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HK$
52.8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类篇》编纂于宋代初年,取材于《集韵》,收录字头三万有余,汇集了前代小学要籍的主要内容,并摘录了经史典籍注释,保留故训旧音颇多,是一部非常重要字书。宋人洪适云:“字书行于世者,篇莫加于《类篇》。”黄侃称《类篇》“是最完具之字书也”。现存最早的一部《类篇》校勘记非陈鳣批注本莫属。本书将陈鳣各种形式的批语按照统一的体例整理,并且采摭清人、时贤及本人的校订成果,以期补苴、校订陈鳣批语的相关条目。本书对陈鳣批注的整理,将针对其批注上述特点,全面整理批语,将各处批语统一放到相应字头之下,同时列出《类篇》原文,方便读者参阅;将各种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并将各种校勘符号所蕴含的校勘意见以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以期完整、全面的体现陈鳣校订《类篇》的成果。
|
內容簡介: |
《类篇》编纂于宋代初年,取材于《集韵》,收录字头三万有余,汇集了前代小学要籍的主要内容,并摘录了经史典籍注释,保留故训旧音颇多,是一部非常重要字书。宋人洪适云:“字书行于世者,篇莫加于《类篇》。”黄侃称《类篇》“是最完具之字书也”。
现存最早的一部《类篇》校勘记非陈鳣批注本莫属。清人校勘《类篇》之作,今存两家。其一为海宁旧题海宁陈鳣注本,今藏天津图书馆。其校语多依据《集韵》及《类篇》所引诸书,罗列异文甚备,校正文字颇多。另外一家则为丁士涵《类篇索隐》。丁氏一生致力于《集韵》校雠,于《类篇》《集韵》的比较研究颇有心得。具见《集韵札记》《类篇索隐》两书之中,惜书成之后未曾刊刻流传,仅存稿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陈、丁两家的校勘成果鲜为人知,今人校本则有蒋礼鸿《类篇考索》,全书校记将近两千多条,其特点在引证群书校订《类篇》讹误。
陈鳣批注《类篇》有一万余条,是一部全面校订《类篇》的校勘钜著。本书将陈鳣各种形式的批语按照统一的体例整理,并且采摭清人、时贤及本人的校订成果,以期补苴、校订陈鳣批语的相关条目。本书对陈鳣批注的整理,将针对其批注上述特点,全面整理批语,将各处批语统一放到相应字头之下,同时列出《类篇》原文,方便读者参阅;将各种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并将各种校勘符号所蕴含的校勘意见以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以期完整、全面的体现陈鳣校订《类篇》的成果。
|
關於作者: |
冯先思,1983年生,河南安阳人。复旦大学古籍所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戏曲史。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在《文献》《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
內容試閱:
|
馮先思君篤志好學,沉潛文獻,《陳鱣<類篇>批語校證》(以下簡稱《校證》)爲其精研清人小學類專書批校,進而轉換爲校勘學專著之成果,用心縝密,成書匪易,非僅有功於《類篇》及陳鱣研究,於古籍批校本整理亦具有示範作用。近來古籍批校本爲青年學人所關注,輯集彙編,漸成熱點,《校證》即屬清人批校輯集之最新成果。
中國古籍向稱浩如煙海,其數量究竟幾何,則迄無定論。居今傳統古籍多歸公藏、各家收藏多經登錄之日,匯總各館藏目,統計其種數、部數,應屬水到渠成之事,而迄未觀成。審視現存中國古籍,舉凡流傳有自之基本典籍、各代學者之專著,後世多附有傳注箋釋,分倂離合,形態各殊,而各類典籍及專著,又於流傳中產生大量選輯、重編之本,孳乳衍生,層出不窮,造成古籍總數統計爲難。此外,又有批校題跋之本,令現存古籍之種數、部數統計益難明晰。古代典籍之傳衍,歷來分爲抄寫與刊印兩大門類,已經抄寫及刊印之書,經後世學人閱讀校訂者爲數甚多,由此形成大量批校本。諸家批校倶附麗原本而流傳,具有以下特點:因其對原本之校正補訂,遂產生異於原本之新文本;因其薈萃諸家學人之校勘注解,已更新原本之學術內涵;因其保留諸家學人之閱讀記錄,已近於手稿本性質。出於名家學者之批校本,無論原批原校,或過錄批校,多屬學術性、文物性善本,爲今人治學之津逮。
流傳至今之古籍批校本,以清人批校本爲數最夥。清代因考據學派之倡導,“正音讀,通訓詁,考制度,辨名物”,成爲治學之風尚,影響延及民國時期。即以江南地區論,自東吳惠氏以下,名家輩出,著述如林,學者率熟讀經典,又勤於校勘古書。檢索古籍書目可知,清代學人(含藏書家)不僅注重吸收前人成果,銳意搜討前人批校本,自身亦積極參與,勤於校書或過錄諸家批校,左採右獲,參互校證,丹黃兼下,窮年累月,矜慎不下於著述。留存各地圖書館中之古籍批校本,其中滿批滿校、出自名人之手者,固已引人重視,視爲瓌寶,而文本殘損、形態略異、批校者身份存疑者,隨圖書館古籍普查之進展,亦日益引人關注,並激發研究者興趣。
批校本研究包含多方面工作。首先須勤加調查,確認並羅致前賢(尤其是清人)批校本,用作閱讀經典、汲取前賢研究成果之底本。借助日益開放之古籍收藏信息公佈,南北圖書館所藏古籍批校本之愈益易得,於文獻學人造福不淺。今人利用前賢批校本之便利,較諸古人之露鈔雪纂,已有天壤之別。學者結合專業興趣,獲取相關批校本,認真爬梳傳錄,先成彙聚批校者心得之輯本,並利用個人研究積累,對前賢之批校成果略加發明及辨證。此類工作,以細心讀書爲基礎,以還原底本爲目標,搜羅衆本,釐清源流,識字正音,補遺訂譌,所作辨證則分清主次,旁採他書則不氾濫無歸,益己利人,乃合於樸學家數。先思君所整理《校證》,即包含以上諸方面工作,不僅表明其治學之進境,且爲利用清人批校本增添一範例。
《類篇》爲宋代官修字書中收字最多者,與《集韻》同時編纂,宋本不傳,僅見傳抄本。清乾嘉間藏書家兼校勘學者陳鱣,精研文字訓詁,長於校勘辑佚,曾取康熙間楝亭刻本《類篇》作校勘補訂,行間眉上,批校累累,而傳本僅見。今人傳播前代稿抄校本,多以影印方法,傳古存真,固有必要,而字書利用,翻檢爲勞,因楝亭刻本《類篇》已經影印,故於陳鱣批校補訂之本,採用輯錄方式以擷其精華。《類篇》四十五卷,收字五萬三千餘字,凡有批校,一一迻錄,條分縷析,注明卷葉,按圖索驥,殊便檢閱。陳鱣批語下,又摘錄《類篇》之相關字頭、反切、釋義,以便比對。陳鱣所補之字,統歸卷前,標以“補”字,以清眉目。至輯者所加案語,則附於相關條目後,以供參考。彙陳鱣《類篇》批校於一編,發秘本久薶之幽光,有功小學,實匪淺顯,屬爲引喤,深感欣幸。甲辰季夏盛暑日吳格識於滬東小吉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