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HK$
76.8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HK$
85.8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HK$
140.8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权威解读,实战策略:由知名学者杨伟国与宋洪峰联合打造,深入剖析人力资本服务,提供实战管理策略。
全面指导,构建优势: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指导企业构建高效人才管理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
前瞻视角,引领未来:结合国内外最新趋势,为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提供前瞻性人才战略指导。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深入探讨人力资本服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业。本书系统构建了中国自主的人力资本服务知识体系,明晰了人力资源服务与人力资本服务的本质区别,并从概念边界、基本框架、竞争势、政策环境和趋势展望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书中不仅分析了人力资本服务的客户群体、服务主体、类型、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还深入讨论了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获得竞争势,以及人力资本服务的环境征和政策影响。此外,本书还基于第二曲线理论,对人力资本服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展望。作为国内系统性介绍人力资本服务的书籍,它具有高度的学术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主要面向高校相关业的学生、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者以及政策研究者,在成为连接学术前沿与行业实践的桥梁,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知识资源。
|
關於作者: |
杨伟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职国家商务部、深圳海王、南光(捷克)、南光闽澳、中国光大银行、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ILERA)执委。曾访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领域有人力资本服务、就业理论与政策、数字经济与工作市场、战略人才管理、数字经济与工作市场等。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数字经济:新动能与新就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等30余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人社部等课题50多项。
宋洪峰
北京林业大学人力资源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挂职)。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人力资源分会副秘书长。主要关注人力资本开发、国际人才竞争和人力资本服务,参与完成苏州和北京两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外国人在中国工作指导目录、中国人才签证制度、融智北京和政府猎头等研究,曾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医药、国华电力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共同主编或副主编《绩效管理》《工作分析》《总报酬经济学》《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等多本经典教材。
|
目錄:
|
第一章 人力资本服务概念……………………………………………… 001
引例:报告摘录 …………………………………………………003
一、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解析经济值与社会属性的转化 ……005
二、越人力资源:探索人力资本服务的全生命周期 ………………012
三、人力资本时代:产业变革与服务创新 ……………………………019
四、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力资本服务 ……………………………………024
第二章 人力资本服务客户……………………………………………… 031
引例:谁是人力资本服务的客户 ………………………………………032
一、打造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磁石 ………………………………………037
二、个人与家庭的职业发展导航 …………………………………042
三、重塑政府的人力资源服务策略 ……………………………………047
四、构筑行业机构的全景业务战略 ……………………………………051
第三章 人力资本服务主体……………………………………………… 057
引例:谁来提供人力资本服务 …………………………………………058
一、人力资本服务主体的框架与演化纵览 ……………………………060
二、增值驱动与市场性人力资本的商业实践 …………………………063
三、公益使命与社会性人力资本的值影响 …………………………066
四、政策导向与管理性人力资本的规范效应 …………………………069
五、行业自律及自治性人力资本的发展机遇 …………………………075
第四章 人力资本服务类型……………………………………………… 080
引例:瑞可利集团 ………………………………………………………081
一、人力资本服务类型的全景揭秘 ……………………………………085
二、数据信息驱动人力资本革命 ………………………………………093
三、知识服务塑造智慧人力资本 ………………………………………095
四、合理配置革新多维人力资本 ………………………………………098
五、解决方案创新人力资本实践 ………………………………………100
六、业服务提质高效人力资本 ………………………………………103
七、平台服务连接综合人力资本 ………………………………………105
第五章 人力资本服务技术……………………………………………… 108
引例:沃森的智能化应用 ………………………………………………109
一、技术融合与人力资本服务革新 ……………………………………111
二、常规型实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服务 ………………………………117
三、增强型技术力量塑造人力资本服务 ………………………………120
四、跨界技术开辟人力资本服务新前沿 ………………………………122
五、融合型技术推动人力资本服务多元化 ……………………………126
第六章 人力资本服务模式……………………………………………… 129
引例:好大夫在线 ………………………………………………………130
一、揭秘人力资本服务模式创新 ………………………………………133
二、商业模式的奥秘:如何创造市场值 ……………………………136
三、交付模式的演变:从本地化到平台化 ……………………………141
四、业模式的探索:从事务性到系统性 ……………………………146
第七章 人力资本服务战略……………………………………………… 149
引例:ADP战略变迁 ……………………………………………………150
一、人力资本服务战略全景图 …………………………………………152
二、稳健成长: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 …………………………………158
三、竞争制胜:打造独的市场战略 …………………………………161
四、职能化:门战略推动整体成功 ………………………………163
五、战略选择:资源配置的平衡艺术 …………………………………165
六、创新:突破传统市场竞争限制 ………………………………167
第八章 人力资本服务管理……………………………………………… 171
