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054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韩梅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52702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HK$ 75.9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2
《带一本书去读研:研究生关键学术技能快速入门》
+

HK$ 101.2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方案》
+

HK$ 52.7
《教育的情调》
+

HK$ 116.1
《如何阅读一本书(布面软精装)》
+

HK$ 85.0
《课堂生活》
+

HK$ 88.6
《那年少年:留学法国生活速记》
編輯推薦:
在学术观点上,构建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力图呈现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涵盖全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系框架,在理论完善上有所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的理论,需要寻求开展跨学科的协同研究,调查研究中使用的问卷(教师、学生、专家问卷)均为自行开发设计,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于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背景,基于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尝试构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并提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以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共由八章构成,分别为:绪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概述、中学学科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性分析、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体系构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關於作者:
韩梅:教育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市高级人才,研究方向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环境教育。主持省级科研课题9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在《课程·教材·教法》、《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等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写著作3部;指导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2项。
目錄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概述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缘起与发展历程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四、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蕴
第二章 中学学科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一、中学文科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二、中学理科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
一、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概况
二、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
三、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讨论
第四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
一、从研究文献看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构成
二、关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构成的观点调查
三、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四、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
一、从研究文献看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构成
二、关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构成的观点调查
三、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四、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六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体系构建
一、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构成
二、关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法构成的观点调查
三、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法的选用原则
四、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法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七章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定位应聚焦生态文明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内容选择与配置应注意各内容要素的均衡
三、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应关照生态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教学评价应加强生态文明素养测评的规范与成效
五、师资培训应关注教师生态文明教学能力的提升
六、加强中学生态文明课程与基地建设
七、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相关制度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內容試閱
绪 论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能力和干预能力显著增强,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精神危机,即不合理的认知理念和价值观念。化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对人的理念进行变革与教化。当前人类的生态环境意识已逐渐觉醒,但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彻底的反思与变革。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对现实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行的理性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生态文明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又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实现 2035 年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书的开端,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三是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四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五是本书的结构及内容概要。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随着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重塑已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五个维度之一,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目标之一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文明教育在国家上述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人才保障。中学生群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状况,尤其是生态文明行为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2017年jiaoyubu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中小学的五项德育内容之一进行明确要求。当前中学教学实践中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仍处于粗放状态,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亟待提升。基于此,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选题的意义
本选题尝试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展开研究,期望能在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动力。具体来说,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只有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才能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推广和实施提供根本保障。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且以宏观层面的理论阐释居多,迫切需要开展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的构建是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现有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
第二,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学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是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势学科,但相关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意蕴与价值挖掘远远不够。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能够把相关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理论化、系统化,能为相关学科课程编制、课程标准修订、教科书编写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相关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进而为相关中学学科课程的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第三,有助于指导中学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本研究能为国家教育bumen、环保宣教部门、各级中学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掌握中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状况提供一手资料,并为中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上的指导,从而减少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为实现跨学科的合作提供契机,进而增强中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有助于提升中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和谐发展”的核心和重要维度,生态文明教育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内化为个人观念、外化为行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群体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教育是具有中国话语表达特点的概念,是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所以,本书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侧重于国内研究现状的概括与总结。
