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96.8
《
八路军史
》
售價:HK$
107.8
《
美味简史
》
售價:HK$
52.8
《
书信里的中国(全三册,家国情怀+亲情无价+君子之交)
》
售價:HK$
131.3
《
带团队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本书按照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方式编写,配有微课视频等立体化资源。编辑QQ 1102528884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以项目为导向,结合微课视频资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本书主要包括项目准备及网线制作与双机直连、组建局域网、添加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部署网络服务器、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分析、无线局域网搭建以及接入广域网等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多个关键主题。本书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和实验,让读者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网络课程的教材,也可直接作为网络课程的实训用书。
|
關於作者: |
刘春红,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
|
目錄:
|
项目1项目准备及网线制作与双机直连
1.1项目导入
1.2Cisco Packet Tracer
1.3计算机网络概述
1.3.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3.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3.6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1.3.7数据交换技术
1.3.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3.9接入Internet方式
1.3.10新型网络技术
1.4实验11: 网线制作
1.4.1背景知识
1.4.2实验目的
1.4.3实验步骤
1.5实验12: 双机直连
1.5.1背景知识
1.5.2实验目的
1.5.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2组建局域网
2.1实验21: 共享式以太网
2.1.1背景知识
2.1.2实验目的
2.1.3实验步骤
2.2实验22: 交换式以太网
2.2.1背景知识
2.2.2实验目的
2.2.3实验步骤
2.3实验23: 通过Console口管理二层交换机
2.3.1背景知识
2.3.2实验目的
2.3.3实验步骤
2.4实验24: Telnet远程登录与管理二层交换机
2.4.1背景知识
2.4.2实验目的
2.4.3实验步骤
2.5实验25: 以太网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
2.5.1背景知识
2.5.2实验目的
2.5.3实验步骤
2.6实验26: 交换机的端口聚合
2.6.1背景知识
2.6.2实验目的
2.6.3实验步骤
2.7实验27: 以太网帧的封装
2.7.1背景知识
2.7.2实验目的
2.7.3实验步骤
2.8实验28: 交换机端口与MAC地址绑定
2.8.1背景知识
2.8.2实验目的
2.8.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3添加静态路由
3.1实验3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3.1.1背景知识
3.1.2实验目的
3.1.3实验步骤
3.2实验32: 配置PPP
3.2.1背景知识
3.2.2实验目的
3.2.3实验步骤
3.3实验33: 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3.3.1背景知识
3.3.2实验目的
3.3.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4配置动态路由
4.1实验41: RIP配置
4.1.1背景知识
4.1.2实验目的
4.1.3实验步骤
4.2实验42: OSPF路由协议配置
4.2.1背景知识
4.2.2实验目的
4.2.3实验步骤
4.3实验43: HSRP配置
4.3.1背景知识
4.3.2实验目的
4.3.3实验步骤
4.4实验44: BGP配置
4.4.1背景知识
4.4.2实验目的
4.4.3实验步骤
4.5实验45: 划分子网
4.5.1背景知识
4.5.2实验目的
4.5.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5实现VLAN间通信
5.1实验51: 交换机划分VLAN配置
5.1.1背景知识
5.1.2实验目的
5.1.3实验步骤
5.2实验52: 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5.2.1背景知识
5.2.2实验目的
5.2.3实验步骤
5.3实验53: 用路由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
5.3.1背景知识
5.3.2实验目的
5.3.3实验步骤
5.4实验54: VTP的使用
5.4.1背景知识
5.4.2实验目的
5.4.3实验步骤
5.5实验55: 三层交换机DHCP服务器的配置
5.5.1背景知识
5.5.2实验目的
5.5.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6部署网络服务器
6.1实验61: 部署DHCP服务器
6.1.1背景知识
6.1.2实验目的
6.1.3实验步骤
6.2实验62: 部署DNS服务器
6.2.1背景知识
6.2.2实验目的
6.2.3实验步骤
6.3实验63: 部署WWW服务器
6.3.1背景知识
6.3.2实验目的
6.3.3实验步骤
6.4实验64: 部署FTP服务器
6.4.1背景知识
6.4.2实验目的
6.4.3实验步骤
6.5实验65: 部署邮件服务器
6.5.1背景知识
6.5.2实验目的
6.5.3实验步骤
6.6实验66: 部署TFTP服务器
6.6.1背景知识
6.6.2实验目的
6.6.3实验步骤
6.7实验67: SNMP
6.7.1背景知识
6.7.2实验目的
6.7.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7网络地址转换
