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耳鼻喉科诊断指南(第二版)
》
售價:HK$
184.8

《
物联网在行业转型中的应用
》
售價:HK$
108.9

《
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规划方法
》
售價:HK$
109.8

《
声与色(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44.0

《
深度说服力: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超级方法
》
售價:HK$
75.9

《
2025年 中国自助游地图 自驾游游遍中国 深度旅游规划指南 专业实用精彩 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线路规划
》
售價:HK$
96.8

《
教育的抉择
》
售價:HK$
54.8

《
DK灵动盎然的飞鸟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历史上著名的“钓鱼城之战”被称为影响整个欧亚大陆历史的战役,钓鱼城遗址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文献整理研究》详细记录了宋代至今钓鱼城中留存的题刻及碑刻,对其镌刻年代、所处位置、存佚情况、文字内容等进行了阐述和考证,并附有图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面貌,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钓鱼城的历史,同时也可作为合川钓鱼城景区的游览参考。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文献整理研究》是对重庆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文献整理,搜集了宋代至当代钓鱼城中留存的题刻及碑刻,对其镌刻年代、所处位置、存佚情况、文字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考证,并附有拍摄的144幅图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的面貌。 《合川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共五个章节,分为宋代摩崖题刻及碑刻、明代摩崖题刻及碑刻、清代摩崖题刻及碑刻、民国摩崖题刻及碑刻、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摩崖题刻及碑刻。
|
關於作者: |
唐建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副教授,主要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写作学》《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选拔赛,分别获得了银奖1项、优秀奖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主编教材、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林豪,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课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文化与文学,发表论文《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研究》等,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
|
目錄:
|
前言
钓鱼城摩崖题刻及碑刻研究现状述略
第一章 宋代摩崖题刻及碑刻
第二章 明代摩崖题刻及碑刻
第三章 清代摩崖题刻及碑刻
第四章 民国时期摩崖题刻及碑刻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摩崖题刻及碑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宋代摩崖题刻及碑刻
第一节 宋代摩崖题刻及碑刻分类
(一)记游、饯别类
1.吕元锡记游
此题刻位于钓鱼台侧下方石壁,系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吕元锡知石照县时,邀宾客游钓鱼山后的记游题刻。观前人书中所附拓印图,此题刻尚较完整,后因有残缺,今人补修时却将某些文字覆盖,甚为遗憾。据张森楷民国《合川县志》卷三十六金石所录,将其内容补全如下:
“予吏两属邑今五年,独未至此山为不满。乾道三年夏二十六日,开封张难老相率与三槐王正叔、汝阳王必先、涪上蒲大受、难老之弟坚老同来,穷高深之乐,坐岩壁之下,江天轩豁,缙云诸山,在指顾间,汲泉瀹茗,徜徉终日,不知六月之袢暑也。向晚,复放船自东江归城下。申国吕元锡题。”
张森楷案:右碑刻高三尺,宽三尺四寸,十一行,行十字,八分书,完好无泐。乾道三年,宋孝宗丁亥也。“袢”,《说文》:“衣无色也。”《诗》:“是亵袢也。”《毛传》言“是当暑袢延之服”。徐锴《说文系传》曰:“袢,烦溽也。”此当用其义。钓鱼山下之流,三面皆有,此云东江,殆谓渠江欤?俟考。
注:
吕元锡:民国《合川县志》卷六官师谱载:“吕元锡,申国人,隆兴、乾道间知石照县事前后五岁。至乾道三年,乃同开封张难老、三槐王正叔、汝阳王必先、涪上蒲大受同游钓鱼山,题名于石。旧《志》失载,今据石刻补。”吕元锡为北宋吕公著后裔,因吕公著获赠申国公,故吕元锡以祖上荣称冠于前,申国,即今上海。
笔者按:张森楷认为“东江”可能是渠江,较为合理。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九记载当时游钓鱼山的最佳路径:“钓鱼山,在石照县东十里,涪内水在其南,西溪上流经其北,郡人游者以舟下涪水,舣而上,已乃绕山北沿西汉水而归,此游观之奇也。”即乘船从涪江往下至山之南面,登山游玩后在山之北面放船,沿嘉陵江顺流而下返回城中。渠江位于钓鱼山东北面,与嘉陵江在山之北汇合,或因当时地理方位还不够精确,但称渠江为“东江”,大致无误。
2.杜国光饮饯
据张森楷民国《合川县志》卷三十六金石所录,系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杜国光为冯廷式饯别题刻,位于钓鱼台至卧佛之间的石径小道左方石壁上,赵希昔饮饯题刻之左,内容如下:
“□慈冯廷式之□涪陵乡人杜国光,拉浚仪赵□和若□饮饯□此,廷式之弟庆远偕行。乾道辛卯七月二日。”
张森楷案:右刻高二尺四寸,宽三尺七寸,七行,行六字,行楷书,泐五字。杜名国光,赵名彦和,与廷式酌岁寒亭,有题名可考。
笔者按:题刻中称杜国光为“涪陵乡人”,即是合州人,据历代《合州志》中关于合州沿革的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改名为涪州,大业三年(607年),涪州改名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涪陵郡为合州,此处称涪陵,即用古称。
另,张森楷案语中提及杜国光酌岁寒亭,有题名可考,即指位于濮岩寺后山左方悬崖上的杜国光题刻,笔者亲眼所见,有部分文字被青苔覆盖。据民国《合川县志》卷三十六金石,其内容为:“濮岩东州胜处,乾道辛卯立秋,杜国光偕赵彦和、冯廷式及其弟庆远,酌岁寒亭。”可见此题刻与钓鱼城的杜国光题刻都为乾道辛卯年(1171年)所刻,可为佐证,然杜国光其人却难以查考。
3.丁梦臣饯别
此题刻位于钓鱼台侧下方石壁,吕元锡记游题刻之左,系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丁梦臣等在此饯别所刻,现已部分风化,据张森楷民国《合川县志》卷三十六金石所录,将其内容补全如下:
“淳熙改元,丁梦臣、鲜于焯、游仲鸿、李掞、吕文渊、侯午中入奉廷对。冯怡、李充宗、赵师仁、希珏、梁义昭、何迈、丁梦锡、僧净觉饯于此,共挹江山之胜。日既夕,相与歌大江东去以祖之。十二月十三日。”
张森楷案:右石刻高四尺四寸,宽二尺二寸,六行,行十四字,二行、末行只九字,行书。《宋史·宗室表》,师仁为燕王德昭之七世孙,魏王惟正之六世孙,冯翊侯从谠之来孙,荣国公世程之元孙,华原郡公令琯之曾孙,从义郎子叔之孙,伯谟之弟五子也,淳熙中登进士第,见张乃孚《合州志》。希珏为舒国公惟忠之七世孙,韩国公从蔼之六世孙,彭城侯世岳之来孙,武翊郎令秘之元孙,承节郎子翼之曾孙,伯福之孙,师弸之子,师仁之族子也,亦见《宋史·宗室世系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