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高校学风建设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系统梳理,聚焦服务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开展学生发展的规律性问题研究,实现对学生发展规律的“精准分析”,在基于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供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助力学生全面成才的工作目标;在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过程中,开展学生成长的规律研究、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支持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指导能力、研究能力、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的育人能力。学校有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源于2011年。在针对一批学业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支持和指导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形成了一些较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突出、辐射推广作用明显,在育人方面和工作影响力上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在对学生个案的分析、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建立院系层面的学生学习支持中心,进行团体工作坊、个体咨询等专业化的学业发展支持工作,通过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和凝练,探索工作路径,优化工作方法,完善育人体系,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的学生发展支持工作建设框架。2018年4月,经学校批准,建立校级层面的“大学生发展支持辅导员工作室”,组建由多个院系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学生发展支持工作,如开展常态化的个体咨询、团体工作坊等,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学生课程辅导、能力提升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多元化的支持工作,工作覆盖超万名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育人实效,有效助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学生发展支持辅导员工作室”获批**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进一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和专业化的学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大学生发展支持辅导员工作室”围绕高校学风建设,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支撑学校的学风建设、育人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优良学风。通过广泛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研究,开展多元化的学生学业促进、能力提升和发展领航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实施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学生发展指导与研究工作,引领学生全方位发展,在育人实效、工作成效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成绩。在实践工作上,积累丰富的实践基础。围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大量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大学生学业发展与大学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学习支持团体工作坊”工作体系、搭建“个性化个体咨询”工作平台、开展“一二三四五”学生发展支持活动等。同时,构建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优良环境氛围营造、激发人文成长因素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批具备较好育人实效的工作方法和育人体系,通过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个方法来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成长困惑,供给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在理论研究上,构建学生发展模型。围绕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构建大学成长发展模型,通过问卷调研、个体访谈、实践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学生成长规律数据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基础。通过建立“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业表现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记录学生成长表现,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提供学业发展支持。通过开展大学生行为习惯研究,构建大学生行为习惯四维模型(TELS模型),进行“自律型、管教型、拖延型”学业指导。通过开展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机制研究,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开展特殊个案的学业指导研究,在学生个体特性研究和生涯发展策略的学生个性化指导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学生个性化学业指导模型等。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工作成果、理论研究成果和育人实效。在实践工作成果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工作方法、工作案例、工作品牌。工作案例获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案例一等奖,授课视频获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百门精品课程,面向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学业发展与大学规划”工作坊,团队代表先后赴英国、比利时参加2017年全球学业指导大会(NACADA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UK)和2019年全球学业指导大会(NACADA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elgium),在大会做报告时分享的学生发展指导方法获得认可,相关的学业指导工作经验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在理论研究成果方面,全方位融入学校和院系人才培养体系。团队主要成员参与获得2023年*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2年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等;主持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大资助、**思政研修中心、**教指委等课题多项;发表学生思政论文多篇,成果获得高校创新创业论文二等奖、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湖北省统战理论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在育人实效方面,形成了学生主动研学、求学的良好风气。在学生的学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培育出**“闪亮的日子”就业创业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省级典型学生个体,以及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全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典型学生集体;学生获“挑战杯”全国主体赛一等奖、揭榜挂帅特等奖擂主、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奖项100余项,更有一批学生在服务西部建设、参军入伍、基层治理、国防*等领域中做出突出成绩。“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开展高校学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坚持“精准、个性、全面”的工作理念,目标是精准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个性化支持学生的发展,助力学生个体的全面成才。首先,坚持“精准”理念。要精准把握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进行全面的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和探索,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进行大数据调研和分析,构建学生成长和发展模型,精准把握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其次,坚持“个性”理念。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经历不同,未来发展的需求不同,要注重分类指导,真正挖掘学生个体的潜能,进行充足的个性化发展支持,因人施策、因材施教,在深度挖掘每个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学生发展指导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成长发展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后,坚持“全面”理念。通过构建集规律探索、知识供给、能力培育等多位一体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进行科学化指导、科学化规划,全方位支持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真正培育出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子。本书希望通过开展高校学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工作者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关注,推动高校学业指导工作专业化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助力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