7.1实验71: 静态NAT
7.1.1背景知识
7.1.2实验目的
7.1.3实验步骤
7.2实验72: NAPT
7.2.1背景知识
7.2.2实验目的
7.2.3实验步骤
7.3实验73: 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
7.3.1背景知识
7.3.2实验目的
7.3.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8协议分析
8.1实验81: 分析ARP数据包
8.1.1背景知识
8.1.2实验目的
8.1.3实验步骤
8.2实验82: 分析ICMP报文
8.2.1背景知识
8.2.2实验目的
8.2.3实验步骤
8.3实验83: 分析RIP报文
8.3.1背景知识
8.3.2实验目的
8.3.3实验步骤
8.4实验84: 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8.4.1背景知识
8.4.2实验目的
8.4.3实验步骤
8.5实验85: 分析UDP数据报
8.5.1背景知识
8.5.2实验目的
8.5.3实验步骤
8.6实验86: 分析HTTP数据包
8.6.1背景知识
8.6.2实验目的
8.6.3实验步骤
8.7实验87: 分析HTTPS数据包
8.7.1背景知识
8.7.2实验目的
8.7.3实验步骤
8.8实验88: 分析FTP数据包
8.8.1背景知识
8.8.2实验目的
8.8.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9无线局域网搭建
9.1实验91: 采用胖AP的无线局域网搭建
9.1.1背景知识
9.1.2实验目的
9.1.3实验步骤
9.2实验92: 采用瘦AP的无线局域网搭建
9.2.1背景知识
9.2.2实验目的
9.2.3实验步骤
习题
项目10接入广域网
10.1实验101: 家庭网接入广域网
10.1.1背景知识
10.1.2实验目的
10.1.3实验步骤
10.2实验102: 企业网接入广域网
10.2.1背景知识
10.2.2实验目的
10.2.3实验步骤
习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企业运营,都离不开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和组织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需求,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设计一个类似因特网的多场景复杂网络项目为贯穿始终的情境载体,将家庭网、无线校园网、企业网(包括公司总部和分公司)、移动网、网络服务器等相关知识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书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呈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帮助读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书中每个实验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引导读者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本书通过项目实践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注重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高级应用,引导读者走进计算机网络的世界。全书共分为十个项目,涵盖了从项目准备到网络服务器部署、从局域网搭建到广域网接入等多个方面。每个项目都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实验展开,通过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多个环节,帮助读者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1的学习,读者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通过学习“组建局域网”“添加静态路由”等内容,读者可以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技能。学习“配置动态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等内容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内部机制和工作原理。
本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介绍网络设备和协议时,不仅讲解了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让读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本书设计的所有实验均在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仿真系统上进行。
本书提供了配套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习题及答案等多种教学资源。本书还提供了46个教学视频、112张命令详解图片。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视频,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书由河南师范大学教师刘春红和新乡学院教师张同光担任主编,两人均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博士; 由河南师范大学教师洪双喜、苏州城市学院王亚丽和新乡学院田乔梅担任副主编。洪双喜、王亚丽和田乔梅共同编写项目1~项目5,刘春红和张同光共同编写项目6~项目10。全书最后由刘春红和张同光统稿和定稿。
本书得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No.2021SJGLX355、No.2021SJGLX106)、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242102321148)、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NST2024111)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