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如何选到一本真正有效的高中现代文解读书籍?关注其文本解读的视角和逻辑!《披文入情——高中现代文解读举隅》一书,从文体的视角入手,选取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22篇经典现代文,根据每一类文体的内容要素、结构特征、语言风格、主要功用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尤其关注不同文体所隐含的独特思维方式,以此对高中现代文的教和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
內容簡介: |
《披文入情——高中现代文解读举隅》一书,选取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22篇经典现代文进行文本解读。全书按文体分为七个部分:小说(4篇)、诗歌(7篇)、戏剧(1篇)、散文(12篇)、议论文(7篇)、说明文(2篇)、报告文学(1篇);涉及《祝福》《茶馆》 《荷塘月色》《包身工》《再别康桥》《人应当坚持正义》 《说“木叶”》 等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经典文章。作者从内容要素、结构章法、言说策略等方面揭示作品的内涵,从文体的视角阐释了解读现代文的思考路径,为广大教师运用统编教材进行高中现代文教学提供样例和教学建议。
|
關於作者: |
曹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出版专著《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课文可以这样读》《沿波讨源——高中古诗文解读举隅》等,主编《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上海的实践探索》《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等。
|
目錄:
|
小说
生死两难? 束手无策
——解读《祝福》 / 3
妙法层出? 劣根毕露
——解读《阿Q正传(节选)》 / 24
三场庭审? 老瓶新酒
——解读《小二黑结婚(节选)》 / 33
双层叙述? 两重冲突
——解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 40
诗歌
冲破一切? 狂飙突进
——解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51
苦难中的拔擢? 孤独中的超越
——解读《峨日朵雪峰之侧》 / 54
记忆的叠加? 忧伤的缓释
——解读《再别康桥》 / 59
剧本
以小见大? 千疮百孔
——解读《茶馆》(第一幕) / 67
散文
缓迂雅致? 自叙痴情
——解读《故都的秋》 / 77
续续相生? 连跗接萼
——解读《荷塘月色》 / 89
曲折跌宕? 长歌当哭
——解读《记念刘和珍君》 / 97
有逻辑的想象? 探秘式的阅读
——解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 114
报告文学
双线交错? 震动灵魂
——解读《包身工》 / 123
议论文
逻辑严谨? 感情诚挚
——解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139
理论推演? 历史预言
——解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 148
观念碰撞? 方法迥异
——解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 158
需根解损? 亦庄亦谐
——解读《拿来主义》 / 166
前后推演? 现身说法
——解读《读书:目的和前提》 / 175
直击时弊? 以身作则
——解读《反对党八股(节选)》 / 184
循循善诱? 舍生取义
——《人应当坚持正义》 / 198
事理类说明文
抽丝剥茧? 阐幽抉微
——解读《说“木叶”》 / 211
先破后立? 逐层推进
——解读《自然选择的证明》 / 217
后记 / 232
|
內容試閱:
|
后 记
阅读能力是在大量有效的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这类阅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而这些阅读目的的达成需要掌握必要的思考程序,也即掌握“怎么读”的思考方法。这类思考程序(或方法)就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表现为能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目的。阅读策略的学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这本书与《沿波讨源——高中古诗文解读举隅》是姊妹篇。《沿波讨源》在前,《披文入情》在后。这两本书的写作都秉持了上面所说的阅读理念。《披文入情》的每一篇文章都构建了一个解读文本的思考程序(或过程),呈现不同体裁的现代文的阅读策略,旨在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
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得到很多师长的指导与帮助,其中一位是徐沂凯老师。初见徐老师是在 2007 年的春天。那时,我的同事冯颖老师实习期满,执教汇报课《送考》(丰子恺的作品),普陀区教研员陈非老师与几名外校实习老师听课。徐沂凯老师那时已退休,随陈老师一起来听课。课后,徐老师谈了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我很受启发;他主动给了联系电话。在此之前,我跟从范庆沩老师备了不少公开课,学了不少文本解读方法,还觉不够;范老师一向主张博采众长,他提议我要向徐老师学习。于是,我写了几篇文本解读的文章,呈徐沂凯老师审阅。徐老师逐一修改,批注密密麻麻。不久,他与我、冯颖又面谈了一次。自此以后,我坚持写文本解读的文章,每积累三五篇之后,就请教我的两位老师。范庆沩老师住我家楼上,我总是当面讨教;徐沂凯老师住得远,我常托一位同事(他的邻居)将文稿带给他。每次打开回信,总会看到文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信封里常附一些资料;他还常在电话里与我聊文本解读的事。如此持续了四年。这些文稿最终结集成书,书名是《课文可以这样读》,这是我在两位前辈指导下写的第一本书。2011年秋,我到市教研室工作,每遇到文本解读上的困惑,依然会在电话里请教徐老师。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去看望他,喜欢听他聊天,文史典故,天南海北,纵论古今,臧否人物。在多年的交往中,我发现他有两个绝活,一是看文本,二是写文章。他看文本,一是快,二是深,目光独到,鞭辟入里,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他文笔老辣,一挥而就,他说自己年轻时一天能写一万字,不用打草稿,直接上文稿纸。他八十岁时,他的儿子、儿媳为了方便照顾他与师母,就劝两位老人搬到自己家附近居住。搬家之前,他送了冯颖与我很多藏书。 2020 年,我写了一本《探索文本解读的路径》, 2024 年,我写了一本《沿波讨源》,每次拿到新书,徐老师总会肯定几句。撰写这本书时,遇到几个难点,我向他讨教,他仍是悉心指导。十七年来,跟从徐老师进修业务,学到很多文本解读的方法,学到写文章的一些要诀,感受到一位老教师的襟怀——淡泊名利,奖掖后辈。这本新书扉页后的献词,是一个学生的谢意。
谢谢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周燕老师,她是这本书的责编,核对引文、修改文字甚是仔细。谢谢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陈闵梁老师、霍丽丽老师,他们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也为这本书的审校付出了很多努力。谢谢我的妻子陈继东,她一如既往给予支持,第四次陪伴我完成了一本书稿。
曹 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