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规则 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書城自編碼: 40451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洛兰·达斯顿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849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HK$ 108.9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HK$ 85.8
关系5.0
《 关系5.0 》

售價:HK$ 131.9
翻篇是一种能力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1.8
《生活艺术》
+

HK$ 225.0
《第二性 (合卷本)》
+

HK$ 121.0
《娱乐劝服心理学:模糊娱乐与说服的边界》
+

HK$ 107.8
《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
+

HK$ 342.7
《第二性(纪念版)(精装)》
+

HK$ 85.8
《学术人(拜德雅·人文丛书。一场学术界的权力游戏,深入学术界的》
編輯推薦:
1.一部关于规则的全景历史,厘清从古至今规则如何左右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在职场、家庭中,还是身处地铁、超市、影院,小到与陌生人的相互注视与几句闲聊,每个人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套复杂、细微而难以觉察的规则。这本书便是一次关于西方世界从古至今规则历史的全面“大思考”,为读者厘清规则如何以隐秘的方式左右我们的生活。
2.揭示恼人的规则如何成为规范,又在何时发挥作用,帮助读者在当下的规则中更好地生活。
哪条规则最适用于当下的个案?要不要对它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适用?应该依照规则的精神还是规则的文字?通常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决断迅速到自己甚至毫无察觉。但是,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们又会陷入困境而没有规则手册可以参考。
本书以所有人都看得懂的方式来说明微观规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指导我们在规则中更好地生活。
3.解答规则如何像一座稳定的孤岛,为动荡的世界提供可预测性。
寻找动荡世界的可预测性,在任何时代都是艰难而脆弱的愿景。如何使规则既不失去控制力,又能应对可变、多变、不稳定的形势?这是一个古老又经久不衰的疑问,至今还在困扰着我们。我们需要知道,规则怎样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疫情、自然灾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关于规则的全景历史。规则几乎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则决定我们的开工和收工时间、开学和放假的日子,引导路上车辆的往来,规定了结婚的对象和方式,关系到足球比赛里怎么得分,定义了哪些是能带上飞机的行李,决定句子的语法,在咖啡厅宠物是不是受欢迎。除了这些写在标志牌、手册和法律中的明确规则,还有许多没有明言的潜在规则。规则之网编织得如此紧密,几乎没有哪种人类行为能逃脱得了规则……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规则感到恼火,并渴望那些我们没有的规则,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文化都离不开规则。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
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曾经令人讨厌的规则是如何成为日常规范的。规则几乎存在于每一件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中:从细致的规章制度到自然法则。达斯顿在这些多样性之下探究规则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以及为什么一些关于规则的哲学问题像哲学本身一样古老,而另一些则像计算机一样现代。
《规则》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我们详细了解我们被引导和约束的历史——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
關於作者:
洛兰·达斯顿,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荣誉院长。
洛兰·达斯顿的作品涉猎科学史的诸多话题,包括概率统计史、早期现代科学奇迹、科学事实的出现、科学模型、科学探究的对象、自然的道德权威和科学客观性的历史。近期出版书籍包括《反自然》(Gegen die Natur,2018;英文版,Against Nature, 2019),《档案馆里的科学》(Science in the Archives,2017)和《理性是如何疯掉的》(2014)。
她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规则史、现代性在科学史上的意义、19世纪末以来科学领域的国际治理,以及道德和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
达斯顿获得过辉瑞奖[1989年,《启蒙时期的古代概率论》Classical Probability in the Enlightenment)]和萨顿科学史学会奖章、巴伐利亚科学院谢林奖、格丁根科学院的利钦伯格奖章、比勒费尔德大学卢曼奖,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和希伯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她获得了科学史丹·戴维奖。她还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常任访问教授,也是柏林科学院(Wissenschaftskolleg)的常任研究员。
目錄
第一章 导论:规则秘史 001
一、走进一部隐秘的历史 001
二、既是范式又是算法的规则 006
三、普遍与特殊 018
四、让历史来证明 022