(一)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发现,国外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思想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生态文明观;直接论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文献极少,相关的教育理念主要包含在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中,如美国学者亨格福德提出了环境教育课程的目标理论、英国学者卢卡斯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等。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关注生态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生态环境伦理观、价值观、责任感以及环境行动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负责任环境行为的产生与维持是以生态环境价值观为核心和基础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此方面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和实践,对我国开展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具体的实施层面,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通过对国内现有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发现,2007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成果呈递增趋势,目前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术著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仅有1本(张婧2020)。从研究内容来看,多数学者集中于探讨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思想理论基础、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目标、方法和实施途径等(陈丽鸿2019,岳伟2020,杜昌建2018等),以宏观的理论阐释和具体经验介绍为主,具体内容、具体学段的深入系统研究较为缺乏;从研究对象来看,呈现出对高校的相关研究明显多于基础教育中的相关研究,即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处于薄弱环节,在此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以梳理。
1.关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的研究
研究成果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部分研究者开展了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主要以中学生、教师两类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均表明当前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差距较大,亟待改进(张婧2020,陈薪伊2019,何秀霞2011,李文静2017等)。上述相关调查研究在核心概念厘定与调查指标体系设计上存在一定差异,很少涉及专家层面的观点调查,选取的样本多局限于研究者所在地,缺乏较大范围样本数据;此外,在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方面也有所欠缺:如,缺乏对测评工具的信效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多采用频率百分比的形式来呈现,很少采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对数据的利用不充分等,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应用性。
2.关于中学各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中学各门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生物、地理、思想政治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科性质、内容等来探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韩路2016,金旭峰2017,李嘉颖2015,程兰2016等),其他学科相对薄弱;而且这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深入、系统性,不利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开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过于空泛,一线中学教师对所任教学科可渗透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不明确,对于如何进行实际操作更是不知从何着手。基于此,有必要在深入挖掘相关学科生态文明教育价值和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系的构建。
3.关于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匮乏,由于研究者研究角度和立意的差异,导致体系构建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高校的相关研究多于基础教育,有研究者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保障、评估为框架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陈小荣2015);有研究者尝试从保障、运行、评价等机制出发,进行体系构建(聂惠2019);部分研究者尝试进行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内容的探讨,如王鹏(2019)对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石建等人(2015)尝试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系的构建,仵芳(2015)尝试进行中学地理学科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上述相关成果对本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在体系构建时,力图对关键和核心环节进行重点击破,基于学科又高于单一学科层面,着重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进行构建,突出层次性、系统性、实践操作性。
4.关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的研究
部分研究者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中学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从保障机制、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氛围、课外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角度进行探讨(张婧2020,李志强2011,陈薪伊2019,林敏2015等)。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初步探讨阶段,多从宏观层面或结合具体学科特点进行论述,具体路径的提出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很少关注路径之间的协同配合,深入程度也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薄弱之处,本研究力图有所突破,立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基于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尝试构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并提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路径,以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中学相关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价值和因素,审视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构建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题,并提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探讨中学相关学科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关联;二是客观、科学地诊断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三是构建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四是提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定位,本书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
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内涵,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蕴,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涵盖、教学方法综述,以及中学相关学科课程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
2.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
着重对中学生和中学教师两类目标人群展开调查,通过抽样调查辽宁省域内不同级别学校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状况,客观、科学地评估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通过对辽宁省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学校中学教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状况的调查,把握中学教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中学教师对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构成”的观点展开调查,力图从实证层面进一步明晰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构成。
3.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系构建
着重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三个维度进行体系构建,通过前期文献综述以及相关学科专家、中学教师的观点调查,从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双重向度上构建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体系,力图呈现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涵盖全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系框架。
4.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优化策略
在基础理论分析、实施现状调查、观点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从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内容选择和配置、教学与评价方式方法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化研究的结合。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和研习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力图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及内涵、内容涵盖,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中学相关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价值与因素等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2.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相关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分析和解读,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坚实的资源载体保障。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当前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状况,中学教师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状况,以及中学教师对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定位、内容构成、方法选用”的看法,以为后续理论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
4.比较法
本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横向比较研究贯穿始终。通过国内外生态文明教育(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改进策略等文献观点的比较分析,力图较为全面、客观地把握研究内容的实际状况,同时有助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方法。
(二)创新点
在学术思想上,构建出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力图呈现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涵盖全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系框架,与同类研究相比有一定的突破,在理论完善上有所创新。
在学术观点上,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有利于把零散的、经验性的、边缘化的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走向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跨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可靠的后备力量。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的理论,需要寻求开展跨学科的协同研究;调查研究中使用的问卷(教师、学生问卷)均为自行开发设计,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