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HK$
140.8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HK$
75.9

《
分解工作法:聪明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
售價:HK$
65.8

《
翡翠鉴赏(全彩珍藏版)
》
售價:HK$
75.9

《
艺文志·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
售價:HK$
74.8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HK$
547.8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此书为来自各个学科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把握历史思想当代状况的生动、鲜活的文本。
|
內容簡介: |
《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是以当代历史哲学为主题的系列访谈。受访者是海登·怀特、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阿瑟-丹托、耶尔恩·吕森、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等当代极具原创性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学者。在访谈中,十一位学者回顾并评论了自身的学术实践和当下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经历“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之后.当代历史哲学的丰富面貌。此书为来自各个学科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把握历史思想当代状况的生动、鲜活的文本,具有重要价值 。
|
關於作者: |
作者:【波兰】埃娃·多曼斯卡
埃娃·多曼斯卡 ,波兰亚当·密科维茨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授,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系客座教授。著有Historie niekonwecjonalne(Poznan :Wydawnictwo Poznanskie,2006,波兰文)等。
----------------------------
本书的访谈对象有10位,都是当代史学理论界的著名人物:海登·怀特、汉斯·凯尔纳、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约尔恩·吕森、杰尔泽·托波尔斯基、阿瑟·丹图、列昂奈尔·戈斯曼、彼得·伯克、斯蒂芬·巴恩。导言由Allan Megill( 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教授,当代美国史学理论界的大牛)担纲;后记则邀请了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的Lynn Hunt执笔。
译者:彭刚
----------------------------
彭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著有《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等,译有《自然权利与历史》《德国的历史观》等。
|
目錄:
|
目录
致谢ⅰ
受访者简介ⅲ
导言(阿兰·梅吉尔)
1海登·怀特
2汉斯·凯尔纳
3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
4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5杰尔泽·托波尔斯基
6约恩·吕森
7阿瑟·丹托
8列昂奈尔·戈斯曼
9彼得·伯克
10斯蒂芬·巴恩
11埃娃·多曼斯卡(自我访谈)
后记(林恩·亨特)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乃是始于1993年的一场思想探险的结果。如果没有我所访谈的教授们的大力支持,它就不会面世了。他们是:海登·怀特(Hayden White)、汉斯·凯尔纳(Hans Kellner)、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Franklin R. Ankersmit)、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约恩·吕森(Jrn Rüsen)、杰尔泽·托波尔斯基(Jerzy Topolski)、阿瑟·丹图(Arthur C. Danto)、列昂奈尔·戈斯曼(Lionel Gossman)、彼得·伯克(Peter Burke)、斯蒂芬·巴恩(Stephen Bann)。他们腾出了跟我谈话的时间。我想要感谢他们中的每一位,不仅因为他们的时间,还因为他们的宽容和耐心。这些会面和访谈对我而言,是不同寻常的向他人学习的宝贵源泉,同时也是灵感和难以忘怀的经历的源泉。我还想要向阿兰·梅吉尔(Allan Megill)教授和林恩·亨特(Lynn Hunt)教授表示谢意,他们分别为我的访谈集撰写了导言和后记。
对我的导师杰尔泽·托波尔斯基教授、安克斯密特教授和凯尔纳教授给予我的所有帮助和建议,我深怀感激之情。这些帮助和建议支撑起了我的热忱。
我还想感谢亚当·密科维茨大学历史研究所和格罗宁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的经费支持。
我还要向承担了书稿版式设计的马塔·杜布津斯卡(Marta Dubrzynska)和巴托斯·法西吉(Bartosz Fasiecki)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戴维·斯拉特利(David Slattery)有益的评论和审订以及帕维尔·奥茨多夫斯基(Pawel Ozdowski)的翻译。乔纳森·梅吉尔(Jonathan Megill)帮助我审看了清样。
文摘
历史就像生活,生活就是历史。
为什么我选择了历史?257我一直对人类关于世界的经验感兴趣。所有人类活动本质上都是寻求自我和自我实现的方式。我在阅读。我读的不是政治和事实,我在阅读人。在游历具有历史表征的地方时,我力图触摸“他们”——那些从画像中凝视着我的人——曾经触摸过的东西:我似乎在那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精神性的在场。了解其他人和其他文化的热情一直存在于我身上。我致力于理解和体验。我充满热情地找寻那些以同样的隐喻性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人们。我充满热情地找寻那些以同样的隐喻性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人们。
我想起了我高中时候的历史老师,波兰东部边境一个气质高雅的女子,美丽动人而充满了女性的特质。她让人崇敬的个性中饱含着敏锐的知性和女性的魅力——那是我一直祈望达到的理想。她的纤弱和优雅,与她对自己所不断承受的当局压力的不懈抵抗之间形成了张力。我从她那儿继承了她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在那些时候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她推荐我们读历史学经典——布克哈特和赫伊津哈。于是,我在大学里决定念历史的时候,是透过他们的眼睛——透过文化史——来看过去。
我上大学时,恰逢波兰历史上一段吸引人却艰难曲折的时期:2581982—1987年。我们对于“密谋”比之对于上课更感兴趣。我们购买“禁书”,去上那些老师有时会夹带有关我们过去的真相的课程。于是,我就成了最后一代“战斗的理想主义者”中的一员,他们与团结工会一同成长,植根于波兰独立复兴运动之中。“野蛮的资本主义”以及而今尤其在年轻人中甚嚣尘上的那种(以任何代价)求职挣钱的念头是在我们之后才出现的。
我们的历史课程大多数都充斥着事实影像(factography)。宏大的综合,国家、帝国和文明的历史提供了事实影像的框架和历史过程的知识。然而,它们丢掉了人。我想要学的可不是这种没有了人味的历史。我对艺术、音乐,对任何“人的”、情感的、体验性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