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HK$
85.8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HK$
437.8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HK$
65.8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新维度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进行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梳理公共领域概念的历史流变;②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致思理路,阐明公共领域的类型学及其运行机制、公共领域“再封建化”和公共领域“去封建化”的历史演进,揭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真实面貌和思想演变;③阐述公共领域的民主政治功效;④阐释马克思和哈贝马斯视阈中公共领域的批判功能和解放潜能;⑤陈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遭致的批评和与其他理论家的论争,以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历史效应、理论回应与理论修正,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反思性评价;⑥探讨数字时代中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拓展及其延用。
|
關於作者: |
曾特清,男,湖南新化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博士。现为杭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以及《云南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文章,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及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各1项,其他各类课题10余项。目前研究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应用伦理学。
|
目錄:
|
导 论
一、 公共领域的困境
二、 时代的批判者:于尔根·哈贝马斯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论文框架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共领域:一个概念史考察
第一节 “公”与“私”的概念及其历史
一、 中国文化传统下的“公”与“私”
二、 西方文化传统下的“公”与“私”
三、 公/私二分观念
第二节 公共领域观念及其发展
一、 汉娜·阿伦特的规范性界定
二、 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商谈式重建
三、 查尔斯·泰勒的现代诠释
四、 理查德·塞耐特的人类学解析
第三节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论
一、 公共领域的公共性
二、 公共领域的多样性
小结
第二章 衰微与重建:公共领域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历史形构
一、 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公共领域
二、 封建时期的“代表型公共领域”
三、 民主宪政国家及社会福利国家时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
一、 公众机制
二、 批判机制
三、 新社会运动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式微与重建
一、 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
二、 公共领域的“去封建化”
第三章 第三种民主:公共领域的政治功效
第一节 民主与理性
一、 民主观念概览
二、 民主与理性的和解
第二节 理想言说情境:商议政治方法论
一、 “理想言说情境”假定
二、 “理想言说情境”模式的理论效应
第三节 商议政治观
一、 公共领域的政治功效:商议民主
二、 “双轨”模式的理论效应
第四节 公共领域的权力结构
第四章 批判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批判:公共领域与资本主义批判
第一节 市民(公民)社会概观
第二节 公共性与自由资本主义批判
一、 市民社会及其公共性
二、 国家及其公共性
小结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晚期资本主义批判
一、 公共领域与市民(公民)社会
二、 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的建构
小结
第五章 批评与回应: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效应及其限度
第一节 与女性主义之间的争辩
一、 女性主义与公域/私域
二、 南茜·弗雷泽之重思
三、 艾莉丝·马瑞恩·杨之批判
四、 塞拉·本哈比之反思
五、 哈贝马斯之应答
第二节 与后马克思主义及左派之间的论辩
一、 尚塔尔·墨菲之挑战
二、 约翰·基恩之重释
三、 哈贝马斯之回应
第三节 与宗教及神学之间的论争
一、 公共领域之超验话语
二、 哈贝马斯之宗教神学式转向
第四节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价值及其限度
一、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之修正
二、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之价值
三、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之限度
第六章 拓展与延用:公共领域全球化及理论本土化
第一节 理论拓展:公共领域全球化
一、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
二、 正在兴起的欧洲公共领域?
三、 公共领域全球化:一种可能的路径?
第二节 理论延用:公共领域理论本土化
一、 公共领域理论与“近代中国研究”
二、 网络公共领域:一种本土化理论范式?
结语:数字化转型中的公共空间与民主构想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及其民主新趋向
一、 数字化时代公共领域的新结构转型
二、 数字技术与民主政治的未来图景
第二节 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三条互补性路径
路径一:在关注公共领域的实在性层面的同时,探寻公共领域的数字化/虚拟化,实现“实在性”与“虚拟性”相统一
路径二:在注重公共领域的空间性的同时,探究公共领域的时间性,实现“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
路径三:在强调公共领域的理性面向的同时,将商议锚定在情感当中,实现“理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附录一:理性·公共性·公共领域
附录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现状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