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无风之树(李锐作品)作家李锐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国版“喧哗与骚动”

書城自編碼: 40476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近現代小說
作者: 李锐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95456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0.8
《云中记(阿来《尘埃落定》二十年后再献神启之作)》
+

HK$ 45.8
《林家铺子:茅盾中短篇小说选(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经典作品集)》
+

HK$ 41.4
《呼兰河传(萧红创作生涯九十周年纪念版)“文学洛神”萧红名震文》
+

HK$ 30.0
《呐喊(鲁迅作品 单行本)》
+

HK$ 75.9
《信客》
+

HK$ 57.3
《萧萧(精选沈从文16篇经典小说,包含《萧萧》《三三》《龙朱》》
編輯推薦:
1.作家、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得主,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文学奖主席马悦然樶欣赏的中国作家——李锐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国版“喧哗与骚动”;
2.一曲中国古老乡村一隅的命运悲歌。沉默的大多数不再喑哑,无声的中国开始众声喧哗:
苦根儿、刘主任、拐老五、天柱、暖玉、糊米、天柱的儿子大狗和二狗……《无风之树》以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方法叙述矮人坪村的苦难处境,历史悲剧如何在社会的末梢掀起斗争,引发悲伤。作品以诗歌般的节奏,质朴简洁的文字,隽永有力的叙事语言,呈现出古老乡村大地上苍凉久远的命运悲歌。
3.矮人坪的人天然瘤拐残疾,“他们悲苦一生,备受压迫的同时又在向更弱势的人施恶”;
3.“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最后,也樶重要的,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4.李锐樶钟爱的作品,“直到写完了《无风之树》,我才觉得这一次是真正地超越了自己。”
5.“直接跳进口语的大海里,”当代口语化叙事的长篇典范。
“从原来高度控制井然有序的书面叙述,到自由自在错杂纷呈的口语展现的转变中,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丰富。”“我用直接的口语,实质上并非是当地农民的口语,这是我创作的口语。这
內容簡介: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指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对众僧解释世界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拐老五在人生樶后的一瞬间总结世界的时候,只用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其实只是被他弄出来的一个声音,那只被他坐了许多年的小凳子,在倒下去的同时发出了一个轻微的响声——“咔当”。
“《无风之树》最初的‘原型’是《厚土》系列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送葬》,这个短篇只有四千多字,从四千字到十一万字,这中间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变化,是不同的观照和表达。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所得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眼前的阶级斗争的残杀,过去的战争屠杀,贫困,劳苦,死亡,人的麻木、隔膜、无法沟通,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剥夺,善与恶的相互纠缠,等等等等,这一切,组成了矮人坪的矮人们无法逃避的苦难处境。”1970年代,黄土高坡下的矮人坪,贫瘠而又与世隔绝,乡里人之间有着乡里人的规则和故事。因饥饿逃荒到矮人坪的女人暖玉,成为矮人坪所有单身男性的幻想;来村里展开工作的主任刘长胜每次都会住到暖玉的窑里;烈士孤儿苦根儿在信仰中磨练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力图以一人之力用二十四年治理好矮人坪所有的沟;生产队长曹天柱在乡俗民约与政治要求中艰难求取平衡;拐叔曹永福则因身为富农受尽批斗折磨,最终自缢身亡……矮人坪的人天然瘤拐。他们悲苦一生,备受压迫的同时又在向更弱势的人施恶。
“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最后,也樶重要的,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關於作者:
李锐,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为止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有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厚土》《太平风物》《传说之死》等,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人间》(与蒋韵合著)、《张马丁的第八天》等,散文随笔集《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等。《厚土》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马丁的第八天》入选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被译成瑞典、英、法、德、日、韩、越等多种文字出版。2004年获得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內容試閱
《无风之树》后记
我的长篇小说《无风之树》是从一个短篇小说演化而来的。在对一个旧故事的重新的叙述中,我不但得到了一个新故事,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一种新的叙述,得到了一个和以前大为不同的世界。连我自己也惊讶这个世界的沧桑巨变。这个世界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小说。
自从《厚土》结集之后,我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写小说,之所以不写,是因为心里一直存了一个想法,就是怎么才能超越《厚土》。无论在作品内涵还是在叙事形式上都要有超越,要在创作上有一种总体的超越。重复自己没有意思。按照《厚土》的路子再写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当然是轻车熟路,可那没有吸引力。毕竟是写了很长时间小说了,我明白这个“总体的超越”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不重复”,也不仅仅是外在的换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作家像换外套一样容易的变换写作方法,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作家。三年之后,我有意离开吕梁山,用一年时间写了长篇小说《旧址》。然后我才开始又回到吕梁山,开始我这个新的系列——“行走的群山”,写了中篇小说《黑白》和《北京有个金太阳》,虽然有了一些变化,可直感告诉我还是不能满意。凡是搞过创作的人都知道,直感往往是最准确的。直到去年写完了《无风之树》,我才觉得这一次是真正的超越了自己。这中间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也可见我的不聪明。《无风之树》我写得很投入,很激动,除了作品本身渐渐地展示过程让我动情动心而外,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对自己的超越是一种难言的启迪和鼓舞。事实上《无风之树》最初的“原形”是《厚土》系列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送葬》,这个短篇只有四千多字,从四千字到十一万字,这中间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是不同的观照和表达。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所得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从中获益匪浅。从原来高度控制井然有序的书面叙述,到自由自在错杂纷呈的口语展现的转变中,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丰富。
