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哲学的困惑--克里普克哲学论文选辑

書城自編碼: 39719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美]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著,刘叶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515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5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HK$ 597.6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6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17.6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售價:HK$ 70.8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售價:HK$ 167.8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 元代丝绸之路史论稿 》

售價:HK$ 153.6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售價:HK$ 47.8
直到河流尽头
《 直到河流尽头 》

售價:HK$ 42.0

 

內容簡介:
克里普克在本书中较为完整地探讨了其学术生涯中涉猎的多重主题:因果历史指称理论、知识定义、空名与虚构实体、摹状词理论、第一人称、从言和从物信念等等。克里普克凭借自身扎实的现代逻辑功底与敏锐的眼光,投身于哲学经典问题的历史洪流中,与弗雷格、罗素、诺齐克、蒯因等人对话抑或交锋,对已有论争中的核心概念作出直击要害的澄清,也从过往话语中开辟新的理论可能性加以深挖与重构。克里普克的诸多论述具有难以忽视的原创性,拓展着当代哲学与逻辑学研究视域,以及我们思考、理解、观念的边界。
關於作者:
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1940—2022)
美国当代分析哲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逻辑学和哲学领域的“天才”,18岁凭借极具原创性的模态逻辑论文一鸣惊人,哈佛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哈佛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等,2001年获瑞典科学院颁发的肖克奖。
克里普克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模态逻辑、语言哲学、认识论、心灵哲学等。他的杰出贡献包括首次为模态逻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语义学理论,相关联的可能世界理论也打开了分析的形而上学研究视域;他提出的因果历史指称理论以及对先验偶然命题与后验必然命题所作的区分都引发了学界的持久讨论;他关于逻辑悖论的论文掀起悖论研究新的高潮,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路线。著有:《命名与必然性》(1972/1980)、《维特根斯坦论规则与私人语言》(1982)、《指称与存在》(2013),以及论文选辑《哲学的困惑》(2011)。
目錄
译者序1
导言1
第一章 同一性与必然性6
第二章 两个关于知识的悖论36
第三章 空名与虚构实体66
第四章 真理论纲要92
第五章 说话者指称和语义指称118
第六章 信念之谜148
第七章 诺齐克论知识192
第八章 罗素的辖域概念266
第九章 弗雷格的含义和指称理论300
第十章 第一人称346
第十一章 无限定输出及其对于语言哲学的若干教益381
第十二章 预设与回指415
第十三章 时间与思想之谜440
內容試閱
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1940—2022)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当代最负盛名、最主要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克里普克堪称“奇才”:6岁时自学希伯来文,9岁读完莎士比亚剧作;在数学方面更是展现罕见天分,小学时自学几何和微积分,靠直觉而不诉诸任何几何符号便推导出了几何方面的结果,读高中时即开始研究数理逻辑并撰写研究论文。有这样一则关于克里普克的传奇故事:年仅18岁时他写了一篇论文——《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A Completeness Theoremin Modal Logic),寄送到哈佛大学数学系审查,有关专业人士认为那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邀请他毕业后到校工作。据说克里普克是这样回的信:“您的提议让我倍感荣幸,但我妈妈说我必须先读完高中然后上大学。”该文后来被推荐到逻辑学国际顶尖刊物《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于1959年发表,克里普克当时年仅19岁。在该文正式发表前一年,克里普克进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大学二年级时即应邀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讲授高阶逻辑课程。