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简明实用。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代表性教学实例,教学实践与操作注重方法,通俗易懂。与已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类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创新之处:(1)内容与时俱进。增加“线上教学”、“智慧教学”、“慕课教学”等新的教学模态。为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智慧教学提供新的解决方案;(2)为解决“三教问题”,增加“教师素质与教师发展”一章,为孔子学院志愿者和教师培训提供解决方案;(3)汲取当前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教学研究、教学大纲与标准研究新成果,融入教材,为教学实践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4)新增“课堂教学过程”一章,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
內容簡介: |
本教程是面向国际中文教育本科生以及其他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专业基础教材。教程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概要地叙述了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70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教程涵盖了国际中文教育概述、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法、教材编选与选用、课堂教学过程、测试与评估、数字化教学以及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等内容。本教程由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知名学者与一线教师合作编写,重点介绍了国际中文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目前语言教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目的是为国际中文教育本科生和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提供一本有理论、有方法、重实践,且简明、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中文教学教程。本教程不仅适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阅读,也可以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初学者和从业者的入门教材。此外,本教程还配有数字教学资源。正文出现的重要知识、概念和理论配有相关资料的二维码。通过扫码,便可获得重要的拓展知识,包括进一步阅读的重要文献参考索引和链接。为满足教师课堂教学需求,还提供了各章内容的PDF课件、教学视频、参考文献、文献导读、练习题和试卷,是一部具备多种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立体化教材。
|
關於作者: |
刘 利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长。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启功书院院长。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先后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先秦汉语助动词研究》等专著多部。主编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古代汉语》(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高级中文读写教程》《高级中文听说教程》等。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创新标兵、*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章国际中文教育概述/001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创立与发展/002第二节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013第三节新时期的国际中文教育/022第二章国际中文教育理论/032第一节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033第二节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基础/048第三章国际中文教学设计/059第一节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一般流程/060第二节教学大纲设计/067第三节国际中文教学设计案例简析/075第四章国际中文教学法/084第一节教学法流派简述/085第二节汉语综合教学法/093第三节汉语要素教学与技能教学/098第五章教材编选与使用/115第一节教材的性质、功能和结构/116第二节教材编写、评估和选择的基本原则/119第三节教材使用和资源开发/125第六章课堂教学过程/133第一节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内涵与历史发展/134第二节国际中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141第三节影响国际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相关因素/156第七章测试与评估/171第一节成绩测试的概念、用途与特点/172第二节成绩测试的设计/175第三节成绩测试试卷的质量分析/186第四节基于语言教学的课堂评估/191第八章国际中文数字化教学/198第一节视听媒体技术与中文教学/200第二节计算机辅助及多媒体教学/203第三节网络资源与线上教学/208第四节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213第九章国际中文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223第一节国际中文教师素养/224第二节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238参考文献/251
|
內容試閱:
|
《国际中文教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为国际中文教育本科专业编写的概论性教材,旨在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部能够体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时代面貌、发展水平、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专业教材。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育或者说外语教育,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以“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三个不同名词指称的发展阶段。其间出版了大量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教材,可谓成绩斐然。70多年来,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壮大,学科内涵不断更新拓展,从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到教育实践,均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厚积淀。随着全球“中国热”“中文热”的日益升温,海内外国际中文教学的多元需求呈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同时,日新月异的数字信息技术也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事业和学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和丰厚积淀,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凝练,并将其以符合当今教育教学要求的编写方式及时体现在作为承载国际中文教育基本理论的概论教材中,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这部《教程》就是为了顺应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学科不断进步的要求而组织编写的。