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黔东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本书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省的成果之一,向读者生动地展现着当地富饶的中药资源,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十足。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绪论、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其他类药资源四部分组成。本书基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在了解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同时,对普查到的296种药用植物、21种动物及其他类药用资源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等,特别记录了当地少数民族对各种药材的使用方法,能够为黔东南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黔东南地区的普查成果,对于传承黔东南民族医药文化,推动黔东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能够为中药资源相关从业者及民族医药学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江维克: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省的技术总负责人。兼任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负责人等。发表论文69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主编专著18部,副主编3部,参编17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个,选育太子参优良品种2个;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陈建祥,男,正高级农艺师,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主编国家标准2项——《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GB/T 40136-2021)和《太子参种子、种根》(GB/T 40137-2021),贵州省地方标准10余项,市(州)级地方农业标准30余项。现任贵州、宁夏、河北、广西等省区科学技术支撑项目评审专家和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贵州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
刘开桃,男,高级农艺师,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实施多项省、州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实施省级科技支撑项目《苗侗药材虎杖资源挖掘和人工驯化》;参与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从江县、榕江县和凯里市调查项目;主持实施中药资源普查拓展研究项目《黔东南州民族药文化调查》;参与制定两项太子参国家标准。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1篇。
韦顺能,男,助理农艺师,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茶叶研究所技术员。参与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从江县、榕江县和凯里市调查项目;参与实施省级种业项目《珍稀药材山慈菇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利用》、州级种业项目《黔东南淫羊藿等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创新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拓展研究项目《黔东南州民族药文化调查》等;参与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篇。
|
內容試閱:
|
贵州黔东南是药材资源富集之地,也是民族文化富集之地。对这里的药材资源以及民族用药方法进行调查整理,对于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具有积极意义。2018年7月起,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科研团队参加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陆续完成了榕江县、从江县和凯里市等三县(市)的调查任务。在普查工作期间,以及普查项目完成后,团队在普查工作基础上设置自立项目“黔东南州民族药文化调查”,开展拓展研究,对包括榕江县、从江县和凯里市在内的黔东南地区各民族用药习惯、用药方法进行了深入调查。此番调查先后走访了民族医生、药师、药农等300余人,其中经常性走访12人,调查记录药材540多种,能够准确鉴定基原并收集到当地传统用法的药用植物296种、动物及其他药用资源19种。我们将调查所得资料整理后形成本书,这是对我们调查工作的一次小结,也是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一些来自一线的基础资料。
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本书由绪论、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其他类药资源四部分组成。植物类、动物类物种科内排序均按属名和种加词的首字母顺次排列,其他类中药资源按拉丁名首字母顺次排列,其中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照郑万均系统,被子植物按照恩格勒系统。
绪论简略介绍了黔东南地区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药文化等,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其他药用资源则分述当地少数民族对各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大多数药材的用法我们都标明了族别,少数无法判定其用法来自何种民族的,则不标明族别。编写中我们为每一种药材均配以彩色特征照片,大部分还配以腊叶标本照片等,以便读者识别相关药材。
调查中还有不少药材未能确定其基原,对这类药材书中不单独另列条目介绍,但有些已确定基原的药材在配伍中用到它们时,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我们也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当地民间用药知识丰富而庞杂,又散落在民间的不同角落,很难窥见其全貌。此番调查,只是对黔东南民间用药知识进行尝试性的“解剖”,本书作为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难免存在片面性,可能还有不准确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殷切希望广大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贵州中医药大学江维克教授、孙庆文教授、魏升华教授、王泽欢博士、王波老师以及贵阳植物园王明川老师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袁涛忠老师、黔东南州林业局李瑞军老师、从江县中医院杨通神院长、黎平县文珍堂侗医馆杨开文医生、天柱县侗医药博物馆龙之荣医生等对书稿的选题、内容编排等给予了衷心指导,并帮助审定文稿,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就不能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天柱县中医院伍宏副院长,杨光彬、白天森医生,以及锦屏县平秋镇刘渊,麻江县龙山镇潘治陆,从江县洛香镇石德茂,凯里市碧波镇莫维军、大风洞镇潘泽光、炉山镇金朝周,榕江县水尾镇韦老片,台江县萃文街道张合芳、台拱街道张思赞,三都县周覃镇吴金道等民族药师,他们才是编撰这本书的主角,没有他们的无私贡献,这本书就难以编撰出版。在我们采访时,他们的认真、耐心让我们永远心存感激!还要感谢黔东南州茶叶与中药材技术服务站的杨露、臧灵飞,感谢锦屏县红十字会龙立东秘书长,感谢台江县农业农村局杨洪主任,他们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线索并组织我们和民间医生座谈等,为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让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他们也是我们的指路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23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