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北宋诗人官员杨蟠谓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苏路熙(英国传教士苏慧廉的妻子)将温州称为“中国威尼斯”,然则在金丹霞等人的笔下,温州,乾坤若何?
本书主作者金丹霞撰有大量关于温州的著作,对温州人文历史和丝路风物多有研究,另两位作者乃记者和自由撰稿人出身,他们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尤其温州的人、物、事等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体察和思考,切肤感受,又为之撰写过大量作品,所以,其笔下的城市传,便非完全埋首故纸,溺于史料,沉于旧说,而有一种新鲜活气充溢其间,今风拂古,旧水流新,既在历代典籍中爬梳剔抉,去芜选精,又对当下生活给予充分关照,写实与写意并行,既为后世留下了最鲜活的一手原始史料,又传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与洞见。文字洗练,结构稳健,文图并茂,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城市历史和文化渊源,是一部了解温州的人文活地图。
|
內容簡介: |
温州传:别是一乾坤》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重要读本之一。温州的人文特色丰富多彩,既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地域文化,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还有鲜明的商业精神。这些人文特色共同构成了温州独特的城市魅力,也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全书以时间为序分设十章共五十二个小专题,以人物故事、重大史实、重要遗迹与景观等为载体,以瑰丽的文学想象书写这座东海之滨的温润之州,展示其城市亮点、文化传承和悠久历史,呈现其“山海交融 智行天下”的城市特质,突出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的作用。
|
關於作者: |
金丹霞,籍贯温州市苍南县,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温州日报编委兼文化新闻中心主任,高级编辑。现任教于温州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导。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编著出版《“另类”温州人》《宋韵温州》《东瓯故地 枕水人家》《瓯影》《一片繁华海上头——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工匠之道》《温州百年文化星座》《温州老城印象》《温州望族》等。
吴林飞,80后,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曾从事英文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
尤豆豆,80后,温州龙港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任职于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作品曾获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等荣誉。采访之余从事创作的“不自由撰稿人”。
|
目錄:
|
第一章 瓯居海中
山海交融的一座城 / 3
遥远的先民足音 / 13
东瓯国与温州人文始祖 / 24
第二章 白鹿衔花
永嘉郡筑“山水斗城” / 37
来了一批文采风流的官员 / 45
谢灵运的“永嘉间隔年” / 53
玄觉开创永嘉禅 / 61
第三章 东瓯名镇
三十六坊明月夜 / 71
东瓯群星闪耀时 / 79
叶适与永嘉学派 / 89
永嘉医派一脉传 / 97
多尚武忠义之士 / 105
江心屿和一个朝代的兴衰 / 114
第四章 海上繁华
繁荣开放的商港 / 125
造船基地的实力 / 135
出没风波里 / 142
周达观真腊之行 / 150
各路海神遍城乡 / 156
第五章 百业兴盛
漂洋过海的瓷器 / 165
漆器专卖店开到京城 / 173
最是橙黄橘绿时 / 181
“九山书会”的黄金时代 / 188
“琵琶”声声犹可闻 / 201
第六章 江山胜览
雁荡奇秀看不足 / 211
悠悠塘河岁月长 / 220
楠溪江畔古村落 / 229
“永嘉四灵”的温州印象 / 236
第七章 明时风华
谁人不识刘伯温 / 249
军民协力筑海防 / 257
宫廷书画圈里的温州团队 / 267
永嘉场名门望族 / 276
民间传说中的张阁老 / 287
第八章 瓯江潮涌
呼啸而来的巨变 / 295
重叠交错的轨迹 / 305
大变局中探路人 / 314