第二章 古代规则:直尺、模型与法律 026
一、三个语义群 026
二、阿比即规则 035
三、模仿模型 045
四、小结:介于“学”与“术”之间的规则 050
第三章 艺术规则:手脑并用 054
一、长脑子的手 054
二、粗放型规则 062
三、战争规则 069
四、厨艺秘籍 076
五、小结:瞻前顾后、左右逢源 084
第四章 机械计算之前的算法 090
一、课堂 090
二、什么是算法? 093
三、无需代数的通用性 103
四、计算机出现之前的计算 115
五、小结:细密型规则 126
第五章 计算机时代的算法智能 131
一、机械遵循规则:巴贝奇与维特根斯坦 131
二、“先有组织,再有机械化”
——人机工作流 137
三、机器思维 144
四、算法与智能 151
五、小结:从机械智能到人工智能 156
第六章 规则与规章 160
一、法则、规则与规章 160
二、规则失效 500 年:时尚之战 165
三、不守规则的城市:
启蒙运动时期巴黎的街道治安 179
四、太成功的规则:该如何写,不该如何写 199
五、小结:从规则到规范 219
第七章 自然法与自然律 224
一、万法之法 224
二、自然法 227
三、自然律 237
四、小结:普遍合法性 246
第八章 变通或破坏规则 251
一、限度 251
二、决疑术:疑案与良知 255
三、衡平:当法律不公正的时候 262
四、例外状态与特权:法治与人治 269
五、小结:规则与例外谁先出现? 279
结语 “违规光荣” 282
致谢 290
注释 293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导言
一、走进一部隐秘的历史
本书讨论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我们、我们所有的人,在任何地方,总是处于一张规则之网中,受到它的约束和支持。规则规定工作日以及学年的开始与结束;引导高峰和低峰期的道路交通;规定谁可以与谁结婚;叉子应该放在盘子的左边还是右边;给棒球的跑垒和保送打分;管理会议和议会中的辩论;确定什么样的手提行李可以带上飞机,什么样的不可以;规定谁可以投票,何时投票;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在杂货店引导顾客排队;告知宠物主人他们的宠物是否受欢迎;明确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格律和韵律,以及安排出生和死亡的仪式。这些还只是显性的规则,即那种书写在标志牌上、手册、指南、圣典和法律条文里的规则。此外还有一些隐性的规则。这两种规则加到一起,使得规则之网疏而不漏,任何人类行为似乎都无法从中逃脱。有一些隐性规则是不成文的,比如,打招呼时应该伸出手,还是在两颊啄两下(这叫“法式吻面礼”,à la fran?aise;也有啄一下的,叫“比利时式”,à la belge);开车速度超过标志牌限定的速度多少之内,不会被开罚单;什么样的饭店里应该给小费,给多少合适;交谈中什么情况下应该提高或降低嗓门;谁应该为谁开门;应该间隔多久、以多大声响给歌剧喝彩或嘘声;何时到达或离开晚宴;演讲应该多长。众所周知,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规则;没有哪种文化没有规则,有的文化中规则还特别多。一部讲述所有这些规则的书,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人类历史。
规则无处不在,无法逃避,颇具权威性,以至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的确,到哪去找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一个没有规则的时代呢?然而,规则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规则的统一性;无论是在不同文化之间,还是在不同的历史传统之间,规则都很难实现统一。规则多种多样,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这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形式上。规则的不同内容为旅行家和人类学者提供了趋之若鹜的素材,比如,希罗多德(Herodotus,c. 484—c. 425 BCE)讲述过的关于埃及的规则的故事。古代埃及也是处处都有规则,但从古代希腊人的角度来看,那些规则是反的:男人呆在家里编织,女人去市场;女人站着小便,男人坐着;甚至连尼罗河也是从南向北倒流的。[Herodotus, The History, trans. David Gren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II. 35, 145. ] 规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那是一长串可以冠以“规则”之名的事物:法律(law)、格言(maxim)、原则(principle)、方针(guideline)、指令(instruction)、食谱(recipe)、规章(regulation)、警句(aphorism)、规范(norm)和算法(algorithm),等等,不胜枚举。多种多样的规则凝成一条线索,带我们走进一部关于规则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的历史,这是一部被隐藏的历史。
自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以降,“规则”(rule)一词的意思主要体现为三个语义群(详见第二章):一、测量和计算的工具,二、模型或称“范式”(paradigm),三、法律。此后的规则史就是规则不断增殖、相互勾连的历史,结果,规则的种类越来越多,而每个种类的规则又有越来越多的示例。这就像“翻绳儿”(cat’s cradle)游戏,其结果,规则变得极为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文化本身。规则的这三个“始祖语义”(Ur-meaning)如同红丝线,在千年的历史迷宫中往来穿梭。本书旨在通过“长时段”(longue durée)视角[ “长时段”(longue durée)视角,当代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译者注],结合许多不同的素材,#p. 3从修道院教规到食谱书,从军营手册到法律专论,从计算方法到实际操作指南,考察规则的这三种古老的语义的漫长的演变历程——大体上,它们都以希腊、罗马为源头,历经2 000多年的演变,形成各种学术的以及俗语的传统。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8世纪,考察模型如何作为规则灵活地发挥作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上启古代,下至19世纪和20世纪,讨论算法和机械计算的兴起,考察各种运算法则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第六章和第七章纵跨13—18世纪,对具体规则与普遍规则做对比研究,前者包括一些事无巨细的规定;后者指“自然法”(natural law)和“自然律”(law of nature)[ 中译本将natural law译为“自然法”,意为合乎自然的法律,主要针对人类社会而言;将law of Nature译为“自然律”,主要针对自然界而言。