回顾这六年的时间,正是中国文坛“先锋”和所谓“后现代”潮起潮落的阶段。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夫卡、福克纳、罗伯格里耶等等等等,都可以在我们的期刊上找到类似的“副本”,成一兄管这叫“副本效应”。而且在理论家那儿好像是必须得拿到“副本”,才可以完成对“正本”的对照,可以对照的才“先锋”,才“好”,才“正宗”,才可以立论。我以前也写过一些文章对这类的“先锋”有所批评。时至今日,已经不会有谁再愚到不懂得借鉴;已经不会有谁再愚到不懂得在不同“形式”的背后,其实更是不同视线的眼睛,更是对世界不同的表达,说到底更是不同的变化了的更复杂、更深刻的“人”。我们已经永远的丧失了凭以立足的一成不变的“传统”和“本土”;我们现在又丧失了一成不变的可以引为尺度的“现代”和“后现代”;这真是无人可知的双重的悲哀。毫无理性可言的历史所给予的,只有困境,和在这困境中的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刻骨铭心的真实的体验。这本是与任何理论无关的生存。这本是我们在文化外套的极限之外碰破的伤口。我的不满是看见我们的“先锋”们,很快的把形式和方法的变化技术化了,甚至到最后只剩下技术化的卖弄和操作。这种技术化的小说从外在的方面讲,恰恰是对眼前这个越来越技术和越来越商品的世界的投合;从内在方面讲,它们以技术的炫耀和冷漠隔绝了对人的表达。小说走到这一步,已经根本无“先锋”可言,或者说许多人压根就不是“先锋”。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当我们以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形式的大门的时候,真诚者的面容和投机者的嘴脸将会判然不同。说到借鉴,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在故事的结构框架和细节的丰富性上是借鉴了巴尔扎克的,他的意识流式的叙事是借鉴了乔伊斯的,但福克纳就是福克纳,你决不能说他是谁的“副本”,他就是他。我的《无风之树》中以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叙述方法,也是借鉴了福克纳的。我之所以花了六年的时间,之所以总是不满意,就是因为我不愿意只完成技术的操作,就是因为我不愿意冷漠地隔绝了对人的渴望和表达,就是因为我渴望着这一切都变成一种内在的喷涌和流淌。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并非只是为了叙述的花样翻新,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叙述自由,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丰富也更深刻的自我体验的表达。从时问上说福克纳已经不能算是“新”了,从他去世算起已经有三十二年了,从他写出自己那批代表作的时间算起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每天下午西沉的那颗太阳都是一颗过时的星星。所谓新,全在于你自己的独创,全在于你表达了独属于自己的体验。在对别人的批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考验和苛求。 有人说到我描写到的吕梁山区的“贫困”和“落后”,可我想只描写“贫困”和“落后”,既不是我的本意,也不能算做是文学。这个“矮人坪”当然是虚构的,我把这些“矮人”放在“文革”的浩劫中,是为了突出人面对苦难和死亡时的处境,这处境当然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的处境;有贫困而没有苦难,再贫困也没有文学的意味。贫困是一种客观现状,苦难是一种人心体验。在“温柔富贵之乡”的荣宁二府,看不到半点贫困,但却让你看到了思接千载的苦难和悲伤,于是,就有了千古绝唱的《红楼梦》。所以我在小说中对苦难做了延伸,加进了对日本鬼子屠杀的回忆。眼前的“阶级斗争”的残杀,过去的战争屠杀,贫困,劳苦,死亡,人的麻木、隔膜、无法沟通,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剥夺,善与恶的相互纠缠,等等等等,这一切,组成了矮人坪的矮人们无法逃避的苦难的处境。当人被挤压到最低点的时候,当人被生存的处境几乎还原成为动物的时候,对于处境和处境的体验才被最大限度地突现出来。现在,当我如此清醒如此理性地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我根本无法表达沉浸在这个故事里的时刻,那种深冷透骨的悲凉。 和《厚土》系列不同的是,在“行走的群山”系列中,我把“文革”从原来较为模糊的背景中突现出来,或者说“文革”已经成为一切故事和叙述的中心。我常常在想,“文革”应当成为我终生追问和表达的命题。在西方,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他们产生了所有现代意义上的哲学、艺术和宗教。甚至有人说,一切现代哲学和宗教的问题,都应当也只能应当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开始。“文革”是中国人的奥斯维辛。“文革”是一场所有的当事者自己给自己造成的浩劫。“文革”是一场所有的外国的和中国的“理想”加在一起,燃烧出来的废墟。“文革”是一切现代中国人的出发点。这是一个任何“爱国”的或“向前看”的理由,都抹杀不了的处境。这也是一个任何“后现代”“后殖民”的解说,都逃避不了的处境。有了这个无处可逃的处境,我们也因此才有了深刻追问自己的可能。或许,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可能。所有怯懦的逃避,所有卑劣的蒙骗,都是对于人的逃避和蒙骗。我深知这追问的艰难。可这是无法回避的艰难。 我希望自己的叙述不再是被动的描述和再现,我希望自己的小说能从对现实的具体的再现中超脱出来,而成为一种丰富的表达和呈现。当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讲述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千差万别的世界。不要说世界,就是每一个微小的事件和细节都会判然不同。企图“客观而真实”地表达现实和历史的愿望,是一种太过时、太简单也太武断的愿望,是文学所难以负载的愿望。文学应当回到内心,回到体验,回到情感。在这个虽然并不“客观”的世界里有着难以尽述的千姿百态的丰富,和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真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对照,那个被眼睛抚摸的世界才有了隽永的人的意味。我不希望别人看了我的作品再说:这是写的农村题材,这是写农民的小说。我不希望吕梁山在我的小说中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或者仅仅是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标志。当吕梁山作为小说中的名称而出现的时候,它应当具有无可置疑的丰富的文学内涵。吕梁山不应当仅仅是我提到过的一座山脉的名字,不应当仅仅是山西的一座山,甚至不应当仅仅是中国的一座山。 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最后,也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跟着这个故事,我曾走进一个飞鸟远去、冷寂无人的地方。现在,我又看着它从我身边走向你们。我只有无语的茫然。
1995年3月写,5月、9月增写
1996年1月再增写