1962年哈佛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此后再也没有攻读过任何学位。克里普克先后就职于哈佛大学(1962—1968)、洛克菲勒大学(1968—1976)、普林斯顿大学(1977—1998),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自2003年起任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杰出哲学教授,直至逝世。纽约城市大学克里普克中心(SKC)即以其名字命名,该中心计划建立一个保存克里普克作品的数字档案馆,内容包括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讲座和研讨会录音,以及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手稿、讲义以及有关哲学和数学的信函等等。1970年克里普克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三次讲演,讲演整理稿先是收入戴维森(D. Davidson)与哈曼(G. Harman)主编的论文集《自然语言的语义学》(Semantics of Natural Language),1972年出版;1980年以《命名与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为题出版单行本,克里普克加写了“序言”和“跋言”。这三篇讲演发表后引起了重大反响,奠定了克里普克在哲学界的地位。1973年克里普克应邀在牛津大学主讲“约翰·洛克讲座”(6讲),主题为“指称和存在”(Reference and existence)。2001年克里普克获得瑞典科学院颁发的罗夫·肖克奖(Rolf Schock Prize),该奖项被认为相当于逻辑学和哲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克里普克先后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等。2012年克里普克受陈波教授之邀访问中国,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克里普克、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并在多所高校做了公开学术讲演,出席了在山东大学举行的“中国分析哲学论坛”并做学术报告,其间与中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了学术交流。2022年9月15日,克里普克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克里普克的研究涉及模态逻辑、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等领域。在他所涉足的几乎每个领域和论题上,其成果都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例如,因为克里普克中学时那篇惊世骇俗的论文,连同后面几篇论文,为当时处于争议之中的模态逻辑提供了语义理论,现代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因此又被称为“克里普克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非克里普克独创,他的独特贡献在于提出了可及关系(accessible relation)框架,使得我们可以恰切地把握模态命题的语义解释,可及关系的哲学解读也可以为分析模态的逻辑哲学难题提供独特的帮助。又如,关于广义认知语境中同一替换规则有效性问题的“信念之谜”之所以又被普遍称为“克里普克之谜”,乃是因为克里普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何以成为一个真正重要且具有普遍性的难题。由于其学术影响之大,已经出版或发表的专门研究克里普克思想的著述已经非常之多。2009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中,他在“过去200年间最重要的哲学家”中位列第七位,在当时在世的哲学家当中则排在第一位(https://leiterreports.typepad.com/blog/2009/03/so 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er of the past 200 years.html)。
和任何天才人物一样,克里普克常常见人之未见、发人所未发,而其所见所发者多为大的创见,往往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格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某些因为特定原因已经“沉寂”的话题,本以为已告终结,却由于克里普克的某种“心血来潮”和“灵光一现”,其观点一经发表即重新引发热潮,重新成为关注焦点;而有的学术论争,则因为他提出的新理论、新视角或新方法而被认为基本可告终结。例如,选入本文集的逻辑悖论研究文章《真理论纲要》,在其发表之前,说话者悖论的经典解决方案是塔尔斯基(A. Tarski)的语言层级论。对该方案此前存在着很多误解,如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方案禁止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指称,而对该方案之成就的揭示也远远不够深刻,比如使用层级方案分析自然语言中的语义悖论。克里普克通过对塔尔斯基方案的诊断,明确提出了语义悖论研究“回归自然语言”的研究路线,为后续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野,奠定了其后发展的基本研究范式。该文的发表被认为“把悖论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促成了20世纪西方学界逻辑悖论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中的高潮’的出现”。又如,在限定摹状词的意义和指称问题上,克里普克关于说话者指称和语义指称的区分,实际上终结了从罗素(B. Russell)到斯特劳森(P. Strawson)再到唐纳兰(K. Donnellan)的系列争辩,成为后续研究的一种基本框架。
