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47.6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HK$
140.8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HK$
75.9

《
分解工作法:聪明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
售價:HK$
65.8

《
翡翠鉴赏(全彩珍藏版)
》
售價:HK$
75.9

《
艺文志·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
售價:HK$
74.8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HK$
547.8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內容簡介: |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两大引擎,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滞后,成为我国现代化的难题。 本书分为《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总体战略与路径》《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差异化方案》《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典型案例》共三册。本书以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为主题,建构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战略和系统分析框架,提出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五大支持系统,即可持续就业、可支付住房、可融入的社区、可实施的培训和可负担的财政。借鉴日本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等问题的经验,对广州市、成都市及山东省典型城市和地区市民化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超大城市、城市群地区、非城市群地区三种不同类型地区和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差异化方案。
|
關於作者: |
叶裕民,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原执行院长。兼自然资源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0—2035)》编制组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分会副主任。热爱真实世界的研究,长期跟踪研究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超大城市治理、城中村更新等问题。在国内外高等级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非户籍人口市民化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所授课程“城市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教*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多次被国家领导人批示。
杨胜慧,法学(人口学)博士,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深入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多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研究课题,深入参与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等全国范围的大型调查。研究成果获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等。参与写作的多篇政策决策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与圈阅。
|
目錄:
|
第一册《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总体战略与路径》
第一章国家现代化与市民化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现代化的两大主旋律:工业化与城镇化
第二节城镇化与市民化
第二章市民化制度演进与新时代挑战
第一节我国市民化制度演进历史
第二节新时代我国市民化制度的挑战
第三章市民化总体战略与实施路径
第一节总体战略
第二节市民化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市民化的实施路径
第四章市民化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人口流动与市民化战略
第二节市民化指标构建
第三节市民化现状及问题
第五章可持续就业
第一节市民化中可持续就业的战略思想与目标
第二节市民化中可持续就业的重点任务
第三节中国人口与就业规模预测
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就业的实施路径
第六章可支付住房
第一节市民化面临的住宅问题
第二节市民化过程中住房供给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住宅保障供给政策的不足
第四节可支付住房的战略对策
第五节可支付住房的实施路径
第七章社会融合与基层治理
第一节社区在市民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社区作为政策工具实现市民化目标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基础
第三节实施路径
第四节主要结论
第八章全覆盖多层级职业培训
第一节市民化导向的流动人口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节农村职业教育
第三节流动人口职业教育
第四节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教育培训路径
第九章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成本与收益评估
第一节理论基础与评估框架
第二节测算前提和测算方法
第三节广州市流动人口市民化财政成本与收益的测算
第四节德清县流动人口市民化财政成本与收益的测算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2016 年重大规划项目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系统解决方案研究” (项目号16XNYLG05) 的最终研究成果, 共分为三册, 分别是: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总体战略与路径》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差异化方案》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典型案例》。本项目研究周期为3 年。 我们在2018年获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以该研究中期成果为支撑, 成功申报了 2018 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新时期非户籍人口市民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号18ZDA082)。
本书建构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总体战略和系统分析框架, 提出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五大支持系统, 借鉴日本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等问题的经验, 对广州市、 成都市及山东省典型城市和地区市民化经验进行总结, 提出超大城市、 城市群地区、 非城市群地区 三种不同类型地区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差异化方案。
第一册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总体战略与路径》 包括第一章至第九章。 本册是本研究成果的总报告的深化和具体化, 在解析中国现代化与市民化历史逻辑、 梳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市民化相关制度与政策演进的基础上, 建构了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市民化水平进行总体评价, 发现我国市民化水平整体偏低, 社会流动水平低于空间流动水平, 住房整体水平较低, 制约了各方面的市民化进程。 大城市市民化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整体水平也偏低, 结构性特征共性大于个性。 为此, 我们提出我国市民化战略目标和路径, 提出 “到 2035 年要全面实现市民化, 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社会基础”, 这需要五大支撑, 也即五大战略路径: 可持续就业、 可支付住房、 可融入的社区、 可实 施的培训和可负担的财政。 在接下来的第五章至第九章分别对该 5 个领域的市民化现状、 问题和制度障碍开展深入解析, 并提出全面推进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在第九章中, 我们建构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和公共收益比较的理论分析框架, 以广东省广州市和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进行测算, 广州市 “十三五” 期间为实现 880 万人的市民化需投入公共成本 580. 28 亿元, 按照中缴费标准 (20% ) 计算, 可以获得的公共收益总计为 743. 69 亿元; 按照高缴费标准 (50% ) 计算, 公共收益总计为 880. 96 亿元; 德清县 “十三五” 期间为实现 13. 7 万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需投入公共成本 8. 07 亿元, 可以获得的公共收益总计为 16. 29 亿元。 无论是城市层面还是省域层面, 市民化的公共收益数倍于公共成本。 流动人口市民化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财政体系和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
第二册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差异化方案》 包括第十章至第十四章。 本册在第一册建构市民化总体战略与支撑体系的基础上, 首先深入解析市民化权责利的央地关系及政府责任, 进而研究超大城市、 城市群地区、 非城市群地区三种不同类型地区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差异化方案, 并提出市制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手段与实现形式。 本册提出流动人口市民化需要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和共同承担责任, 为流动人口市民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解除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实现人的城镇化。 提出超大城市是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前沿阵地, 需要对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做出全面探索和创新, 引领全国市民化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地区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 是省内跨县流动人口集聚的主要阵地。 同时, 需要重视推进非城市群地区的市民化, 为全面推进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最后从市制演进史视角出发, 评述了对中国 “县改市” 和 “镇改市” 的实践与争论, 提出了 “镇改市” 的政策建议。
第三册 《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 典型案例》 包括第十五章至第二十章。 本册运用第一册提出的市民化理论分析框架, 在第二册分类型地区(城市) 市民化解析的基础上, 主要研究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典型案例以及国际经验, 包括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流动人口市民化总体状况的案例研究, 也包括在市民化过程中社区融入、 住房问题等具体问题的案例分析。市民化总体状况案例分析选取了广州市、 成都市以及山东省作为案例区域, 梳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并总结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提出政策建议。 在市民化具体问题分析中, 以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为例, 总结其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培育社会资本、 促进社会融合的经验及内在机制。 以日本为例, 分析住房规划, 通过对日本住房制度和规划管理体系变迁的分析, 归纳出对我国从居住需求角度出发改革住房制度的借鉴之处。 本册最后一章总结我国城市城中村 (棚户区) 改造政策与模式, 以郑州市王岗村为例分析探讨通过城中村 (棚户区) 改造增加住宅, 有效推进市民化的模式与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