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本选题通过深入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多维度视角。其特点在于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消费者心理学的创新研究方法,以及对政策和市场趋势的精准预测。书中的实证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和全球视野,有助于理解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角色和策略。此外,本书的实用性建议和策略指导,使其成为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和消费者的*之作。
|
內容簡介: |
本选题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化及其对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在宏观层面,研究将追溯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化规律,分析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与冲突。重点关注政策如何推动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协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此外,研究还将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政策从政府引导向市场主导的平稳过渡。在微观层面,研究通过构建“认知-情感-意愿”模型,深入分析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该模型将揭示消费者认知、情感态度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市场策略指导,同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以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關於作者: |
秦全德,教授,博导,广东省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大学优秀学者。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项目。长期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双碳战略、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研究。在Ecol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Energy Econom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客座编辑和审稿专家。2021和2022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前2%*科学家榜单。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5第一节 研究背景 5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7第三节 相关研究理论 31第四节 相关研究技术 35二 结构方程模型 36第二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量化演变研究 37第一节 研究动机 37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38第三节 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政策演化 40一 宏观层面 59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演化 62第一节 研究动机 62第二节 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政策定性演化研究 63第三节 地方层面新能源汽车政策分析 65第四节 补贴政策比较 70第五节 本章小结 73第四章 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协同 75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 75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76三 动态主题模型 80第三节 基于DTM模型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主题挖掘 83第四节 央地两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宣传组合 86第五节 央地两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传播机制 88第六节 结果讨论与政策启示 94第七节 本章小结 97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政策竞合机制研究 99第一节 三大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99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101二 地区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数据 102第三节 地区竞争与合作机制研究结果 103第四节 讨论与总结 108一 地区竞争与合作机制的讨论 108第六章 基于社交媒体的消费者态度研究 112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问题 112第二节 基于微博的新能源汽车公众关注度与情感分析 113四 结果分析与讨论 136第三节 基于知乎社区情感话题分析 138第四节 本章小结 157第七章 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研究 159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动机 159第二节 基于文本挖掘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模型构建 160第三节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冲突:态度矛盾的作用 188第四节 本章小结 204
|
內容試閱:
|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更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不仅对中国自身的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到2015年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2020年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政策涵盖了研发支持、生产激励、消费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超过900万辆、保有量达到200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调整需求。这些挑战不仅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也凸显了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难题。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政策体系,以应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支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的有效协同至关重要,以确保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执行的连贯性。再者,新能源汽车政策涉及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市场推广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目标,这些目标间可能存在资源竞争和优先级冲突,需要政策制定者审慎权衡。此外,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购买意愿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因此如何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推广活动来影响消费者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使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后,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对于政策的持续优化至关重要。这些都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涵盖宏观和微观视角。在宏观层面,我们研究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央和地方层面政策的协同扩散情况以及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微观层面,从市场中的消费者入手,构建了以“认知-情感-意愿”为框架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模型,旨在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终端的消费者入手,厘清促进或阻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有助于识别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的购车用车需求,并根据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变化调整相关政策,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由政府政策引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背景、相关理论与技术。本章重点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政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的不同阶段及其形成原因。从分析结果来看,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缓慢增长时期(1980-2008)、稳定增长期(2009-2016)和快速增长期(2017-2021)。这三个研究阶段的形成及其特点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高度相关。在缓慢增长时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研究较少。在稳定增长时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已有一定的认知,越来越多国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研究越来越多。在快速增长时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已有明显成就,但在这一阶段,相关市场化政策的执行细节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执行细节的研究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我们运用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向读者展示了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的主要学者、国家、机构及其协作情况,并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研究的热点话题、重要参考文献等。此外,我们还回顾了关于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研究,对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特征因素、产品因素、政策因素和情感因素进行了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国家层面,我们梳理了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变逻辑和推进思路;提出了一个宏观微观综合分析框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演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概述中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目标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时期的政策工具进行识别和分类,揭示微观层面的政策实施路径。*后,该框架将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联合分析,以发现协同规律。通过所提出的宏观微观分析框架,可以帮助读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变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解。第三章定性分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演变特点,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讨论。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内容演化的分析,既展示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展示了政府政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有助于探究政府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动因和政府在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本章为后续对新能源汽车政策中央与地方的协同、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及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研究提供了背景依据。第四章利用各级政府政务微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采用动态主题模型挖掘了中央地方两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主题内涵、政策组合特点及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在社交媒体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策指导、政策措施和现状报告。分析结果还表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策宣传方面存在差异。中央政府的宣传重点是政策指导,而地方政府更多宣传政策的实施情况。简而言之,中央制定指导方针,地方负责政策的具体实施。此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宣传并不是中央向地方的单向辐射,中央政府在波动性方面向地方政府传播促进新能源汽车政策宣传的信号时,地方政府也能够“自下向上”影响中央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宣传。第五章运用生态系统中物种竞争研究的Lotka-Volterra模型,从竞争与合作的角度探讨了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不同新能源汽车政策目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情况。研究发现三大地区会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合理配置资源,对某些政策目标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虽然三大地区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都贯穿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产业政策目标较为全面。但是,这些目标之间并不是平等共存的关系。相反,这些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和抑制关系。本章重点分析了三大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目标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三大地区的政策目标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不同表现与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不同有关。第六章运用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社交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评价与讨论的文本数据进行了公众关注度和情感主题聚类等分析,从中发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关注度的变化和所持有的情感差异特点。研究表明个体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与新能源汽车政策与自身相关的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具体来说,个体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与“补贴”、“政策”同频出现。同时,个体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在性别和地区上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男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高于女性,东部、中部地区消费者比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消费者更关注新能源汽车。在对社交媒体中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文本挖掘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积极情感又有消极情感,诱发这些情感的因素不同,而且同一因素给消费者带来的情感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导的原则指引下,第七章从微观市场入手,探讨影响消费者采用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我们构建了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模型,该模型联系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心理因素,提出消费者对外部因素的认知引起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心理上的变化(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第六章的研究结果为“认知-情感-意愿”为框架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模型提供了基础。本章重点探讨了消费者情感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在认知因素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指出了“态度矛盾”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阻碍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不仅涉及理论问题,也涉及大量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需要经济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本书立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政策演变、政策协同、政策竞争与合作、消费者行为等多个角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索。本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特点,运用了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还引入生态学模型、机器学习、社交网络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工具,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其他领域的政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成熟和政策优化,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将与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模式深度融合,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和交通体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但其重点和方式也将随之调整。未来的政策重点可能会从直接的财政补贴转向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从单纯的产业扶持转向更加全面的生态系统构建,从国内市场发展转向全球竞争力的提升。这些变化都需要政策制定者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不断优化和调整政策措施。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No.72174124, No.72104146)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22A1515011009)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我们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