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編輯推薦: |
了解发掘现场及文物背后的故事,“照”见史书之外的人物传奇专家审定文物与修复相关内容,确保知识专业准确插图精美别致,细节满满,富有古韵;生僻字注音标识,扫清阅读障碍,小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读故事、学知识以小见大,培养小读者在复杂的世界中认知与辨别信息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出版物
|
內容簡介: |
发现何尊里的“中国”
杨倩/著,涂倩雯/绘
以国宝青铜器何尊为主题的原创图画书,“中国”二字的最早出处;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修复专家撰写文字,讲解何尊的前世今生、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讲述何尊的故事,也是讲述一代代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者薪火相传的故事。
再次敲响曾侯乙编钟
周诗蕾 文 布果 图
这是一本让孩子们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儿童绘本。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是距今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主人公的带领下,跟随文字、图画与音乐。孩子们将深入历史,了解关于编钟的的历史,编钟的修复、编钟的复制和演奏。
在永定河修卢沟桥
张涛/著 赵劼/绘
本书以男孩小苇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座800余岁的英雄古桥的建造过程,讲述了今天我们如何保护和修复古桥,传达了先人精湛的工匠技术、执着的工匠精神,也让小读者感同身受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有科学思维的下一代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的接力者。
照见海昏侯
袁慧晶著 ; 范婉秋绘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刘贺作为中国历史上集“帝王侯民”于一身的奇特存在,一直具有很高的话题度。墓中黄金美玉遍地看似折射他荒淫奢靡的一面,随寝摆放的却是代表君子礼仪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它既是可以遮挡视线的屏风,也是可以正衣冠的镜子,镜背上绘有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更为接近孔子的真实样貌。在考古发掘与修复的过程中,与文物对话,拼合历史碎片,照见古人匠心智慧与海昏侯传奇的一生。
维修故宫太和殿
晋宏逵/著 范婉秋/绘
插画家用极具国风魅力和现代风格的绘画,将太和殿的内部构造、建筑细节、维修过程、具体方法等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太和殿及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和智慧。
在国博修青铜器
张鹏宇、刘薇著,黛西绘
本书以国宝妇好偶方彝的视角与口吻,不仅讲述了它与主人妇好的传奇故事和造型特点,介绍了它被考古发现与保护修复的步骤与科学知识,还解答了小读者好奇的各种青铜器问题,帮助每位小朋友在阅读后都成为“青铜器小专家”,传播一种大国工匠精神。
去“南海I号”修瓷器
耿苗著,范婉秋绘
“南海I号”船中装有大量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近20万件陶瓷精品。800多年前的宝物流传下来实属不易,本书将以船上古老瓷器绿釉碟的修复保护为引,向小读者串起我国瓷器文物、宋代商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帮助每位小朋友在阅读后都能成为“瓷器小专家”。
|
關於作者: |
文本:周诗蕾
出生于武汉,成长在武汉音乐学院。因为学生时代就参与了编钟音乐厅的大大小小演出,从而对编钟有着深厚的记忆和情感。在与出版社责任编辑聊起文物系列绘本时,就想一定要给孩子们写一个关于“曾侯乙编钟的”故事。创作期间采访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考古学,编钟考古专家谭军教授,查阅了大量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出土,修复,复制的资料。用适合儿童阅读的语言和文字,向小朋友打开了这件宏大编钟的宝盒,通过图文,音乐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再次敲响的千年古乐。
绘者:布果
毕业于西班牙Fernando Estevez艺术学院插图专业。擅长使用电子媒介和混合材质进行创作,现从事插图创作,长期与商业品牌、广告公司及出版媒体合作。其与海外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绘本《El Miedo de lvan / 伊万的恐惧》获得2014美国Living Now Awards绘本类银奖,并入选北美最大的连锁零售书店 Barnes&Noble进行销售。2018年起开创品牌 “羞羞/Shameless”。
杨倩,副研究馆员,就职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主要专长及研究方向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以及青铜器、陶瓷器等文物的保护修复。
涂倩雯,插画师,获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插画系硕士学位。作品曾多次获得 3X3,The Young Ones 等多个国际艺术类奖项,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目前,专注于研究视觉语言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张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国家文物保护责任设计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建筑安全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木材科学研究与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劼,山东省昌乐县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当代青年画家王一飞老师。曾参与过兖州隆兴寺壁画修复工作。现定居江苏,热爱生活喜欢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曾参与过多部图书与宣传片的制作。
袁慧晶,新华社资深考古记者,全程跟踪报道海昏侯考古发掘工作,相关文章发表于各大主流媒体。范婉秋,毕业于浙江大学,热爱科学与艺术,毕业以后自学绘画,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定居云南,高原壮丽的自然风光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擅长将风景和文学诗意相结合,与多家出版社合作,为文学书籍和文学杂志创作插画。
晋宏逵,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范婉秋,自由插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热爱科学与艺术,毕业后自学绘画,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定居云南,擅长将自然与诗意相结合。与多家出版社合作,为文学书籍和文学杂志创作插图,已出版绘本《二十四节气新童谣》《钻进敦煌莫高窟》等。
耿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保专家、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海洋环境出水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自2013“南海I号”保护发掘工作始,参与、主持多批次出水陶瓷器的保护修复工作;多次担任国家、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教学工作;独立设计并实施的“在线实时监测可编组移动式文物脱盐装置”“考古现场真空自控排污装置”获国家专利;主持及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省级文物保护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表相关论文多篇。2018年获“阳江首届十大工匠”荣誉称号。
范婉秋,毕业于浙江大学,热爱科学与艺术,毕业后自学绘画,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定居云南,擅长将风景和文学诗意相结合,与多家出版社合作,为文学书籍和文学杂志创作插画。
张鹏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所长。先后参与多项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与复仿制工作,包括国博馆藏商代妇好青铜偶方彝、司丂母斝、四羊方尊、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等,山东省滕州博物馆、山东章丘博物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
刘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所长。先后参与多项馆藏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包括国博馆藏商代妇好青铜偶方彝,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圆明园海晏堂鼠首、兔首铜像等;山东省滕州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宜昌博物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
黛西,绘本作家、插画家。作品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包括独立创作绘本《无论如何等到我们相遇——这个世界上的猫女孩》,都市写实绘本《上海橘子》,儿童绘本《咚咚咚》。合作创作绘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是猫》等。与中国邮政合作出版门神插画明信片。作品受邀在上海、苏州等地展出。
|
目錄:
|
《再次敲响曾侯乙编钟》
《发现何尊里的“中国”》
《在永定河修卢沟桥》
《维修故宫太和殿》
《去“南海I号”修瓷器》
《在国博修青铜器》
《照见海昏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