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HK$
52.8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編輯推薦: |
中国新时期文化研究奠基者”冯天瑜,在“大文化系统”中探明中国文脉,抚慰现实生活焦虑,找寻人类未来之路。
开国领袖将冯友兰、冯天瑜二先生一起评论。《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化简史》堪称“双璧”,二书交相辉映,追寻中国之根。
汇集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构建中国文化史的完整体系,适合全民阅读的、不能替代的中国文化史普及精品。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李德仁认为“冯天瑜是享誉世界的文史名家”,是“经师”与“人师”结合的大先生。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一万年,中华文脉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简史》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精神,采用专门史的体例,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大系统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昭示何以中国、何以文化、何以传统、何以人生的深层机制,揭示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特质,探索中国一万年文化的奥秘,展现中国一万年文化的灿烂。追寻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发现中国人深厚的根脉,描述历史发展中核心的观念和文明进程中动人的细节,处处积淀着文化的厚重,时时闪现出思想的火花,让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现实人生。它是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集大成代表作。
|
關於作者: |
冯天瑜
中国当代历史文化学家、国学大师。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教育*社科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研究,提出“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中华文明五千年》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奖项。新时期中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普及者。
周积明
中国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大学副校长,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等,获多项国家级奖励。
|
目錄:
|
001 题记
005 第一章
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文化
019 第二章
“纳细川于巨流”—— 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
049 第三章
中华文化的“土壤分析”
079 第四章
农业 — 宗法社会养育出来的中国文化
—— 一个以伦理意识为中心的系统
131 第五章
从文字到书籍
153 第六章
具有独特范畴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哲学002 中国文化简史
173 第七章
中国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本土化
211 第八章
高峰迭起的文学
267 第九章
异彩纷呈的艺术
321 第十章
承传不辍、代有高峰的史学
347 第十一章
科举制度 —— 近代西方文官制的模本
367 第十二章
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古代科技
407 第十三章
中外文明互鉴
441 结语
中国近代文化从挫折中崛起
|
內容試閱:
|
题记 冯天瑜
中国文化是世界仅见的延绵不绝、高峰迭起的文化系统,它以卓异 的风格、众多的成就,使世人叹为观止。
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展开,运河已不胜枚举,而贯穿中国 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其里程迄今仍居通航运河的首位。各国在古代、中 世纪、近代都曾集中能工巧匠,修建了许多精美壮观的宫殿,而北京故 宫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规模的宏大和气象的雄伟,使巴黎凡尔赛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相形见绌。
古代西方人以他们的眼界所限,曾把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 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 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这七个东地中海沿岸的古建筑称作“世 界七大奇迹”,而当他们的后代目睹西安附近兵马俑所模拟的公元前 两个世纪秦朝将士庞大方阵的时候,不禁由衷地赞叹,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实,兵马俑不过是秦始皇陵墓的附属设施,发掘这个“千古一帝”的陵墓,无疑将打开一个更加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从 16 世纪至 17 世纪开始,充满理性精神的中国古典哲学、洋溢着民本思想激情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传入欧洲,给这个文明大陆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精神天地,莱布尼茨、伏尔泰、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化巨匠都从中受到教益,获得灵感和启示;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瓷器等项发明,对欧洲及整个人类进步所起的伟大作用,早已为培根、马克思、恩格斯所确认。
至于中国文化对东亚文明圈的影响,就更为直接。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埃德温·赖肖尔指出:“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字、词汇、艺术和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国。中国是他们的希腊、罗马。”①
中国文化充满魅力,蕴蓄无穷的奥秘,它曾引起世界各国的倾慕和研究兴趣,汉学成为几个世纪来西方各国及日本一门愈益兴盛的学问,中国文化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资本 — 帝国主义殖民强盗百余年间则处心积虑地掠夺这份宝藏,圆明园的洗劫、千佛洞的窃取,便是那些“文明强盗”令人发指的劣迹中的两项。而无论是外国学人的研究工作还是侵略者的窥探和强取豪夺,都报告着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敦促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真实地而不是虚骄地把握中国文化历数千年而不衰或虽衰复盛的机制所在,理智地而不是浮躁地认识导致中国文化在近几个世纪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中国古代文化绝不仅仅只具有文物价值,它作为一种传统与习惯,早已渗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从这一意义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当今和未来息息相关的,正如梁启超所说: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②
中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是今日中国人前进的基点,又是激发文化自信的有力材料,它生动地表明,中国人绝非低能儿,其智慧可与任何民族相媲美,从而扫荡那种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病态倾向。在中华民族屡遭挫折的 20 世纪初,拨动中国人爱国心弦的,很重要的一个力量,便是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毋庸讳言,中国古代文化作为宗法式 农业社会的产物,存在着若干固有弱点,这些弱点在近几个世纪日益成为一种历史的惰力,阻碍着中国迈向近代社会。因此,改造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的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曾经呼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已吁!”③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中国近现代并没有完成对传统文化实现科学改造的任务。当今,当中华民族进行了历史的反省,决计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之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科学的估量,无论是就激励民族自信心,还是就焕发改革精神而言,其积极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为达到这一目标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既非“嗜古成癖”,也不是一味陶醉于往昔的荣光,用阿 Q 式的“老子先前比你阔”之类的话语麻痹自己;而是攀登新高峰时对基地的检阅,跃进前深沉的反顾。
在近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曾出现过西化派的“全盘否定”和国粹派的“全盘肯定”两种偏颇,这些片面性的观点都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损失。而经过实践检验的可取态度,则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拿来主义”: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④
如果本着“拿来主义”的态度,以科学的、主人翁的精神去追溯中国文化的发展踪迹,并深入其堂奥,辨析其优长与缺失,审度其弃取抑扬的所在,将有助于我们“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⑤。
① [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孟胜德、刘文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 1980 年,第 462 页。
② 梁启超:《新民说·释新民之义》,汤志钧、汤仁泽编:《梁启超全集》第 2 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第 533 页。
③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新青年》1917 年 6 月 1 日第 3 卷第 4 号。
④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鲁迅全集》第 6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41 页。
⑤ 李大钊:《青春》,《新青年》1916 年 9 月 1 日第 2 卷第 1 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