教育写作的秘密,剖析了课题研究的技巧,为希望通过写作实现专业发展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指南针”和“工具库”。作者用切身经历,打消教师对教研的迷雾,激发教师对教研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
關於作者: |
刘祥,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人教杯”全国课例一等奖一次,省级教学成果奖两次,省级教科研成果奖两次,扬州市教科研成果奖十五次。出版教育教学著作十七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四个。在二十个省区开设示范课或讲座数百场。
|
目錄:
|
推荐序
自 序 从浪漫走向理想
第一辑 教育写作的秘密
第 1 讲 教育写作的“三重密码”
第 2 讲 教育写作的“四大视角”
第 3 讲 追寻“生命在场”的教学叙事
第 4 讲 案例分析,切勿“课程”缺位
第 5 讲 文本解读,从常识和人性出发
第 6 讲 教学反思的思维路径与写作技巧
第 7 讲 教学论文的选题与立意
第 8 讲 教学论文的写作框架建构
第 9 讲 教学论文中的说理技巧
第二辑 课题研究的技巧
第 10 讲 如何选择适宜的研究项目
第 11 讲 如何填写一份完整的课题申报书
第 12 讲 如何阐释核心概念
第 13 讲 如何检索并描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第 14 讲 如何设定课题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第 15 讲 如何阐释课题的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第 16 讲 如何拟写课题的主要观点
第 17 讲 如何提炼与表达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 18 讲 如何设定预期研究成果
第 19 讲 如何开展真正的课题研究
第 20 讲 如何结题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有了好的选题,等于为教学论文指明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紧随其后的事,便是行走。
教学论文写作中的“行走”,至少可以分解为四个阶段:立意、构思、写作、修改。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只从“立意”这一阶段看,需注意哪些写作要点,又需避免哪些写作误区呢?
第一,一切观点与主张,均应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之上。如果某种立意和生活常识、成长规律形成了冲突,则此种立意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例如,当我们需要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法研究”这一选题细化为若干篇具体的教学论文时,该围绕此选题形成哪些立意呢?
依照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次序,不妨对如下思考展开探究,进而形成契合认知常识的写作立意。
1.既然语文是一门课程,整本书阅读教学属于该课程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则整本书阅读必须拥有独特的课程属性。此种课程属性决定着整本书阅读教学决不能等同于自由阅读,不能缺乏必要的教学目标、任务和活动,不能缺乏合乎教学规律的检测与评价标准。基于此种思考可以形成的写作立意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表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原则,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时任务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活动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检测模式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属性探究……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读”,但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文本时,必然存在着阅读能力、阅读态度、阅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其最终获取的信息与感悟也就千差万别。如何才能借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这一载体,让不爱阅读的学生爱上阅读,让浅阅读的学生学会深度阅读,让所有的学生都懂得在阅读中开展自主性对话,便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种思考可以形成的立意有:问题,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度的最佳抓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驱动型任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激活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技巧……
3.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整本书阅读教学则必然有特定的课时制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自主阅读任务,又如何有效建构自主阅读和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效链接呢?基于此种思考可以形成的立意有:任务导学清单,让阅读真正发生;阅读教学,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课堂对话,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度的必然之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身份定位……
第二,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着力点,必然是学生的生命成长诉求。无论是教学理论阐释、教学技法探究,还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现象剖析,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当下学习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此认知为教学论文的立意根本时,便需始终打通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学生成长需求三者间的逻辑关联,并以人性发展的真实需要为评价标准。
比如,当我们确立了“任务群学习中的任务与活动”这一选题之后,如果从应试需要方面立意,则探究的重点便是各项具体应试能力的养成。从学生的当下升学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两方面立意,则探究的重点便是综合素养的提升。围绕综合素养提升这一宏观目标进行“任务群学习中的任务与活动”这一选题的具体教学论文写作时,可以形成如下立意:用任务群搭建素养提升的台阶;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任务群组;任务的本质,在于“用教材学”;任务前置,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任务之树的几片绿叶……
以此组立意中的任意一条写一篇教学论文时,阐释的核心内容都必然指向学习者的素养与能力。作者只有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作拥有鲜明个性的“这一个”,在论文中充分探讨基于“人”的真实成长需要的各种学习能力,写出来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学理、常识和人性的三重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