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稻盛和夫工作法

書城自編碼: 404148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 黄震
國際書號(ISBN): 9787557033668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0.4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综合解读及案例》
+

HK$ 91.8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采购成本控制和供应商管理实践》
+

HK$ 101.2
《供应链攻防战》
+

HK$ 102.4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 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 第2版》
+

HK$ 105.3
《采购是个技术活:如何专业做采购》
+

HK$ 79.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采购人1000天的奇迹》
編輯推薦:
稻盛和夫作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不仅管理企业出色,同时也写了很多的畅销书,其思想影响了无数年轻人。
这本书浓缩了稻盛和夫在工作方法方面的思想精华,力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让广大读者能够以物美价廉的价格收获更多有用的内容。可搭配《稻盛和夫心学》一同阅读。
內容簡介:
《稻盛和夫工作法》阐述了“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的独特观点。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工作的真正意义,而每天牢骚满腹。稻盛和夫认为,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了获取幸福。人们通过工作不断磨练心志,扭转自己不如意的人生。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工作呢?稻盛和夫给出的方法是:真正爱上自己的工作,具有崇高的目标,能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等等。只要拥有了正确的工作观,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法,你就有极大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關於作者:
黄震
湖北嘉创半导体企业创始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EMBA。
研究稻盛和夫心学多年,对工作力求完美,被业界誉为“用生命奔跑的人”。
代表作:《工匠精神》。
目錄
01 工作是获取幸福的捷径
只把赚钱和享乐当人生主要目标,并不能真正获得快乐 / 003
无私是通向成功的良方,更是滋养幸福的土壤 / 007
有钱了为何还要工作?因为工作的充实感无可取代 / 011
真正的喜悦,来自工作的锤炼 / 014
02 工作塑造优秀的人格
完善人格不仅要靠知识的习得,更要靠辛勤的劳动 / 019
对不喜欢的工作尽心尽力,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 / 023
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可以培养出高贵的德行和气质 / 026
为社会多做贡献,便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 030
所谓的苦难经历,恰是锤炼人格的最佳材料 / 034
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就相当于拥有了百折不挠的勇气 / 038
坚持愚直、诚实地工作,可以抑制欲望、降低牢骚 / 042
03 认真的工作态度助力扭转人生
付出一般程度的努力,很难实现人生的逆袭 / 049
在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更容易取得成就 / 052
驱除浮躁,沉下心来,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 056
改变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就能改变命运 / 060
越是面对逆境,越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 064
正面的思维方式,才是美好人生的路标 / 068
04 助你爱上工作的有效方法
试着去改变对现有工作的态度 / 075
像和喜欢的人谈恋爱一样迷恋工作 / 079
坚持钻研创新,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 / 083
为每一次小小的成功热烈庆祝,增添前进的勇气 / 086
满怀爱意,认真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 090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必须先成为“自燃型”的人 / 093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 097
05 崇高的目标是工作最好的动力
敢于制定自不量力的梦想 / 103
拥有强烈的愿望,而不只限于随便想想 / 106
不要轻易放弃现在做不到的事 / 110
实现新计划的关键在于不屈不挠、一心一意 / 114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中 / 117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等待事态出现转机 / 120
瞄准目标,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 123
06 持续付出不少于任何人的努力
“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 / 129
脚踏实地,认真完成每一天的目标 / 133
不走捷径,而是要做难且正确的事 / 137
不断精进,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 141
向前推进,哪怕只比昨天更进一厘米 / 145
对付困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退缩 / 148
直面自身缺点,并努力去弥补它 / 152
提高参与意识,点燃团队斗志 / 156
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儿 / 160
07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做完”和“做好”的区别,就是不同人生的差别 / 167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 171