国际中文教育是向世界讲述中国的重要载体,服务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远目标,而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则是推动这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教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工具,必须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为此,《教程》首次明确将“课程思政”列为编写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并而列。《教程》预设的“课程思政”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和中文教学观,加强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意识,把握国际中文教育对于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抱持为国家培养知华友华人才的事业信念和职业情怀,激发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职业热情。在编写方法上,则力求将教材的思政要义与学科自身的知识温度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浸润思想的目标。在国际中文教育的概论性教材建设中,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探索。目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同类教材,但这类教材往往聚焦于某一历史时期的国际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读者难以全面了解国际中文教育的“前世今生”以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学科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为此,《教程》采取教学史与教学论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在第一章概述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本学科70余年的发展历程。《教程》其余八章主要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八个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技能基本功。国际中文教育简明教程前言《教程》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本科教材,因此,教材的编写范围主要集中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本身经典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的支撑理论上。鉴于学界对这些理论,包括学科属性和内涵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作为入门教材,《教程》仅选择已有共识或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阐释,内容力求简明扼要,对繁杂的理论之争不作过多介绍。 与同类教材相比,《教程》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以体现国际中文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新进展、新气象。《教程》增加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两章,以便初学者了解国际中文教学的全过程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掌握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技能。此外,为适应数字化和智慧教育的新趋势,《教程》参照已有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和教学实践,增加了“国际中文数字化教学”一章,为国际中文的数字化、智慧化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南。《教程》为避免空泛的理论介绍,在内容编写上力求简明、具体,相关章节都配有具体的教学案例供读者参考。此外,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进行了新的概括,便于学习者形成清晰的概念;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介绍,则采取厚今薄古的原则,增加了二语习得多元理论的介绍;在第二语言测试方面,不再沿用汉语水平测试的内容,而是重点介绍与中文教学实践*为相关的“成绩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程》除上述特点外,在编写方式上也力求有所创新。全书配有数字教学资源,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教学媒介。对正文出现的重要知识、概念和理论配有相关资料的二维码,读者通过电子终端设备扫码,便可获得这些重要的扩展知识,以及进一步阅读的重要文献索引和链接。此外,《教程》还配有封底二维码,通过思维导图为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课前预习提供全书的结构和框架。另外,《教程》还提供了各章内容的PPT、教学视频、参考文献和文献导读、练习题和试卷,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字化、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本教材由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富有教学教改经验的一线教师联合编写,全书内容和体例由编者集体研讨确定,然后分工执笔。各部分编者如下:前言,刘利(北京语言大学);第一章国际中文教育概述,王建勤(北京语言大学);第二章国际中文教育理论,施家炜、王建勤(北京语言大学);第三章国际中文教学设计,周小兵、刘敏(北京语言大学);第四章国际中文教学法,翟艳(北京语言大学);第五章教材编选与使用,吴中伟(复旦大学);第六章课堂教学过程,蒋荣(北京语言大学);第七章测试与评估,赵琪凤(北京语言大学);第八章国际中文数字化教学,闻亭(北京语言大学);第九章国际中文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丁安琪(华东师范大学)。各位编者都是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原本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家是在完成高强度本职工作的同时投入教材编写工作的,不仅要克服许多困难,还要放弃不少利益。其中王建勤教授作为教材副主编,在历时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全程主持其事,从教材的提纲构拟和体例设计,到全书内容的统稿修改,无不用心谋划,亲力亲为。闻亭教授、蒋荣教授除完成各自承担的编写任务外,还协助王建勤教授做了大量的学术和事务性工作,自始至终倾心相助,不遗余力。三位教授为教材的顺利完成付出了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辛劳和智慧,尤当表而出之。感佩于编者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这部教材能够列入“新时代大学文科简明教材”,仰赖总主编张福贵教授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国际中文教育由于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管理的独立性,教材建设一直在相对独立的系统中运作,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淡漠了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国语言文学应有的密切。这套教材把国际中文教育纳入其中,不仅体现了总主编对中文专业教材建设的全局性把握,还显示出对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属性的深刻认知,因此要特别向张福贵教授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敬意!策划编辑宋焱女士一路鼓励督促,反复审阅书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责任编辑周天老师认真把关,为保证书稿质量付出了很多心血,一并谨致谢忱!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参阅和吸收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有的已在教材中作了注释和说明,有的则限于篇幅不便作同样的处理,在此一并向国内外所有同仁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和时间仓促,这部教材难免还会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诚恳地期待广大师生的批评和指正,使我们今后能够更好地改进和完善。2024年1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