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作者权威,新华社记者精雕细琢;
内容扎实,理论阐释和案例剖析相得益彰;
务求实效,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
內容簡介: |
书稿是新华社瞭望周刊社李松老师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作者基于理论阐述和案例剖析的视角,从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通过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始终坚持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始终敢于进行自我革命等章节,系统论述了新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指,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方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
關於作者: |
李松,1969年生,中共党员,云南蒙自人,2001年2月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迄今已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多数被《作家文摘》《中国剪报》等报刊转载,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已出版《牛栏关不住猫:历史巨镜中的腐败与反腐败》《不信东风唤不回:八项规定永远在路上》等著作。
|
內容試閱:
|
百年大党的青春接力
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滹沱河,流经河北省平山县,在太行山余脉拐了个弯,环抱起一个静谧的村庄,这就是西柏坡。
1949 年3 月23 日,滹沱河畔阳光明媚。西柏坡村前屋后,大大小小的几百辆车从西柏坡村一直延伸到十几里以外……
这天,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
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内,一些人已经离开。下午2 点30 分左右,毛泽东从住了10 个月的小院里走出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肯定又是一夜未眠,上午才休息一会儿,所以关切地问:“主席,休息好了没有?”
毛泽东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
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就是西柏坡时期两位伟人著名的“赶考对”。
这个“进京赶考”,“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 其中有着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未来深刻的思考,也有着在战争年代、在西柏坡时期对“考试”丰富而扎实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但“赶考”并未结束,“赶考”一直在路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7 月11 日到西柏坡考察时指出的: “60 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a
2022 年10 月16 日上午10 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年龄跨越几代人的党代表们出现在同一个会场,翻阅着中共中央最新的工作报告。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具有接力意义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再次提到了“新的赶考之路”。他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中国共产党1921 年成立之初,只有50 多名党员,如今已是一个拥有9800 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饱含着深刻的“赶考”启示,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譬喻,体现着一个百年大党一脉相承的清醒和坚定,映照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西柏坡时期就得到充分体现。
1947 年7 月至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这次会议吹响了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战斗号角,推动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其势如暴风骤雨,成为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
千百年来拥有自己土地的愿望得到实现,是农民多么高兴的大事啊!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发展生产。
时光飞逝,铭记下了那段历史:1948 年9 月12 日,辽沈战役拉开战幕;1948 年11 月6 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1949 年1 月31 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老百姓真诚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三大战役在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迅速取得胜利。据统计,在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 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 万辆,担架36 万余副。1948 年9 月至1949 年1 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从西柏坡共发出197 封电报。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持续142 天的三大战役, 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 万余人。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a 在革命即将胜利、新的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更是重视“人民”的作用,他们明白:只有坚持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做国家的主人才是“王道”。
于是,1948 年9 月,党中央召开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这是一次“立规矩”的会议。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