工作中追求的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 175
“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出现 / 179
要想做到“完美无缺”,就必须格外注重细节 / 183
制作“会划破手”的产品,美观悦目,无可挑剔 / 187
把有意注意变成习惯,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 191
08 学会“创造性”地工作
跟着别人的脚步,很难开拓新的事业 / 197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 201
将创造发明导向“正确的地图” / 205
外行人可以不被行业内的经验束缚,成为颠覆者 / 209
通过扫地得到的启示: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想出办法 / 213
挣脱常识的束缚,充分发挥创造力 / 217
觉得山穷水尽时,如何思考才能打开困难局面 / 221
开拓新事业需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224
埋头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深度思考 / 228
参考书目 / 231
內容試閱
稻盛和夫是日本知名的企业家,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三人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从普通的技术员到享誉世界的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一生堪称传奇。稻盛和夫 27 岁时白手起家,创办了京瓷公司,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很快便跻身世界 500 强企业之列。52 岁时,他又创办了第二电电公司,而后同样把它打造成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78 岁时,稻盛和夫重新出山,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使濒临倒闭的日本航空公司扭亏为盈。
1932 年,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的一个普通家庭,不同于其他的“天才企业家”,他天赋很一般,曾多次与自己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大学毕业后,出于工作原因,稻盛和夫不得不放弃了擅长的有机化学,转向无机化学领域。远远逊色于某些日本成功人士的人生起点,完全没有阻止稻盛和夫日后取得耀眼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他所树立的工作观——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拼尽全力实现目标,最终收获幸福。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稻盛和夫给出的答案是获得幸福。在他看来,纯粹以享乐为目的进行工作,并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快乐,因为物质层面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过后很容易让人感觉空虚,而工作后获得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才能带给人们足够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很多企业家在功成名就后,依然会选择继续工作的原因就在于此。
工作有助于人们对自我价值做出判断,成功、坚持、期望等都能促使人们认可自我价值,从而收获强烈的幸福感。同时,工作也是一场艰苦的修行,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厚重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稻盛和夫认为,人们想要完善人格,就必须有效利用工作。厌恶、枯燥、挫折等都是人们在工作中常出现的负面感受,虽然这些感受并不被人喜欢,但它们恰恰是锤炼人格的最佳材料。当一个人的内心被这些感受环绕,却依然能够尽心尽力工作时,他的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专业能力都会随之增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他的人格会得到完善,灵魂会得到升华。
关于怎样面对工作,稻盛和夫给出了五点建议。
喜欢:学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就能散去一身怨气,将自己从疲惫和痛苦中解放出来。如果我们能像对待心爱的人一样对待工作,那么不管付出多少心血,都会有一种甘之如饴、意犹未尽的感觉。
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目标等同于夜晚航船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高目标是最好的刺激品,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且一心一意地施行每一步计划,终有一日,我们会达到梦想的彼岸。
持续:努力的关键在于持续,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经年累月,我们的成长也会是巨大的。况且,不少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之前简单工作的积累。做好每一件小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并坚持下去,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完美:出色的工作源于完美主义。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就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敷衍,不能妥协,更不能不在乎。专注细节,以尽善尽美的态度去工作,不放过任何可以完善工作的机会,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创新:创新最忌讳刻板的思维方式。一味重复他人走过的路,很难开拓新事业,只有多视角、多方向,勤于思考,才能摆脱束缚,发挥创造力。
本书以稻盛和夫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为基础,通过总结分析稻盛和夫对工作的思考和体验,解答了什么才是正确的工作观、人为什么要工作和怎么才能做好工作的问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工作观,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从工作中收获更多幸福。