规则在其漫长历史中还表现出三种相互对立的情形:规则的表述有粗放,也有细密;规则的应用有柔性,也有刚性;规则的范围有普遍,也有具体。这些对立情形可能互相重叠,一种情形可能包含另外两种情形,这取决于我们所讨论的是上述三种语义群中的哪一种规则。如果是模型类规则,那么它们在表述上倾向于粗放,在应用中倾向于灵活(见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些“粗放型规则”(thick rule)通常附带示例、警告、观察和例外等情形,它们预设了各种情况变化,要求人们灵活适用,而且在表述上隐含了这种可变性。相比之下,算法型规则往往在表述上比较细密,在应用中比较严格,当然,这里面的情况也很复杂(详见第四章和第五章)。算法不需要简洁,而且它很少被设计用来处理不常见的或者变化不定的情况。这类“细密型规则”(thin rules)假定存在一个可预测的、稳定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不需要预留自由裁量的空间。细密型规则被用于解决教科书上的问题,例如简单的算术题时,是没有问题的。#p. 4但是,在计算机出现之后,在迄今为止的计算机算法历史上,程序出错的例子比比皆是,从面部识别到纳税,那些程序有时被编排得太细密,执行得又太刚性,以至于无法适应日益多样化的现实。
粗放型规则和细密型规则都可能针对很具体的问题,比如,参照某个模型用某种木材制作某种桌子,或者,用某种算法计算某个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也可能针对普遍的情况。法则类规则也是如此,它既可以针对具体情形,比如这条街上星期日停车的具体规定,也可以针对普遍情形,比如“十诫”,或者“热力学第二定律”等(详见第六章和第七章)。在适用中,具体规则和普遍规则都可以严格,也都可以灵活。那些充满具体规定的规则,比如第六章将要讨论的禁奢条例,落实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让步,因为具体细节变化实在太快。同样,普遍的法则,包括某些可以被理解为具有永恒的、普遍的约束力的神的律令,有时也可能被变通处理(详见第八章)。
如何理解这些相互对立的情形呢?应该说,它们只是代表了一系列可能性中的极端案例,而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非此即彼。本书各章分析的各种规则,无论被归为模型类的、算法类的,还是法律类的,都在细密与粗放、刚性与柔性、具体与普遍的程度上各有不同。当然,他们之间也不是任何组合都可能出现,而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某些规则实践在今天已经十分罕见,例如,某些在描述上很细致,但在应用中又很灵活的算法(详见第四章),它们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
规则始终是一个中间地带的范畴。在古代和中世纪的知识体系中,它们置身于一个中间地带,一边是像“自然哲学”这类以探究宇宙万物的因果为己任的“高大上”的科学[ 学术界一般认为,“科学”(science)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前现代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只有关于自然的哲学思考,可称为“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译者注],另一边是非熟练工人的最低级的、无脑的、重复的动作。早先,规则是“艺”的地带,包含各种实践性的知识和技巧,它们融合了理性与经验,融合了可以传授的做法与只能通过实践习得的悟性(详见第四章)。在现代早期[ 中译本将early modern统一译为“现代早期”。学术界通称,欧洲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分别以大约500年和大约1500年断代;其中,“现代”又可析出“现代早期”,指大约公元500年至18世纪中叶的政治体中,规则依然是一种中间产物,一边是充斥着本土特色的地方法规,另一边是对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效的普遍的自然法。在现代早期的科学领域,有的定律过于具体,还配不上“伟大的自然律”这一称谓;有的定律又过于普遍,算不上对个案的观察结果。前一种定律譬如,水结冰时膨胀而不是收缩;后一种定律譬如,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这些定律对某一个最遥远的行星和某一颗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都同样有效(详见第六章和第七章)。规则为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定义了一种类似于中间状态的秩序,总是在确定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完美的秩序与彻底的混乱之间寻求平衡。
所有这些对比归结到一点,是两个世界的巨大反差——一个世界具有高度的可变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世界,而在另一个世界,可以从过去可靠地推断未来,可以通过标准化确保整齐划一,可以信赖平均值。本书展现的各种情形聚到一起,构成从前一种世界到后一种世界的粗略的历史轨迹。但是,这并非无情的现代性的结果。寻找一个稳定的孤岛、渴望动荡世界的可预测性,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都是政治意愿、技术设施和内部规范的共同愿景——艰难而时常脆弱的愿景。它们随时可能遭遇战争、疫情、自然灾害或革命,突然中断。一旦遇到这类紧急情况,细密型规则会变得粗放,刚性规则变得有弹性,普遍规则变得具体。这类不确定性爆发被称为“例外状态”(states of exception,详见第八章),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规则暂时失去约束力。如果规则为了跟上动荡不居的环境变化,改变得太频繁、太快,规则将不成其为规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