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2+20:私募股权为什么能长期战胜市场
》
售價:HK$
86.9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HK$
107.8

《
溺爱之罪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1 影响马尔克斯、莫言、北岛等一众文学巨匠
泰勒·斯威夫特写歌致敬!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诗歌选集
2 完整收录永恒爱情经典《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暮年代表诗集《燃烧的剑》中文世界首次译介!
3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教授专文导读。青年翻译家龚若晴老师完美译介。
4 超人气插画师GraciaxMarquez惊艳绘制内文插画。
5 人气设计师付诗意承揽设计、烫盈彩金、裸脊锁线。全彩六色印刷、日本樱花艺术纸品质呈现。
6 特别附赠PVC贴纸,特别附赠限量版特种藏书票。
|
內容簡介: |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聂鲁达之所以为聂鲁达,远不止于此。聂鲁达一个人就是一部抒情百科全书。与他的同名好友巴勃罗·毕加索相似,诗人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一生中不断自我变法,从哀感顽艳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到吞吐万象的《漫歌》,整体创作风格难以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等任何标签来概括。拿弗他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诗人的本名)成功创造出名为“聂鲁达”的神话:以词语施魅的万人迷,去国离乡的波西米亚浪游者,以诗歌引导大众的革命者,用“第三只耳朵”倾听未来的先知……诗人的诸般面相在不同时期的文本中展露。像如此量级的作家,有必要对其作品作整全的呈现,让读者更好地解读与把握。聂鲁达应当是汉语世界里最知名的西语诗人之一,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作品尚未译介,《燃烧的剑》(La espada encendida)就是其中的遗珠。这本出版于1970年的诗集,是聂鲁达晚期创作中别开生面的一部。
《燃烧的剑》则是一曲生命与希望之歌,是灾祸的压覆中对人类之爱的再次相信:“……本书就此结束并开始”。此处不见了那个呢喃着“今夜我能写出最悲伤的诗行”的惨绿少年,也不见了“美洲的爱与我一起攀登”的史诗豪情,最终留下的只有历经沧桑后艰楚又朴素的信心:“我爱你。我们会活下去。”
——翻译家、《百年孤独》译者范晔教授
|
關於作者: |
作者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
智利诗人、外交官。生于智利帕拉尔城。11岁开始写诗,13岁发表作品,20岁即凭借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名满天下。其诗作甚丰,不仅广受拉丁美洲人民热爱,还因屡经翻译而名噪世界,被誉为“人民的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拉丁美洲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他的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译者
龚若晴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学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现为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西语文学博士候选人,译有《拒绝所有的岸:瞭望员马克洛尔集》《鹰的语言:哥伦比亚当代诗歌选集》等。
绘者
GraciaXMarquez(刘博文 )
插画艺术家
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油画系,现工作生活在上海。
他的作品常以诗意化的人物及自然风景展开,用想象力和细腻笔触呈现自由惬意的叙事场景。擅长以大胆的解构、抓人眼球的色彩和表现力,在作品中展现一个当代年轻人对世界美好的萃取。刘博文曾先后受邀为ELLE、Traveler等杂志创作主题插画,与Prada、Gucci、Diptyque、Bottega Veneta、农夫山泉、腾讯视频等品牌合作视觉作品。
导读
范晔
七七年七月生,象寄门下临深履薄堂仓皇右使。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译有《万火归一》《百年孤独》《致未来的诗人》《未知大学》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另著有《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绘者
GraciaXMarquez(刘博文 b.1994)
插画艺术家
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油画系,现工作生活在上海。
他的作品常以诗意化的人物及自然风景展开,用想象力和细腻笔触呈现自由惬意的叙事场景。擅长以大胆的解构、抓人眼球的色彩和表现力,在作品中展现一个当代年轻人对世界美好的萃取。刘博文曾先后受邀为ELLE、Traveler等杂志创作主题插画,与Prada、Gucci、Diptyque、Bottega Veneta、农夫山泉、腾讯视频等品牌合作视觉作品。
|
目錄:
|
导读:从 “绝望的歌” 到 “燃烧的剑”——范晔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燃烧的剑
译后记:只有新的神咬过爱的苹果——龚若晴
|
內容試閱:
|
从“绝望的歌”到“燃烧的剑”
范晔
1
古人说,“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大诗人往往长于多种风格,不止一副笔墨,呈现多样面相。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便是如此:据说他有“一根手指”“两双眼睛”和“三只耳朵”。
“一根手指”是说他好像希腊神话中的米达斯王,触手所及,点石成金,能将世上所见所闻的一切事物化为诗歌。墨西哥作家帕斯曾说聂鲁达拥有“两双眼睛”,一双观察现实世界,另一双则向梦幻世界敞开。至于“三只耳朵”的称号,却是缘起于他1951年的一次中国之旅。
那年9月,聂鲁达和苏联作家爱伦堡等人由莫斯科启程来华,代表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为宋庆龄授奖。日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些真诚的、最美好的微笑陪伴了我们好些日子。……我们结识了小说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作家协会主席丁玲,结识了茅盾、萧三以及老共产党人、中国诗坛泰斗、迷人的艾青。他们会讲法语或英语……”聂鲁达离开一年后,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和平书简——致巴勃罗·聂鲁达》:“因为你的姓的中国翻译是‘聂’字,爱伦堡叫你是‘三只耳朵的人’,我问你:‘还有一只耳朵在哪儿?’你笑着指着前额说:‘在这儿。’你说:‘我可以倾听未来。’”只是,倾听到的未来未必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六年后,聂鲁达应邀与巴西作家亚马多夫妇再次来华访问,艾青专程离京赴昆明迎接。从滇池到长江再到北京的昆明湖,中国诗人一路陪伴他的智利好友漫歌与漫游。但就在聂鲁达回国前的欢送会上,他熟悉的“那双机敏和善的大眼睛”却不见了。据说后来在智利的黑岛,聂鲁达常常面对大海呼唤艾青的名字——他至死无法接受“到处陪伴我们的诗人艾青,被送到戈壁滩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