无风之树
——行走的群山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指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对众僧解释世界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政治家毛泽东宣布说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矮人坪村生产队长曹天柱无论高兴还是生气,都只用一句话总结世界 :“我日他一万辈儿的祖宗!”
拐老五在人生最后的一瞬间总结世界的时候,只用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其实只是被他弄出来的一个声音,那只被他坐了许多年的小凳子,在倒下去的同时发出了一个轻微的响声——“咔当”。
——题记

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土崖的下边,看着远处的背影。一步一颠的,越变越短,先是腿不见了,然后是腰和身子,最后灰黄的塬畔上只剩下一颗晃动的头,只晃了两下,头也不见了,像是沉进了一片看不见底的浑茫的深渊。他想,刘主任这是下沟了,得下十五里。他忽然觉得眼泪要掉下来,他就在心里骂自己,你他妈哭个啥呀你!你怎么这么不坚强呀你!可还是没忍住,眼泪还是流了下来,嘴角上咸咸的。他死命地咬着在嘴里流来流去的咸水,对那个已经根本看不见的背影在心里叫喊,你这样做根本就是丧失立场,我是来改天换地来的,我爸爸是烈士,我是党的儿子,我跟你怎么能一样?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你哪知道呀你,我现在浑身的骨头节都疼起来了。你怎么能理解六年到底有多长?我必须得做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做这件事情!你别以为我不敢干!
太阳早就沉下西山了。浑茫的土塬上弥漫着折射过来的冷彻的青光,暗幽幽的。天很深,远处层层叠叠的山也很深。辽阔的空旷之中,你分明能感觉到漫天的青光压下来的分量。土崖顶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呀呀地盘旋着,把空旷和寂寥一声又一声地编织到崖顶的枯林里。他舔舔嘴唇,又想,刘主任得摸黑了。插在衣兜里的手一直紧紧地捏着那几张叠起来的纸,刘主任把这几张纸递过来的时候郑重其事地说,苦根儿,给,这是几张空白介绍信,你可别小看了这几张纸,这是公社党委对你的信任,是党给你的权力,你是烈士的孤儿,党就得依靠你这样的接班人。他没说话,翻起眼睛看看刘主任。刘主任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可刘主任想和他绕个弯儿。刘主任说,对,不叫苦根儿,叫赵卫国,赵卫国同志,矮人坪清理阶级队伍的大事情就全靠你了!将来要是需要搞个外调,到县委办个手续啥
的,这几张纸就能顶事,还有什么困难尽管向公社反映。公社党委早就知道你的入党申请了,好好干,在大风大浪里干出成绩来,我给你当入党介绍人!刘主任说得很慷慨,说完又笑了,一边笑,一边还把手伸过来在他肩头上使劲拍了拍。他还