引例:科锐国际上市之路 ………………………………………………172
一、掌控全局:人力资本服务管理的核心框架 ………………………174
二、品牌塑造:如何打造强势人力资本服务品牌 ……………………177
三、融资赋能:从自我融资到的多元化策略 ……………………186
四、人才:战略性人力资本管理的佳实践 ……………………190
第九章 人力资本服务规范……………………………………………… 196
引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197
一、人力资本服务规范的全维度解析 …………………………………199
二、职业准则:塑造越的人力资本服务 ……………………………202
三、机构标准:人力资本服务的核心指南 ……………………………207
四、行业规则:人力资本服务的行业自律 ……………………………208
五、标准:确人力资本服务合规性 ……………………………211
六、国际规范:全球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服务标准 ……………………216
第十章 人力资本服务集聚……………………………………………… 223
引例:中国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24
一、揭示人力资本服务集聚的力量 ……………………………………227
二、形成机制:市场与政策的共舞 ……………………………………230
三、空间维度:物理到虚拟的转变 ……………………………………233
四、功能分类:多元化服务的汇聚 ……………………………………235
五、园区典范:人力资本服务集聚 ……………………………………237
第十一章 人力资本服务政策…………………………………………… 245
引例:北京市加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综合策略 …………………246
一、政策解码:全面解析人力资本服务 ………………………………249
二、定位与选择:准的人力资本服务政策方向 ……………………253
三、供给侧政策:驱动人力资本服务的创新动力 ……………………256
四、需求侧政策:激活人力资本服务的市场活力 ……………………261
五、综合性政策:打造人力资本服务的全方位支持 …………………263
六、园区项政策:项支持人力资本服务集聚 ……………………266
第十二章 人力资本服务展望…………………………………………… 271
引例:新冠疫情与共享员工服务 ………………………………………272
一、开辟人力资本服务“第二曲线” …………………………………275
二、探险型服务设计:开辟大曲线 ……………………………………277
三、开拓型服务创新:打造中曲线 ……………………………………285
四、业型服务深耕:聚焦小曲线 ……………………………………293
|
內容試閱:
|
前言
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服务,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
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第45项,进一步释放了引导和支持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红利。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需求的迭代和技术的进步,市场深度细分,资本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定制化和专业化服务,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驱动的创新和人工智能重塑了人力资源管理,为人才服务、薪税规划、合规审计、管理咨询和组织发展等专业化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升员工整体体验已经成为各类组织首选的价值主张,工作场所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已成为人力资源行业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赋能初创企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新质解决方案。风险投资和政府基金对创新型人力
资本服务的融资支持,也凸显了市场对这一领域创新的认同和期待。显而易见,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正朝着跨界创新和敏捷响应的方向快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行。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构建我国自主的人力资本服务知识体系的专业著作,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关注、投入和积淀的成果。我们在2023年出版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主要根据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劳务派遣、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业态的具象特点,来安排章节内容。本书则基于经济性假设、管理性假设和社会性假设,明晰了人力资源服务和人力资本服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而从人力资本服务的概念边界、基本框架、竞争优势、政策环境和趋势展望构建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框架,引领读者深入了解人力资本服务的全新世界,激发更多关于人力资本服务的思考和对话。
从资源到资本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转换的过程。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自然属性逐渐减弱,社会属性逐渐增强。我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要靠教育、培训等进行有效投资,才能让人力资源变成具有更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力资本。相对应地,针对“人”的价值衡量,也逐步从算术价值向指数价值转换。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与工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雇佣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人力资本的主权归属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个人,并不属于组织。这种主体属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是与新的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与劳动合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依赖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较于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本服务既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也是涵盖全价值流程的服务。从供给视角来看,人力资本服务覆盖个体从早期教育到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它不仅在求职和职业转换时提供支持,更重视个体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技能升级,包括基础教育、社交能力、终身学习、职业规划、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从需求视角来看,人力资本服务关注个体与组织发展的全面需求,提供包括信息、获取、配置、开发、金融、关系维护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随着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作的计量单位越来越灵活且不断变小,人力资本服务在形式上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个体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工作机会,为企业带来更加高效、定制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体现了对数字化时代适应的创新与进步。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探讨了人力资本服务相关概念的差异,阐明了其在个体和组织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及影响,强调其对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至关重要性。