试着去改变对现有工作的态度
充实的人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个是喜欢上从事的工作。一个人碰上喜欢的工作的概率非常小,大概不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去寻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表示,想让自己喜欢上现有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工作的态度。
很多年轻人认为,对待不喜欢的工作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换了就是了。或者就算留下来了,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一边做一边想着换工作。尤其是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从校园到职场,经历了惶恐、迷茫后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应现有的工作,但迫于生活压力只好勉强接受,以凑合着干的消极心态对待工作,原本的一身朝气变成了一身暮气。但这种不情不愿的工作态度只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痛苦,很难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稻盛和夫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不喜欢的。他从县立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毕业时,正赶上日本经济一片萧条,就业形势很严峻。想要去的公司不招人,无奈的稻盛和夫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入松风工业,成为一名技术人员。
当时的松风工业是一家又小又破的陶瓷厂,因为管理层内斗不断,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第一个月该发工资时,公司领导却说:“现在没钱,大家等一等。”有同事调侃道:“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连媳妇都娶不到。”
后来,与稻盛和夫一起进入工厂的几个同学都跳槽了。稻盛和夫和另一个同事也商量着去参军,然后他给家里写信,请家人把户口本寄过来,报名参军时需要用到。结果,和他一起做决定的同事顺利走了,他却迟迟没有收到家人寄来的户口本。
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另谋出路,自己却只能待在这个倒霉的公司,稻盛和夫对此感到很沮丧,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绝望感让我几乎精神崩溃。”后来他才知道,是哥哥不肯给他寄户口本。哥哥责怪他不懂事,家里倾尽全力供他上大学,他好不容易托老师的关系进入京都的公司上班,却没上几个月就不想上了,简直是忘恩负义。
在那段孤独的时光,支撑稻盛和夫坚持下来的主要动力是他的妹妹。妹妹辞掉原来的工作,在陶瓷厂附近找了一份包装奶糖的工作,承包了他的早餐和晚餐。在这期间,稻盛和夫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想,既然走不了,老是抱怨也不是办法,就算辞职了,未来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还不如改变态度,努力把眼下的工作做好。
稻盛和夫下定这个决心花了大约半年时间。之后,他卷着铺盖,拿着吃饭的家伙住进实验室,一头扎进对新型陶瓷的研究中。遇到不懂的知识,他就去大学图书馆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当时还没有复印机,他看到重要的内容,就马上抄下来。他还向美国陶瓷协会借阅论文,一边查字典一边翻译。虽然当时的他手头拮据,但还是坚持买了一些研究需要的书。
接着,稻盛和夫根据这些资料、书本上提供的方法去做实验,有了实验结果,再寻找新的理论解释,然后再做新的实验……他想:“这样的研究,大学里估计不会有吧,说不定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呢。”枯燥的研究因此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稻盛和夫发现,在不断重复的研究过程中,之前的不顺都悄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接连出现的优异的研究成果。他开始频繁得到上司的表扬,并被公司寄予厚望。最重要的是,自从转变了对工作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稻盛和夫觉察到了陶瓷行业的魅力和前景,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他开始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也越来越喜欢它了。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稻盛和夫成功合成了全新的高频绝缘材料镁橄榄石。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让公司的董事们都开始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稻盛和夫说,要想改变自己不如意的现状,就得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错误的想法,摒弃精神上的负能量。如果他当时没有转变态度,没有爱上自己的工作,一直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怎么会有后面成功的机会?
喜欢的工作,如同一座空中楼阁,美丽却不太切合实际,能恰好拥有它,拼的多是运气。而对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一座真实的房子,或许不是自己喜欢的模样,但贵在能遮风挡雨,能给自己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
如果喜欢的工作没有降临在自己头上,那就试着喜欢上自己现有的工作,在把自己的房子修缮得更加坚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打磨出光亮。
像和喜欢的人谈恋爱一样迷恋工作
坠入爱河中的两个人再辛苦也不会觉得苦。学会和工作谈恋爱,你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稻盛和夫
每个人都喜欢恋爱的感觉,喜欢两个人相处的甜蜜,喜欢彼此互相牵挂的幸福。如果我们可以像喜欢谈恋爱一样喜欢工作,那我们还会觉得工作枯燥无聊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年轻时代的稻盛和夫虽说十分看重工作,但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上班恋爱两不误。晚上下班后,他会盛情邀请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去看电影,然后送对方回家。本来两人乘坐的电车可以直接到达女孩家附近的车站,但稻盛和夫为了和女孩多待一会儿,会拉着对方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车,走很长一段路后才将对方送回家。
事实上,稻盛和夫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在约会之前,他已经十分疲惫了,可他还是愿意陪着女孩走这段路,并且乐此不疲。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解释,这种状态就是“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热恋期情侣的大脑会无意识地下达一种指令,使身体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将其称为“爱情荷尔蒙”。由于荷尔蒙的作用,人们会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状态。激情是情绪的一种外化表现,源自人们内心对某些人或事物拥有着强烈的情感。当人们处于充满激情的状态时,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调动全身的力量,驱使自己完成工作目标。
而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工作“谈恋爱”。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恋人一样对待工作,怀着满腔热情去迎接每一项工作内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那么这个过程会反馈给我们类似于恋爱般的奇妙感受。因对工作过于投入,有的人经常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这些“工作狂人”之所以会陶醉其中,和其身体内分泌的荷尔蒙密不可分。
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时,往往会怀揣着美好的想象开始他们的职业之路,能够积极主动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每一天都干劲十足。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因各种问题而逐渐降低,到最后索性将自己当作一个工具人,才刚上班,就眼巴巴地盯着下班,完全以一种应付的状态对待工作。
有人问潜能导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如果我不爱自己老婆了,该怎么办?”史蒂芬回答说:“那就去爱上你的老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信念。
如果有人问稻盛和夫,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怎么办?他的回答会和上面的答案类似,那就是“去爱上你的工作”。关键就在于“去”,用“去”这个行为来建立“爱”的信念。
关于“热爱”的问题,不妨倒过来思考,既然由热爱而沉迷的情况可遇不可求,那就用沉迷来催生热爱。这种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正反馈效应”,即不管喜不喜欢,先将精力投入进去,竭尽全力去争取某个成绩,当真正做出该成绩时,你就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称赞,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这些感觉会催生出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推动你继续完成这项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至此,爱上这份工作就只剩时间的问题。
在坠入爱河的人眼中,恋爱只有甜蜜和快乐,不管怎么折腾都不会觉得累。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可以保持恋爱的状态,自然一切困难都将不在话下。正因为迷恋,旁人眼中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都会让自己格外沉迷;也正因为迷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身处什么样的艰苦环境,自己也都能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要每天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尝试将那些负面的情绪甩到一边不去理睬,像喜欢恋人一样喜欢自己的工作,像对待恋人一样对待工作。在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感情中时,当恋人生气时,我们会耐心地哄他开心;当恋人伤心时,我们会积极地安慰,一切都以恋人为主。而我们对待工作时也应该如此,做到一切以工作为主。
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抛弃自己的负面想法,任何与抱怨、失望相关的情绪都不应该长时间的存在。努力让自己爱上现有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还可以这么有激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