是没说话,还是只把眼睛翻起来,心里一阵雷鸣电闪,我用不着你给我打气,阶级敌人是明摆着的,我一把就能把他揪出来。我来这儿已经六年了。我是主动要求来这儿的,你们哪能理解我?我就是我爸!我替我爸来改天换地来了。可你为什么非要睡到暖玉窑里?暖玉和阶级敌人睡,你来了又和暖玉睡,你当主任的和阶级敌人睡一个女人,你叫我怎么斗争?你还介绍我入党呢你,你自己就不够格儿!刘主任很仔细地看着他的眼睛,刘主任心里很清楚,这个弯儿自己不能再绕了,绕不过去。刘主任再一次笑起来,刘主任现在只好自己对自己笑。刘主任说,你还小,还没娶过媳妇,不知道熬媳妇是啥滋味儿,你哪知道这些事情呢。暖玉那儿收拾得又干净,饭又做得好。咱这穷地方,把革命工作做完了,就没啥干的,就没啥娱乐的。我来矮人坪下乡,哪回也是住暖玉那儿,暖玉院里是两孔窑么,我住一孔,暖玉住一孔么。行啦,就这么个事,你就别盯着我啦,还是把这回的阶级队伍清理好吧。刘主任终于说出来想说的话,终于不再绕弯儿了。刘主任说完了想说的话,摆摆手,走了。走了几步又转回身,刘主任说,卫国,咱们光说清理阶级队伍了,上回给你说的那个媳妇到底行不行?你咋也不回个话?他的脸立刻涨得紫红紫红的,莫名的愤怒和尴尬立刻填满了胸膛,他挣扎了一会儿,才从这紫红的愤怒和尴尬中挣扎出一句话来,他直盯盯地看着刘主任说,我不娶媳妇,女人都是妖精!刘主任就又笑了,你看你这孩子,我不过是替别人问问,就这么大的火气?不愿意就算啦,也好,一心一意好好搞运动吧。说完,刘主任就一步一颠地走了。他就站在土崖底下目送刘主任。从西山背后折射上来的阳光,又清冷,又干净,把冬日的土塬照得空空荡荡的,冷冷清清的。空荡清冷之中一眼就能看出上百里远。头顶上,乌鸦们还在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他没抬头看它们,不用看他就知道,飞来飞去的乌鸦一共是七只,六年来他在村口数过无数遍了。原来是五只,现在是七只,总共只有七只。飞来飞去乍一看好像挺多,其实就是七只。可为什么是七只不是八只呢,那一只单的怎么办?跟谁搭窝呢?年年下蛋,年年孵小的,孵出来都上哪去了呢?都叫蛇吃了吧?肯定是有条胳膊粗的黑蛇缠在树杈上,张开大嘴,蛇芯子老长,一口一个,一口一个,都吞了!鸟们连叫唤一声都来不及,真可怜呀,太可怜啦,这么多年就活了两个。鸟们就不知道飞,远远地飞走不就完了吗,咳呀,六年才活了两个,六年得多长呀。你们怎么能理解六年到底有多长?你们怎么能理解我?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你都知道暖玉和阶级敌人睡了,你为啥还要睡到暖玉窑里,你还是领导干部呢,你咋这么不争气,你咋这么没立场呀你?我入党不用你介绍,娶媳妇也不用你介绍,你哪能理解我呀你?你哪知道呀你,我现在浑身的骨头节都疼起来了。你别以为我不敢,我非做了这件事情不可!即使我不做,赵英杰也会做的,赵英杰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件事情干到底的!四下里再没有别的声音,再没有一丝一毫的响动,一切都深深地凝滞在冬日无风的黄昏之中,深深的凝滞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听见苦根儿心里翻动着的电闪雷鸣,没有任何人能看见苦根儿脸上那些咸咸的眼泪。顺着刘主任刚才走的这条小路向东,走十五里下到沟底,然后,再沿着一条能走马车的土路再向东,走一百五十里,中间还要找个村子住一宿,然后,就能走到县城,走到他当年上小学、上中学的地方。他就是在那儿成了烈士的孤儿的。后来,他也就是在那儿碰见了那位作家,才下定了决心,要以父亲为中心人物写一本长篇小说,要以长篇小说中的父亲为榜样,到这个吕梁山最偏远的矮人坪来改天换地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