选入本文集的13篇论文,有些此前已公开发表,有些则是首次通过本书正式印制公开发表。按照克里普克的想法,选文时同时采用了多个遴选标准,选择哲学而非技术性文章是其中首要标准。按照这样的设计,这些论文实际上没有具体的统一主题。为了便于读者把握论文内容和主旨,进而把握不同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我们对每篇论文进行了“摘要”,以期作为一种“导读”。
1.《同一性与必然性》,本文收于穆尼茨(M. K. Munitz)主编的《同一性与个体化》(Identity and Individuation),于1971年公开发表。本文系根据克里普克在前述《命名与必然性》三篇讲演之前于纽约大学所做的一次讲演而来,于1971年公开发表,可视为《命名与必然性》的“简版”。在这些讲演中,克里普克将弗雷格(G. Frege)、罗素、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塞尔(J. R. Searle)等归为指称和意义的描述论阵营,对其如下基本观点进行了批判:任何名称都有含义,除空名外都有指称;名称的含义可以由相关联摹状词来表达,且含义决定指称。克里普克针对这些观点提出了模态论证、认识论论证和语义论证等三大论证。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一种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简称“因果论”,主要观点是:专名和自然种类词是严格指示词,在所有可能世界指称同一对象,它们直接指称,无需含义为中介;这种直接指称可归结为通过因果链回溯到个体或自然种类之“范型”的最初命名仪式。与因果论紧密相关,克里普克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论证马库斯(R. B. Marcus)提出的“同一关系的必然性定律”可以在一阶模态谓词逻辑中加以证明,进一步深化了“必然同一性”论题的理解,与当时流行的偶然同一论构成鲜明对立,引发了后续大量研究成果面世;二是重新划分了必然/偶然、先验/后验、分析/综合这三对传统范畴所属的领域,认为三者分属形而上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因而不能像逻辑经验主义者那样将它们等同起来,存在着“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三是发展了一种现代本质主义学说,认为一事物的本质就是它在所有可能世界都具有的属性:个体的本质是它的起源,人工产品的本质是其物质构成,自然种类的本质是其内部结构,这些说法恢复了在现代哲学中受到猛烈攻击的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研究,为分析形而上学开辟了新领域和新方向。他还把自己提出的严格指示词理论应用到心灵哲学领域,反驳心身同一论,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两个关于知识的悖论》,本文系克里普克1972年剑桥大学学术讲座的整理稿,在本选辑中首次公开发表。这是克里普克关于认知悖论的研究,自然也涉及对“什么是知识”这个知识论核心问题的理解。该文试图通过拒斥知识的持续性原则来消解意外考试悖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的新的悖论———独断论悖论。克里普克针对蒯因关于意外考试悖论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质疑。后者认为,在意外考试悖论中,学生的归谬推理所否定的并不是老师的宣告本身,而是“学生事先知道宣告为真”这个假设,而因为学生事先不可能真正知道宣告的真假,所以学生的归谬推理并不能成立。为了得到这个悖论,还必须增加这样一个前提:学生在第N-1天知道考试将在前N天中的某一天举行。克里普克一般性地论证,增加这个前提还不够,意外考试悖论得以构造出来,真正起作用的是两个前提,一个是知识的持续性原则,一个是KK原则。克里普克说明,KK原则尽管不能得到一般性的辩护,但足以保证具体认知实践目标的完成,可以保留并加以应用;根本性错误出在知识的持续性原则上。知识持续性原则也就是记忆保持原则:如果一名学生在i这天知道一个陈述,那么在之后的任意一天都将知道这个陈述。这个原则默认了学生不会发生遗忘。但这种情况并不是真的,即使学生的记忆力足够好,在认知实践中也完全可能会因为误导性证据的出现而丢失以前的知识。而如果不诉诸这个成问题的前提,每当我们排除了第N天之后,要想接着排除第N-1天,就不仅需要之前的前提为真,而且需要学生在N-2天时知道这些前提为真。而且,只要N-2不等于0,这些就是额外增加的前提,每次都需要独立给出论证。这样,看上去形式证明只是重复使用了相同的推理,但实际每个步骤都暗中增加了额外的、需要单独论证的前提。为了说明知识的持续性原则不能一般性地成立,克里普克用较大篇幅针对亨迪卡(J. Hintikka)和马尔科姆(N. Malcolm)对持续性原则的辩护进行了反驳。针对“一旦你知道了某事,就没有进一步证据导致你改变自己的想法”,克里普克发现并提出了一种关于知识的新的悖论,即“独断论悖论”,以此进一步反驳知识具有持续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