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本书卖点
◆ 本卷收录沈祖棻多年书札和离世前两年余的日记,记录了其多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提及多首旧体作品,为其创作系年和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与《涉江诗词集》参校阅读。
◆ 新增书信六十九通,日记首次整理出版,借由作者的交游、日常琐记,看到她诗词之学背后更多的人生细节和所思,为沈先生作品研究增添重要的文献资料。
◆ 沈祖棻日记闲谈种种家常琐事,看似随意道来,却对生活观察细致,淡而有味。书札述抗战逃难之状,忆师友亲朋交游之乐,咏诗寄远,可窥见其诗学理念之一斑,亦可见师友间的酬唱之兴和眷眷深情。
◆ 封面装帧由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书法家周小英题签。内附作者珍贵留影、书信手稿等精美彩插,值得收藏。
编辑推荐
◆ 本书所收的沈祖棻日记首次整理出版,并补遗多通书信,是了解这位“现代李清照”珍贵的一手资料,极具文献研究价值。
◆ 书札收入自20世纪30年代沈祖棻婚后至离世前所写书札,寄送对象包括老师汪东、汪辟疆,友人施蛰存、孙望、王淡芳,学生卢兆显、宋元谊、刘彦邦,亲戚沈甲宪等。文辞温雅素朴,叙寒温,录琐事,或有殷殷之托,或忆文酒之乐,或切磋诗艺,多附诗词近作。从书札中,可
|
內容簡介: |
本卷是沈祖棻的书札与日记结集,由其后人张春晓整理编订,并加以补遗。书札部分收有沈祖棻与诸师友的日常往来信件,生动如晤,既有琐事的闲谈,也有诗词上的唱酬、诗学上的交流探讨,从中可一窥作者的平生交游,以及她尊师重道、提携后进、关爱友人之情。日记部分将日常饮食、做家务、读书、写信、弄孙诸事细细道来,虽似琐碎,却朴素自然,显露出她疏淡名利、温柔宽厚、尊师爱友的性情。本卷同时记录了沈祖棻多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了解这位女词人的一手资料,具文献研究价值。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原籍浙江海盐,出生于苏州。现代女词人、诗人、文学家。兼擅新旧文学创作,尤以词名,因名句“有斜阳处有春愁”,有“沈斜阳”之称。20世纪30年代先后毕业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师从汪东、吴梅等耆学老宿。1949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著有《涉江诗词集》《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等。
▲ 主编简介
张春晓,沈祖棻外孙女。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暨南大学文学院。著有《贾似道及其文学交游研究》《两宋民族战争本事小说戏曲故事演变》《有斜阳处有春愁》等。
|
目錄:
|
书札拾零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一(1937年)
上汪辟疆、宗白华先生书(1937年)
上汪辟疆、汪旭初先生书(1940年)
附录 汪辟疆先生答书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二(1940年)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三(1941[1942]年)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四(1942年)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五(1942年)
上汪辟疆先生书之六(1942年)
上刘弘度先生书(1945年)
致吕亮耕书(1938年)
致孙望书之一(1938年)
致孙望书之二(1941年)
致孙望书之三(1950年)
致孙望、霍焕明书(1957年)
致卢兆显、宋元谊、刘彦邦书之一(1946年)
致卢兆显、宋元谊、刘彦邦书之二(1946年)
致卢兆显书(1947年)
致刘彦邦书之一(1973年)
致刘彦邦书之二(1975年)
致刘彦邦书之三(1976年)
致刘彦邦书之四(1976年)
致闻在宥书之一(1946年)
致闻在宥书之二(1947年)
致闻在宥书之三(1947年)
致沈甲宪书(1950年)
致沈辰宪、汪文英书(1972年)
致王淡芳书之一(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四(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五(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六(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七(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八(1973年)
致王淡芳书之九(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一(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二(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三(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四(1974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五(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六(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七(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八(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十九(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一(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二(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三(