西行东游看世界 / 325
工商金融并驾齐驱 / 336
志在沧海天地澄 / 346
第九章 风云际会
从前清御史到民国都督 / 357
“数学家之乡”的秘籍 / 366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 374
弘一大师与“第二故乡” / 382
炮火中的短暂繁荣 / 392
温州走出的郑振铎 / 400
山中流亡岁月 / 410
第十章 幸福之城
温州城和平解放 / 421
闯出来的“温州模式” / 429
走遍世界的温州商人 / 438
“众筹”的大学、机场和铁路 / 449
温暖之城的慈善样本 / 457
智行天下的“温州气质” / 466
幸福三重奏 / 477
温州大事记 / 487
参考文献 / 495
|
內容試閱:
|
人文始祖驺摇
东瓯王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的荣誉,这应该也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世家大族。但在一众东瓯王中,人们最为推崇的还是驺摇,尽管他在受封当年即去世。目前温州保留的多处东瓯王纪念建筑均是为驺摇所建。
温州市区华盖山西麓有一座东瓯王庙,老人们称之为“大殿”,这当然是和周围曾经密集的小庙相比而言,不过也可见它在民众心中的神圣地位。
2023年恰逢温州建郡1700周年,东瓯王庙再度得到修缮。广场前增设了四座华表,高近9米,巍然矗立。柱身祥云缭绕,柱头蹲兽威武,底部基座雕刻九山和波浪纹,寓意温州这座“九山斗城”及“瓯居海中”的地理风貌。
东瓯王庙是本地最早的古迹,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里说:“温州旧迹,以东瓯王庙为最先,犹吾闽之祀无诸也。”最早的东瓯王庙应在海坛山麓永宁寺址,民众建祠奉祀。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之际,祠废。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温州知府何文渊在华盖山下主持建造了新的东瓯王庙。五十多年后,文林(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之父)来温州任知府时,所见东瓯王庙“庙旧狭隘”,与其“瓯民之主”的身份不符,于是向朝廷奏请将附近的东岳庙改建为东瓯王庙。
东瓯王庙后来经历代多次重修。特别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温州郡丞刘正亨和时任兵部武选司郎中的温州人王叔杲,捐资重修东瓯王庙。王叔杲撰写的《重修汉东瓯王庙碑》立于大殿旁,描述了新庙富丽堂皇如宫殿的气派:“面衢冲,树门屏,望之金碧辉灿,苍翠森交,闳丽埒帝居焉!”当年重建的门台至今保留,正间门额“东瓯王庙”青石匾犹存。
民国时期,东瓯王庙一度成为国民党军警的办公场所。解放初期,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二十六军的营房,后来还办过学校。在破“封资修”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东瓯王庙被拆除,仅剩门台。
2011年温州市政府下决心重修东瓯王庙,恢复了原有照壁、月光池、厢廊、东瓯王大殿及配殿。主、副殿均采用木头架构,屋顶铺设琉璃瓦,整座建筑恢宏大气。主殿两侧还以汉代画风描绘了劳作生产、佐汉灭秦、民俗生活和迁徙江淮四个主题场景的壁画,展现东瓯国的发展历程。
主殿里高五米的东瓯王像,手持竹简,端坐殿堂,威武庄严中有儒雅之风。塑像两边的牌匾上写着“王业千秋”“开辟之功”字样,上方还悬着写有“东瓯人文始祖”的牌匾。
为塑这尊东瓯王像,主事者颇费了一番踌躇。东瓯王长什么样没人知道,可这事关“老祖宗”的形象,必须慎之又慎。市里召开了好几次专家咨询会,最后的方案是结合越王勾践像、福建闽越王无诸像等信息,同时抽取45岁、50岁、55岁、60岁等不同年龄段温州人的头部信息进行技术合成。最后请彩泥塑非遗传承人周如章老先生完成了雕塑。
2013年和东瓯王庙同时完成整修、对外开放的还有东瓯王墓。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温州东瓯王墓共有五处,如今只留下鹿城双屿街道瓯浦垟一处,1992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钦定汉东瓯王之神,东瓯王就成为温州地方神之首。明代姜准所撰《岐海琐谈》是一部记录温州地方逸闻的趣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嘉靖二十三年(1544)五月大旱,官民祈雨无果。知府洪垣急火攻心,下令将城内外祠庙的六十尊神像搬到烈日下暴晒,让这些地方神集体感受一下干旱的滋味。众神以东瓯王为首,一路排到了小南门。可能这种粗暴的方式确实让众神大受震撼,隔日即下雨,且连下五天,解了干旱之急。
当然,民众对待地方神更多的还是满怀敬畏之情。传说三月初八是东瓯王的生日,因此这天举行东瓯王巡游,成为温州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