从第二章到第六章,我们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本服务的客户、主体、类型、技术和模式,这些内容构成了理解人力资本服务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明确了人力资本服务的客户。这一群体构成日趋广泛,复杂多样的客群特征,不仅彰显了人力资本服务的广泛应用场景,也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革新技术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独特需求。第三章拓展了人力资本服务主体的边界。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和服务需求的演变,多元人力资本服务主体不断重塑行业的边界和规则。在市场性主体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性主体突出社会价值的同时,管理性与自治性主体通过制定政策和规范来确立行业标准。第四章通过细分服务功能、定向客户群体、衡量专业化水平、技术应用和个性化程度,对人力资本服务的类型进行了区分。第五章探讨了人力资本服务中的技术应用,旨在展示如何通过技术力量促进人力资源行业的革新和效率提升。第六章介绍了人力资本服务的商业模式、交付模式和专业模式,特别强调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经验主义向专业驱动的转型。
第七、八两章在相对微观的层面,关注人力资本服务机构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获得竞争优势。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不仅要通过精心设计的组织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和平台战略,确保人力资本服务的可持续性,也要有效管理品牌、融资、能力建设等核心活动,强化服务价值链,提升人力资本服务效能。
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关注人力资本服务的环境特征。第九章介绍了人力资本服务规范。这些规范通过规定服务产品、从业者行为和效力层次,明确专业标准,确保服务质量,为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第十章关注人力资本服务集聚及其影响,特别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这一集聚形式进行了重点介绍。第十一章通过探讨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综合政策及专项园区政策,展示了这些政策如何共同塑造行业发展格局,并深刻影响行业发展的可能性。
在本书最后的第十二章,我们基于第二曲线理论,对人力资本服务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展望,探讨了人力资本服务如何超越传统架构,引领实现探险型、开拓型和专业型的创新路径。
人力资本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微观层面的内容创新与进化,还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生态构建与繁荣。然而,当下对人力资本服务的重视仍然不足、研究不够深入聚焦、专业人才更是相对短缺。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连接学术前沿思考与行业最佳实践之间的桥梁,并为人力资本服务领域的教与学、行业从业者、管理者及研究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基础指南。我们在书中探讨的核心议题,有助于读者理解人力资本服务的理论框架、知识体系和前沿进展,它不仅适用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而且特别适合作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培训教材。
本书最早起源于2018—2019学年春季学期我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但选课的同学不限于劳动人事学院)。在授课过程中,我请戴佳敏同学担任助教帮助录制授课音频并转换成文字稿,后又专门请李欣同学在文献补充、章节内容、格式规范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后来我和左胜强博士又共同开设了这门课,他对课程内容也做了补充和完善。在过去五年间我也一直根据每学期授课情况结合这个领域的新发展以及本人的新思考不断调整完善。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我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宋洪峰教授共同撰写这本书,并根据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授课讲义对本书进行了最后调整。在本书成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戴佳敏、李欣、王轶、谢达、贾东岚、韩玥、万钇宏、左胜强、李雪岩、胡安琪等同学在文献查阅、引文标注、文字整理、数据更新等方面非常得力且极为重要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们还特别感谢从2019年开始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他们的深度参与与积极反馈对我帮助非常大,他们所做的课堂分享惊艳感人,只是我不知道当时承诺他们学好这门课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这样的目标是否已实现。还要特别感谢奋斗在这个行业的同仁们,从极具洞察力的董事长、CEO到怀揣成就他人梦想的初入者,他们的言语乃至眼神都融入这本书中,他们不只是幕后英雄,也是行业智慧的贡献者。最后特别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的晋晶女士及其团队,这是一次愉快且富有成效
的合作。世纪波团队展现了优秀的专业水准和对知识传播的执着追求,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全程支持,不仅提升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可读性,也为我们后续打造学习社区、组织研讨分享会、开展师资与培训认证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内第一本原创性的人力资本服务专业著作,尽管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尽力兼顾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但受限于作者的认知与研究局限,书中仍有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乃至不当的地方,我们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会认真审视同行读者的反馈和建议,努力解决大家指出的各项问题,并在后续更新发展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