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四(1975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五(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六(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七(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八(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二十九(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一(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二(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三(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四(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五(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六(1976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七(1977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八(1977年)
致王淡芳书之三十九(1977年)
致施蛰存书之一(1973年)
致施蛰存书之二(1973年)
致施蛰存书之三(1974年)
致施蛰存书之四(1974年)
致施蛰存书之五(1974年)
致施蛰存书之六(1974年)
致施蛰存书之七(1974年)
致施蛰存书之八(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九(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一(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二(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三(1975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四(1976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五(1976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六(1976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七(1976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八(1976年)
致施蛰存书之十九(1977年)
致施蛰存书之二十(1977年)
致施蛰存书之二十一(1977年)
致施蛰存书之二十二(1977年)
致吴白匋书(1973年)
致吴白匋、柳定生书(1974年)
致萧印唐书之一(1975年)
致萧印唐书之二(1975年)
致萧印唐书之三(1975年)
致萧印唐书之四(1975年)
致萧印唐书之五(1976年)
致萧印唐书之六(1976年)
致萧印唐书之七(1976年)
致萧印唐书之八(1976年)
致萧印唐书之九(1976年)
致萧印唐书之十(1977年)
致萧印唐书之十一(1977年)
致高文书之一(1975年)
致高文书之二(1975年)
致高文书之三(1976年)
致游寿书(1976年)
致刘君惠书(1977年)
后记 / 张春晓
子苾日记
1975年(3月21日至11月23日)
197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1977年(1月1日至4月24日)
后记 / 张春晓
沈祖棻简明年谱
|
內容試閱:
|
后记
《书札拾零》原收于河北教育出版社版全集第二卷《微波辞(外二种)》,收录书信三十六通。其中上两汪先生书原有底稿,上刘先生书,在刘先生逝世后,由其女茂舒寄还。其馀与友朋、学生的通信,均由受书人保存而以复印见寄。
此次增补六十九通,遂和《子苾日记》合为一卷,书信与日记多有相互印证之处。增补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补遗,如致王淡芳书十四通,为原全集未曾录入。一种是新收,其中有的来自受书人后代,如致孙望书一通、致萧印唐书十一通、致高文书三通等,有的来自藏家的慷慨提供,有的据网络拍卖图片辑录,如部分致施蛰存书。在此特别感谢沈建中、李经国、陈晓维、王鹏、赵明诸位先生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
散落四方的书简终于得以部分汇聚,使沈祖棻的行谊生活藉此存十一于千百,这是我们所深为欣幸的。
张春晓
于杭州之江浙大高研院
二〇二三年五月
致施蛰存书之二十二
(1977 年)
蛰存尊兄:
两奉手书,屡欲作复,迟迟未就,盖白昼出外,夜归桌背灯光,不能作书也。
前知兄将来宁,正拟让舍以居,又示以已有住处,并与令媳同来,则一室亦不够住。惟静待驾临,疑天雨延迟,而不知情况变化,仍未能来。怅怅何如!幸到沪后犹得欢晤畅叙,惟望令郎令媳清恙早愈,兄嫂得宽心晤谈也。
兄叹缘悭,棻等亦运气不佳。自到南京起,十日中惟一日半晴及多云,其馀皆雨,且多中大雨,未能出游,惟终日在止畺及他友家畅叙闲谈, 遇彼等有事, 则枯坐而已。第十一日始放晴,而次日复雨, 其后多沉阴或微雨, 抓紧时间, 始得一游玄武湖,牡丹已谢,月季甚多,惜亦为雨打而憔悴矣。复得于晴日于白鹭洲漫游茗话一次,尚为欢畅闲适耳。餐馆亦菜少而劣,市场蔬菜紧张,副食品、用品亦缺,惟已大胜于武汉而已。
荑荪来此同游一周而返,幸多阴、晴而少雨,彼除上二处外,复独游雨花台,与他友游中山陵,兴致极佳。
棻等既困于雨,复仅带春夏衣,而寒冷如冬,幸止畺夫妇之衣,恰合棻等二人之身材,借衣着至今。又为小孩借得棉袄一件,足以御寒,尚不致冻病耳。
此次携带三岁女孩,未便远游多出,而近周忽又患病,复须日至医院看病打针,更以为苦。幸医院来去车便,又秩次好,工作效力高,尚不太费事耳。
圭璋兄近病衰殊甚,见客为难,亦未便多谈也。闻段君亦年高多病,惟精神尚佳。此次尚未会见。止畺兄虽向病弱,近尚安好,惟编讲义及开会极忙耳。专复即颂
俪安!
止畺兄、千帆均此致意不另
祖棻上
五月20 日于止畺家
地图已为购得,笔阁无处买,文物古旧商店只收不售。
|
|